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市场资源等初级产品供求日益紧张,能源产品价位不断抬高,经济发展成本呈快速上升趋势,能源消耗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邵阳市从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出发,加强宏观目标管理和微观措施落实的力度,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上半年邵阳市规模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67.4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12.41万吨标煤,增幅22.6%,比增加值增长速度27%低4.4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耗能2.58吨标煤,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5%,为实现全年降能目标打下了有利基础。
一、 能源消耗呈现的主要特征
1、从投入能源品种看,以煤炭消费和电力消费为主体,“煤电”型特征明显。上半年邵阳市规模工业投入能源92.28万吨标煤,其中原煤投入量85.1万吨,折合标煤60.8万吨,洗煤投入量14.44万吨,折合13万吨标煤,两项合计73.8万吨标煤,占总能源投放量的80 %,电力消费量9.07亿度,折合标煤 11.14万吨,占总量12.1 %,煤与电,尤其是煤(电力中的火电是由煤转化而成)基本左右邵阳市能源消费格局,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清洁型能源的使用还存在较长的发展道路。热力消费179811百万千焦,由于所含热值较低,折算成标煤只有6132吨,所占比重很小(不到1%),无天然气消费量,石油类产品消耗量小,总计消耗各种油类产品4107吨,折算成标准煤后占总量的0.7%。
2、从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情况看,行业集中度较高,少数几个重点行业消费了大部分能源。制造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消耗了77.3%的原煤、96.4%的焦炭、86.3%的电力和所有的洗精煤,其中能源消费量较为集中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消费了12.36万吨原煤和1.06亿度电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耗原煤16.21万吨和电力0.91亿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耗原煤15.48万吨和电力0.95亿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消耗2.52万吨焦炭(占总量的64.1%)和1.77亿度电力,四个行业原煤消费量和电力消费量均占全市规模工业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是“煤电”消耗大户,左右能源消费的升降起落,是节能降耗工作的主战场,另外洗精煤的98.4%消耗在炼焦行业。其次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耗了15.6%的原煤(能源品种的相互转换)。石油类能源品种的消费(主要是汽油和柴油)分布较为均衡,累计消费汽油和柴油3813万吨,其中采掘业消耗了1037吨,占总量的27.2%,是油类品种的重要消费部门,制造业消耗总量的61.7%,仍然是第一大部门。
3、从能源品种的加工转换看,投入与产出格局单一,能源利用率低。邵阳市能源产品的加工转换活动范围狭窄,只有煤(包括洗精煤)-炭(焦炭)、煤-电(包括热力)两种转换模式,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总计投入原煤24.07万吨,占原煤总消费量的28.3%,其中用于发电的原煤4.58万吨,炼焦煤6.65万吨,供热煤7.95万吨,还有4.89万吨经过初步采洗后转换成洗精煤(基本上都是物理变化,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分别产出火电9389万度、焦炭15.75万吨和热力955791百万千焦。折算成标准煤初始端投入30.45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终端产出24.47万吨,仅从热值的保有量来看,损失能源5.98万吨标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只有80.4%,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能源消费面临的严峻形势
1、经济发展规律决定邵阳市将长期处于能源高耗阶段。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历史轨道来看,随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初中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快速增加;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迅速降低。邵阳市经济长期处于压抑和半压抑发展状态,工业化程度极低,发展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冲动较强,而充足的能源供给是邵阳市实现兴工强市的必要条件,工业是全社会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2005年我国占GDP总量41.8%的工业消耗近70%的能源,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高出GDP单耗水平40%,未来较长时期内工业是邵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能源消耗量将呈较快的恢复性增长状态,能源消耗上涨压力继续扩大。
2、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制约着能耗水平的下降。邵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二产业发展滞后,2005年占GDP比重28.1%,比全国低19.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工业成为邵阳市的主要产业发展政策,而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经济发展对节能降耗在一定程度上将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中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国内外有利发展环境,承接经济发达地区剩余生产能力将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压力,转移出来的必然是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企业,在邵阳市目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意愿较强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很难实现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良性转变,较长时期内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只能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3、微观经济主体技术储备不足,粗放式经营模式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变数。邵阳市工业企业走过许多弯路,曾经一度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的困境之中,长期处于连年亏损状况,近3年来经过企业改制才慢慢恢复元气,总体上已实现扭亏为盈,但自我积累能力处于贫血状态。企业三拼(拼资源、拼设备、拼市场)和两低(低技术、低回报)的经营模式非常普遍,技术改造投入量小,科技研发活动对于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邵阳市工业企业来说几乎处于一片空白,节约能源意识较差,资本有机构成呈下降趋势,生产出的产品几乎就是原材料、能源及人工成本的简单数学组合,附加值低,看不见科学技术的强大推动力。在这种经营状态下,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何打开和扩大产品销路成为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节能降耗很难进入管理者视野,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意而为的状态,资源粗放式使用现象非常普遍,给我们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增添了很大难度。
三、推进邵阳市能源消费降低之路
1、健全能源消费体系,拓展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必须逐步扭转邵阳市单调的黑色能源消耗局面,把邵阳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长期建立在一种能源基础上,存在较大风险。尽管目前原煤市场供求平衡,价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实施,如煤炭资源税的调整,长期看价格存在较大上涨的空间,将抬高邵阳市工业经济运行成本。所以我们应未雨绸缪,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合理调整能源消耗结构,拓展清洁能源使用的范围,分散能源供给和价格风险,为邵阳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2、加大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调控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早期大量、廉价甚至于免费使用能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能源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呈不断上升趋势,所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自身存在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的强烈需求,但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能源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能源利用状况有待大步提高。所以各个管理部门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明确政策导向,加强调控力度,制定有力措施,随时掌握高耗能行业的运行动态,确保重点行业和能耗大户的能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3、加强技术装备水平,增加能源的投入产出效能。邵阳市加工转换投入能源30.45万吨标煤,占终端消费量(工业企业用来作为动力生产非能源产品的消费量)62.13万吨的49%,为了节约使用能源,既要抓住终端消费环节,更要重视加工转换领域的节能工作,比较而言,由于能源的使用量相对集中,后者更具备节能优势和节能机制。但由于邵阳市能源转换企业资金积累不足,技术更新缓慢,生产设备老化,加上管理上的漏洞,“煤电(气)”和“煤焦”等能源转换水平较低,加工转换率只有80.4%,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只要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同比下降幅度提高近一倍。所以能源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本单位能耗水平,把降低能耗作为利润的第二增长点和发展的“第二春”,开辟节能空间,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邵阳市统计局 朱亚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