邵阳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有所回落

来源: 时间: 2006-07-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邵阳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积极调整投资结构,进一步落实了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力的推进了各类投资项目的建设,虽然受紧缩土地、资金政策的影响导致增速较2005年明显回落,但总体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

    一、投资运行特征

    1、投资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7亿元,增长38.5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13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27亿元,增长38.01 %,回落15.5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稳步健康的态势,2-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25.1%、26.2%、35.3%、35%和38.57%。与各市州相比,邵阳市投资增长起伏波动相对较小,城镇投资增幅在全省市州的位次除三月排12位外,其余每月稳定在7-8位。农村投资完成14.4亿元,增长40.5 %城镇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7.7%,仍然是投资主体。

    2、一、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二产业。

    在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项目中,一产业完成投资2.81亿元,二产业完成18.05亿元,三产业完成29.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1.2 %、8.6 %和58.7%,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二产业。今年全市加大对一产业的投入,第一产业占全市城镇投资的5.6%,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为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县市区投资增长活跃,个别县后劲乏力

    1-6月市三区投资位于12个县市区之首,北塔、大祥、双清区分别完成全社会投资2.46亿元、2.21和3.41亿元,增长89.5%、87.5%和86.95%;而新邵、洞口、绥宁和城步县投资增幅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完成6.1亿元、5.21亿元、3.99亿元和1.54亿元,增长63.73%、49.62%、43.69%和42.21%。武冈市投资今年一直保持较稳健增长速度,完成投资4.71亿元,增长38.3% ,大部分县市区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对促进全市经济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各别县投资后劲乏力,前几个月呈低速、负增长。6月份完全依赖5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虽增速有所提高,但无大新开工项支撑后劲乏力。

    4、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市投资主体自我积累能力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1-6月全市500万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到位资金 62.5亿元, 同比增长5.36%。在城镇建设项目当年资金来源中,单位自筹资金36.61亿元,增长23.8%;国内贷款7.5亿元,下降43.8%;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1.8%。三项资金合计占本年到位资金的75.1%,而同期国家预算内资金3.8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比重仅6.1%。投资对国家预算内资金依赖程度小,金融资金及自筹资金居主导地位,说明全市投资增长机制逐步从政府投资为主向企业投资为主转换,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投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

    5、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发展

    积极发展商品住宅建设,建立完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扩大住房消费,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平稳发展。上半年销售各类商品房6.3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0.6亿元,分别增长169.6%和140.7%;竣工房屋5.5万平方米,下降25%,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市场需求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尽管受到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措施的影响,但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我全市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06亿元,增长24.2%。房地产开发结构基本合理。目前我房地产开发中住宅与非住宅的投资结构基本合理,上半年,商品住宅开发投资3.0亿元,增长93.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9.2%,居主导地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7亿元,下降8.7%,占13.8%;其他用房投资1.34亿元,下降23.2%,占26.6%。

    6、非国有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比重过半。

    近年来,邵阳市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积极营造各种投资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效地调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对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6月,全市非国有投资42.97亿元,增长41.96%,高于国有投资增幅9.6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4.9%上升到66.5%。是推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民间投资41.65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城镇投资的56.4%,比上年同期提高3.24个百分点,多年来政府致力于对民间投资的鼓励、培育,政策效应得以显现。集体和私营个体经济投资日趋活跃,全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项目投资不断增加,前6个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达到1.31亿元,增长76%。这些都已经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7、重大及重点建设项目支撑力度加强

    1-6月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建设施工项目72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5个。其中1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58个,增加11个,完成投资13.26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26.4%。一批在建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佘湖桥和邵阳大道佘湖山新城段竣工通车:邵怀高速公路进入主体施工,筱溪水电站、湘窖酒业年产1万吨曲酒生产基地等分别完成投资10939万元和9921万元进入主体施工、廉桥中药材市场及佘湖新城路网、北塔新城路网、白马工业基地路网等工都取得重大进展,78个在建市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二、投资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结构调整难度大

    一是投资的产业结构欠合理。1-6月全市500万元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占5.6%、35.2%和59.2%。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偏低,第三产业比重过高第一产业投资比重过低必然妨碍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难以改变农业生产率低下的现状。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由于基础弱,比起其他市州有较大差距。目前全市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应是全市投资的主要任务;

    二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1)工业基础薄弱,形成规模优势和明显聚集效应的产业不多。(2)支柱产业投资相对不足。全市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纤等支柱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37亿元,仅占制造业投资的33.5%,按照发展经验,支柱产业的投资应占制造业投资的40%以上。(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足。由于缺乏技术、人才等高新技术产业扎根的沃土,高校、科研机构偏少、规模偏小,全市每万人拥有的人才数和每百万劳动者拥有的人才数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经济增长中科技投入少,比重较低。全市仍有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已有的机构中,也普遍存在投入少,设备简陋,利用率低,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少,产业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2、工业投资增速减慢

    加速推进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兴工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全市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投资增长较快。但今年工业投资增速减慢,1-6月全市城镇以上工业投资16.7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比同期下降63.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比重33.3%,也下降8.1个百分点。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中,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69亿元,同比下降13%,有6个县区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他们是邵阳县0.96亿元(-49.5%)、绥宁0.91亿元(-48.8%)、双清区0.67元(-45.6%)、邵东1.81亿元(-42.1%)、新宁1.61亿元(-41.8%)和洞口1.53亿元(-12.5%),而北塔、大祥区和隆回县分别完成工业投资1.28亿元、0.47亿元和2.09亿元,增长98%、65%和64.9%;武岗市、新邵、和城步县工业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完成0.82亿元、3.83亿元、和0.7亿元,增长28.7%、24.7%和7.6%。

    3、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严重

    相当部分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多,12县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达5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扭转。部分在建项目托欠工程款的现象仍然存在,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履约率低。   

    三、保持投资平稳健康增长的对策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为保持和促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保护各投资主体积极性的前提下,既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

    1、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在进一步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一个完备的法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与管理功能,简化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2、注重推进投资方式转变

    转变投资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即发展能有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发展乘数效应高、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力求避免规模大而效益低,质量差,建成项目生产能力困置的投资;发展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投资,力求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由于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大量存在,妥善把握提资本有机构成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关系。

    3、切实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针对全市投资产业结构存在的偏差,进一步调整投资产业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加强第一产业,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的投资结构,强化工业支柱地位,提高工业投资比重 ,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投资,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有效增加第三产业的投资,适度增加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基础行业的投资,加大对金融保险业、科研、信息咨询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投资。

    4、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支持与引导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全面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改善民间投资结构。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除国家规定不准进入之外的经济行业,引导民营企业以兼并、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把民间投资进一步引向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项目,引向到具有邵阳市特色的行业和产业同时着力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对下半年投资形势的展望

    前两年全市投资在低基数上出现超常规增长,但这种投资的高位增长是在全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投资规模偏低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宏观环境来看,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国家将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土地、信贷将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投资增长将受到一定的制约;从市场供求状况来看,随着大量生产能力的建成投产,主要工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基础性产品也将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部分资源性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将开始出现过剩。从长远看,邵阳市投资增长受到资源(包括土地、物产和人力资源)、资本积累、银行信贷等方面的制约,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等因素的影响,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是不现实的,投资增长只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今年1-6月,全市投资增幅已开始出现回落,预计下半年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投资预计增长30%,达到175亿元左右,城镇投资预计增长40%达到140亿元左右。

 

[邵阳市统计局 苏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