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邵阳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落实,全力以赴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对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七大亮点凸现邵阳变化
1、投资总量继续攀升,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18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农村投资完成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农村投资中非农户投资完成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56.23%。据估算2006年投资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5%,拉动了GDP增速9.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已成为邵阳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一、二、三产业投资全面增长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28亿元,增长66.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4.33亿元,增长43.34 %。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8.5%、46.27%和45.2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9.5和3.52百分点。
3、民间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所占比重提高。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刺激了民营企业主的投资热情,民间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民间投资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32 %,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6.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3.1%上升到59.6%;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63.11亿元,比上年下降1.72%,所占比重为33.85%,比上年下降11.67个百分点。
4、工业投资再创新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近年来,全市强力推进“兴工强市”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促进了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2006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95.37%,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1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0.9%,比上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采矿业投资7.23亿元,增长101.22%,比重为11.8%。制造业完成投资36.74亿元,增长65.81%,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工业投资比重59.8%,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其中湘窖酒业今年投资1.56亿元,全部生产性车间主体已经完工,生产系统已进入试生产;邵东年产8万吨铝箔扩建工程、鑫龙玻璃制品生产线、洞口雪峰水电设备公司等扩建项目都实现单项投产;武岗云峰水泥、隆回雪峰水泥今年分别完成投资1.32和1.09亿元,都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7.45亿元,比重达28.4%,比上年下降11.1个百分点。新邵筱溪水电站、晒谷滩水电站已进入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阶段,隆回中洲水电站正在进行大坝、厂房和引水渠施工。
5、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全市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7.03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7.7%。其中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7.45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16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56亿元,文教娱乐投资1.8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投资的33.8%、31%、28.2%和3.5%。建成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城市扩容全面铺开。以邵阳大道为重点的“七横九纵”道路建设全面推进;佘湖山新城区佘湖桥和邵阳大道西段于7月1日建成通车;宝庆路中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于9月全线竣工通车。二是城市提质初见成效。围绕“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目标,加大城市提质力度。首先,推进以城南公园改造为重点的“一园六路”建设。改造后的城南公园成为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休闲公园;其次启动以资江南路文化步行街为重点的资江邵水滨江风光带建设。资江南路文化步行街东起沿江桥、西至西湖桥,全长1360米,整个建设突出“空旷、通畅、秀美、文化”的主题。再次在继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与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项目投资比重上升。三是公路建设亮点纷呈。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7.67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964.8公里,其中通乡公路189.4公里,通畅工程2288.4公里,通达工程487公里。特别是新建水泥路2500余公里,是有史以来一年中建成的水泥路里程总数(622公里)的4倍多,全市有982个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除了农村公路这个亮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也成就瞩目。邵怀高速公路已进入路面施工阶段,长度居全国第三的雪峰山隧道于2006年8月19日正式贯通,今年10月1日该路正式通车后,我市东西通道将有史以来真正畅通,路网结构与运输资源配置将有质的提升。邵永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土建施工;竹城公路可望在今年10月1日与邵怀高速同时建成通车。
6、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度不减。
2006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其中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点,分别完成投资7.42亿元和3.44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48.9%和22.7%。2006年全市购置土地面积4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1%,土地成交价款1.76亿元,同比增长11.56%。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43.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4%,其中,住宅110.84万平方米,增长5.26%。全市房屋竣工面积49.12万平方米,增长4.46%,其中,住宅竣工33.86万平方米,增长7.83%。商品房销售旺盛,销售金额增长快于施工面积增长。 2006年全市共销售商品房屋面积为55.57万平方米,增长10.6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为37.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3%;销售额为4.5亿元,比上年下降7.78%;期房销售面积为17.6万平方米,增长16.6%,销售额为2.29亿元,增长59.09%;期房销售增幅比现房销售快数十个百分点。
7、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自筹资金发挥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取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宏观经济环境日渐改善的情况下,邵阳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不断提高,带来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孕育了企业的扩张动力,为企业的自主投资创造了前提,投资的自我积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情况良好。全年各项到位资金合计18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 %,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6.6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到位110.2亿元,增长44.5%,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0.7%, 预算内资金到位8.42亿元,同比增长47.9%,利用外资到位7.38亿元,同比增长47.6 %,而国内贷款到位17.5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33%。
二、三个问题影响投资水准
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十五”以来较快的增长势头,继续在较高的平台运行,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第一产业投资少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8.5%,比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低37.8和36.7个百分点,一产投资增速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26.4个百分点。邵阳是农业大市,第一产业投入不足,将对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2、项目储备不足 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年延续下来的项目,新开工项目数虽然多,但建设规模小,这势必会对投资经济的增长后劲产生一定影响。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数1467个,比上年增长38%,计划总投资378.7亿元,项目平均建设规模仅2581万元,开工项目较多,可实际破土动工项目不是太多,项目建设时间长速度缓慢。
3、工业技术改造比重小
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3.46亿元,增长117.97%,今年增速高是在低基数上的增长,投资比重仅7.2%,虽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但比全省还低10.6个百分点。为加快邵阳经济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同时为全市投资建设均衡发展,应加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投资比重。
三、五大措施提升投资质量
投资的快速增长,为邵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2007年,继续紧抓投资工作不放松,仍将是确保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全市上下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以工业投资增长为重点,带动其它领域的投资健康高效地运行。
1、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投资健康增长。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土地、信贷、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加以调控。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除限制性的投资项目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要积极支持和扶持。每年必须有计划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筹划和储备一批前期工作项目,避免后期出现项目缺口而造成投资波动;要围绕邵阳经济大发展,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培育及跟踪监测,争取有更多的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在邵阳落户。
2、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的投资结构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投资结构决定了邵阳的产业结构,也构成了邵阳各经济行业的框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各区域的合理优化配置,使资金流向投资效益、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和区域,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增强邵阳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邵阳。狠抓招商引资是促进邵阳大发展、大跨越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切实把招商引资推向深入。特别要重点抓好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邵阳,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整体效益。
4、统筹合理使用土地,努力提高投资强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投资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用地也相对紧张起来。要在严格控制不合理用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优先满足用地需求。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高耗能、高耗水、高物耗、污染严重的项目,防止出现滥占土地现象。要进一步提高供地门槛,提高投资强度,确保所供土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5、加大对“三农”投资力度。一是要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实施惠及农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综合能源利用、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基础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邵阳市统计局 苏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