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农村通信建设展望

来源: 时间: 2007-04-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农村通信工程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又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反映邵阳市农村通信建设状况,日前,市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在全市八县一市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邵阳市农村通信建设发展迅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农村通信建设发展方兴未艾

    据调查的29701个自然村、566.3万人、148.6万户中,通电话的自然村达到29390个,99%的自然村开通了电话,人均拥有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0.17部,户均拥有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0.63部。其中:人均拥有固定电话或小灵通0.08部,拥有移动的电话0.07部,拥有联通的电话0.02部;户均拥有固定电话或小灵通0.31部,拥有移动的电话0.26部,拥有联通的电话0.06部。目前,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仍在进一步加快农村通信建设的发展中,谋求更新、更便、更好的营运方式,以早日实现“村村通”为发展目标。

    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通信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在近四年的四个中央1号文件精神鼓舞下,邵阳市农业生产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25元,到2006年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675元,26年人均增加2450元,增长11倍。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农村通信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拥有一部固定电话深感自豪,也是一种侈望,农村仅在邮电所拥有1部固定电话,绝大多数农村人对电话一无所知,特急的情况下还要请人到邮电所打上一个电话,通一次电话感到好新奇,好兴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国家对通信建设的发展投入加大,电话从城市开始,逐步发展到农村,发展到现在。邵阳市农村从无到有,从拥有固定电话开始,到拥有移动的大哥大电话,到目前已达到人均拥有固定或移动电话0.17部,户均拥有0.63 部的水平。与城市比较,邵阳市农村人均、户均拥有的电话数量并不高,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农民户均拥有一部电话已不是梦想。

    三、农村通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农村通信工程建设的发展,已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你通、我通,大家通、村村通、户户通已成为时尚,已成为工作的必须。在目前邵阳市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农民拥有的电话数量也不是很多,户均仅0.63部。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近几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实施的省8件实事,已为农村通信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据调查的29701个自然村,目前通电的自然村已达到29248个,通公路的自然村已达到26779个,通电视的自然村已达到27294个,通移动电话的自然村已达到27389个,98.5%自然村实现通电,98%自然村通公路,92%的村通电视,92.2%自然村通移动电话信号。在集中居住有20户以上住户的自然村中,不通移动电话的1823个自然村,有1721个自然村通电,这就为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省8件实事的继续实施,农村通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尚需努力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加大移动电话通信业务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调查中,有部分农民反映,移动电话确实方便,但没有多大用处,且收费又贵。这主要是对移动电话的使用功能不完全了解,仅知通话业务而已,其它业务功能知识很少了解。特别是在预防短信欺诈知识方面更应多加宣传。

    二是提供更多的个性服务。目前,移动通信业务提供的个性服务功能已较为完备,而且已为广大用户多年使用,在发展中应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服务。

    三是逐步降低收费标准。移动通信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实现了快速增长,用户数量已大幅增加,目前,八县一市农村移动手机用户已发展到38.2万户,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收费标准可适度下调,以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促进用户数量的继续增加,这既符合中央关于“多予、少取、放宽、搞活”富民惠农政策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因此,适度降低移动通信业务收费标准,继续扩大农村用户数量,将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加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为农村通信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邵阳市统计局 梁赛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