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交通建设的喜与忧

来源: 时间: 2006-08-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喜——纵向比,成绩斐然

    “十五”期间,邵阳市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5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5倍多,建成通车高速公路81.3公里,开工在建高速公路94.7公里、高速公路子项目101公里,进入建设程序的三条高速公路共158.3里。新改建的国省县干线公路118公里,新改建桥梁162座9224延米,新建县城中心车站7个。“十五”后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三年投入资金7.8亿元,改造通乡公路913公里,修建通村公路157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交通筹融资方面,交通规费征收突破10亿元(含车购税)。在行业管理、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跨越发展。 

    二、忧——横向比,差距较大
    
    邵阳市交通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公路、水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级较低;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等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纵向比,令人欣慰;横向比,差距太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我省占全国的3.5%,排名全国第15位,在中部排最后,而邵阳仅占全省的5.8%;二级以上公路:全省共有749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邵阳市虽然公路总里程在全省排第四位,但公路密度在全省仅排第9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邵阳市二级以上公路只占公路总里程的8.2 %,比全省低0.3 个百分点。农村公路:全省通乡公路建设任务仅完成一半多一点,而全国各省通乡公路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特别是县乡公路中,等级公路只占县乡公路总里程的4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个百分点。邵阳市197个乡镇中还有25个没有通油路或水泥路,还有64个行政村完全不通公路,按路基宽度3.5米的标准,全市还有190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农村公路通畅率仅为20.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另外,航道、站场、码头的等级均远远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从这些数字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邵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总量、质量与全国全省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三、加快交通建设的建议

    面对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勇追赶。目前,国家推出一系列加快基础设施的举措,邵阳市处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加快交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更加坚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推动邵阳市交通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明确任务,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伯华省长明确:“十一五”期内,全省将投入1693亿元办成交通基础设施五件大事,要建成高速公路35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000公里,改建农村公路95000公里等,投资额比“十五”要多982亿元。市委、市政府研决定,邵阳市“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亿元,是“十五”的 2.5倍,是“九五”的12.7倍多。这么大的投资力度在邵阳交通建设史上过去没有,今后也难以遇到。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谋划好交通建设的全局,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落实“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核心和重点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件大事”的落实。
    
    1、全面建成邵怀、邵永、邵衡、娄邵四条高速公路,使市域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34.3公里,建成以市区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2、建成竹城和邵新高等级公路及一批国省主干线公路,总里程达590公里,实现市到各县市以二级公路相连接。
    
    3、新建或改造县乡公路982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主要县乡公路得到改造,达到等级公路标准。
    
    4、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8855公里,通达工程418.9公里, 实现除1个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村以外的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和2768个行政村修通水泥路或沥青路。
    
    5、新改建县级以上汽车站场9个、农村客运站150个,实现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通客班车。
    
    (二)狠抓落实,确保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
     
    1、抓紧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争取项目尽早立项建设的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充分,资料数据真实齐全,往往是争取项目的重要砝码。邵阳市“十一五”基础设施的项目很多,不管是高速公路、地方主干线公路,还是农村公路、站场等项目,凡需省里批准立项的,除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外,市县要组织负责任的专门班子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交通、发改委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衔接,尽快完成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努力争取张家界经新宁到桂林高速公路的立项,县和市要积极协调,抓紧相关资料的准备,调动一切力量,争取部和省的重视和支持,尽早纳入国家建设的笼子。另外,还要争取包头至茂名的高速公路经绥宁的乐安。地方主干线公路中的邵阳县至新宁、洞口至绥宁公路要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江口至万福桥、城步县城至贝子河、邵东县城至仙槎桥连接线、邵东县两市镇至魏家桥公路等前期工作必须抓紧完成。要争取更多国省道改造工程立项并实施,努力改变现有路况差的现状。已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站场、码头、桥梁要按计划分期分批抓紧做前期工作。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水平,抓紧项目的报批。发改委、交通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互相配合,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为项目建设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2、要加快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
    
    无论是省负责的重点工程还是市、县负责的建设项目,各部门都有支持、协调、管理的义务和责任。对于省承担业主的高速公路和其它重点工程,要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和施工协调。今后几年,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省国土资源厅、交通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公路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要求,既要保证项目用地,又要强化节地意识,依法征地拆迁,确保补偿政策落实。施工展开后,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施工协调服务,及时协调处理好施工矛盾、优化施工建设环境,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省定额投入、由市县担任业主的建设项目,关键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落实自筹资金;二是要抓好项目建设的管理。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公路建设“分级负责、定额投入”的建设管理体制。即高速公路建设以省为主,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以市州为主,农村公路建设以县市区为主。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公路技术等级标准确定省定额投入的比例。具体标准省里正在研究,还没有明确。但从邵阳市“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项目来看,自筹资金将是一大难题。因此,必须实行融资方式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起“国家投资、地方筹资、吸纳民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投融资体制。既要紧紧抓住、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支持的政策,努力向上级多争取资金投入,又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沿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大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投入,组织直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还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吸纳民间资金投入交通项目建设。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显得更为重要。省里即将出台《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我们要结合邵阳市的实际,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总体原则是农村公路实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省里对农村公路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对积极性高、自筹资金力度大,当年完成里程多的市州,省在下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对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不力,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市州,省将核减其下年度的计划,将目标考核定为不合格。市里也将仿照省里这一做法,以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平衡发展。
    
    3、要确保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意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都要经得起长期使用的检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十一五”期间,市县负责建设的工程项目多,尤其是农村公路、站场等建设项目分散、技术力量不足、建设任务繁重,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丝毫不能放松。这一点,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不管是多大投资的项目,都要严格实行质量保证责任制和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凡出现质量事故实行一票否决。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属于通畅工程要以水泥路面为主。

    其次要加强监督检查。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起建设质量监督的职责,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障体系。各县(市、区)交通局要组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小组,还要采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严格把好质量关。第三要优化设计方案。在技术标准上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老路,避免大改大调、高填深挖,努力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特别要注意完善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努力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切实把农村公路建成农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