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加快园区工业发展 搭建工业经济增长新平台

来源: 时间: 2006-09-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园区工业是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和市场等多种手段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组群。工业园区化已成为当今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园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发展园区工业,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是加快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市园区工业近几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园区建设步子迈得还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园区工业的发展,使园区工业成为邵阳市“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目前,邵阳市重点工业园区(基地)13个,规划土地开发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省级认定的工业园区5个,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1-6月,园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园区的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增加值1.19亿元 ,增长23.2%;全市各工业园(基地)从业人数累计达到22190人,同比增长35%,实际上交税金3373万元。

    上半年,全市13家重点工业园区(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3.95亿元,同比增50%,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省级工业园区完成投资4.2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总投资的58.9%。

    工业园区的布局,全市形成了市区 “二园二基地,县域七园二基地”的格局,全市入园企业达159家,其中63家投产。市区省级工业园区1个,县域4个,市区入园规模工业企业11家,县域入园规模企业10家,总体来看,全市工业园区正处于建设当中,市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总体要好于县域工业园区。

    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区省级工业园区——江北工业园,以湘窖酒业省级重点项目为主线,该企业倍增项目上半年已经完成6座车间的新建任务,预计年底可以全面投产。还有像康尔佳中药饮片厂、中南电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见效快的工业项目相继签约入园。县域省级工业园区如;邵东的伟特家私、廉桥造纸;新邵的李文食品、美克医化新材;洞口的三可食品、雪峰水电设备;武冈的泰康药业、三亿电子等一大批新建和扩建企业陆续进入工业园区。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产业,给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总量仍然偏小,带动作用不是十分明显。目前,园区工业规模还是偏小,上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其次入园投资的大项目少,实力不强,还未完全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缺乏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预计全年全部园区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左右。与省内长、株、潭等高科技园区比较,差距较大。

    2、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我市经济园区经济技术水平大部分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区内企业没有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没有形成自己特色,产业结构雷同,产品特色不明显,与园区规划发展关联度不强。

    3、发展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招商引资难度大。园区经济的发展资金不足,多渠道融资体系不健全,政府对园区经济发展投入资金力度不够,园区自有财力集中运作效果不明显,对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如:投资担保基金,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没有建立(健全)起来,企业所需的创新资金及新产品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创办单位的投资。新产品的开发资金来源难以解决,致使许多科技成果只能停留在“样品、展品”的阶段,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现行经济园区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行政职能,难以实现高效、快捷的“一站式”和“特事特办”的服务承诺。园区管委会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既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发展主体,也没有单独的财政和行政权利,各项优惠政策难以兑现,严重阻碍了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5、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优惠政策,而制定的优惠政策又必须让投资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些部门存在着片面强调自身利益的倾向,而且政出多门,工作协调难度大,优惠政策难落实,减缓了园区建设和发展进程。

    三、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已处于关键时期,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湖南实施湘西大开发两大战略的有利条件下,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为振兴邵阳工业经济打造新的平台。

    1、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市,园区兴工”的发展战略。邵阳的优势产业没有做大做强,与园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市曾经繁荣的邵东五金工业市场被浙江的永康后来居上所取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工业园区建设滞后。因此,只有加快园区工业的发展,才能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恶性竞争,才能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迅速创立品牌、提高信誉。如今浙江永康市五金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46.6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预计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工业产值将超350亿元、税收超10亿元,成为浙江省规模较大的特色工业园之一,具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浙江中部上规模、上档次的示范性工业区、科技区和有特色的新区。我市要借鉴浙江永康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同时借鉴本省的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经验,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的突破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立足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大做强园区工业经济。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强宏现调控职能,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园区建设环境。一要发展优势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对科技含量高、成长型、前景好、后劲大的骨干企业要进行重点培育,使之做大做强。二要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规模,提高中小企业上规模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能力。

    3、依托、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区位和资源的优势。应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包括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矿业资源、科技资源等,进行整合,并利用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主导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围绕市场需求形成“一园一品”、“一园多品”的区域特色经济,带动县域工业的发展。对零散的园区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园区特色经济带,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造纸、建材、 能源等七大支柱产业,力争做优做强。

    4、多渠道融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基础设施应做到“多通一平”,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的缺口是资金。因此,一是要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如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支持。6月末,邵阳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54.61亿,各项贷款余额166.49亿,存贷比只有36.6%,与国际公认的正常存贷比75%相差甚远。因此,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吸收民间资金(如民间私募市场)投入园区建设。三是做好项目发布推介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创新。四是尽快注册成立园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

    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办法,吸引众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对入园的大项目、外资及高新技术企业应在多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利用各种招商手段,如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外地邵阳人招商,注重资源招商和产业招商,大办推行“以商招商”(以园区开发商招产业投资商)、代理招商,全力推进项目的落实,打破区域界限,尽快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园区得到体现,凭借科技、市场、环境和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吸引企业总部向园区聚集。

    6、增强工业园区的凝聚力,加快入驻企业发展速度。一是注重内涵式发展,发挥规模企业的主力军和龙头带动作用,坚持把培育规模企业、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和鼓励企业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走质量和品牌之路。二是加速中小型企业的裂变扩张,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优惠政策扶持,资金与技术等手段,加快中小企业孵化速度,让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7、加强园区服务与管理。各园区要建立和完善园区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对到工业园区投资的企业,由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实行“五个一”的“全程服务制”和“代办制”,即一个窗口承办、一站式办公、一卡式收费、一条龙跟踪服务、一个项目承办。同时政府要主动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外来投资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严厉打击“损商、扰商、害商”行为,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最适合投资创业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邵阳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的时候,要把创造最佳人居住环境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依法办事,注意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使外商的安全感大大增强,让投资者尝到政府服务好、投资环境佳的甜头,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追加投资,为邵阳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邵阳市统计局  罗向阳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