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建筑行业喜忧并存

来源: 时间: 2007-04-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6年,邵阳市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总量持续攀升,推动了建筑业企业生产稳步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抢抓机遇,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加快发展步伐,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从2006年建筑业统计年报结果显示,邵阳建筑业有喜也有忧。
 
    一、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建筑队伍不断壮大
 
    2006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1.17亿元,增长11%;安装工程产值3.35亿元,增长2.54%;其他产值4.77亿元,增长20.64%。全年完成竣工产值59.86亿元,增长16.14%。截止2006年底,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达95家,从业人员7545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991人,增长12.6%。

    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扩大,签订合同额增加

    2006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城镇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211个,增长32.16%。由于投资总额和施工项目全面增长,推动了建筑企业施工任务大幅增加,2006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额达104.54亿元,增长14.34%。上年结转合同额35.53亿元,增长1.41%;本年新签合同额69亿元,增长22.38%。签订合同额的增加,为企业生产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长,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2006年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拉动,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等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7.5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40万平方米,增长16.14%。其中,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615.14万平方米,增长18.98%,占施工总面积的65.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全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招投标面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建设面积达911.9万平方米,增长25.58%,按施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招投标面为90.5%,这表明全市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对外扩张能力增强,省外市场进一步扩大

    2006年,全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达13.06亿元,增长36.99%,比建筑业总产值增幅高25.8个百分点,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8.8%,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产值超过亿元的省外区域市场由上年的广东、贵州2个省(市)扩大到贵州(2.86亿元)、广西(1.74亿元),江西(1.56亿)、安徽(1.27亿元)、广东(1.14亿元)5个省(市),省外区域市场已达到17个。
 
    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据核算,2006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全社会口径)18.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6.9%,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 %。建筑业在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在扩大社会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建筑业已成为全市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依托,加速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企业经营好转 劳动生产率提高

    2006年,建筑行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各种技术经济资源进一步整合,建筑队伍的素质明显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总产值计算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98271元/人,比2005年增加9735元/人,增长11%。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34亿元,增长19.65%;上缴税金总额0.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1亿元,增长3.14%。

    2006年,邵阳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建筑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建筑业企业“三角债”问题虽有所缓解,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建筑企业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垫支修建,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虽随着政府清欠工作力度的加大,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拖欠竣工工程款2006年比上年仍增长6.68%。尽管如此,建筑业企业工程款被拖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末,全市建设单位应付未付施工单位工程款达9.6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5%,占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8%。

    二是劳务分包企业有待发展。 发展壮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加快全市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市场的分工更加明细,劳务分包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市的建筑行业中劳务分包企业仅8个,比重明显偏低,应大力引导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本企业内的劳务队伍或富余人员,成立劳务分包企业,鼓励低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通过多渠道的建立和发展劳务分包企业,使全市建筑业能轻装上阵,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三是企业竞争力亟待提升。全市部分建筑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施工工艺和技术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2006年末,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的75451人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0991人,仅占总人数的14.6%。与先进市州比,存在着建筑工人多,技术人员少,下岗退休人员多,在岗懂技术善管理人员少等问题。全市建筑业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尤其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为产业自身注入新活力。因此要以培养各种新型人才为重点,提高企业人才层次;要培养一批项目经理人才,努力开发一批经营开拓人才。与此同时,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必然会对建筑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筑业强化建筑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实现行业的总体业绩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使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邵阳市统计局 苏  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