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邵阳新崛起目标的第一年,一季度邵阳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突出发展主题,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健运行的发展势头。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邵阳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走高的良好增长趋势。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GDP101.42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8.23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49.79亿元,增长12.9%。
1、工业生产形势较为乐观,规模工业增长较快。一季度邵阳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5.45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7.09亿元,增长34.1%,规模以下工业28.36亿元,增长12.3%。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59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4.02亿元,增长25%。从总体看,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呈现出三个特点:①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最快,增速为35.4%,比总体速度高1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45亿元,占总量6成多,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增长势头强劲;国有及控股企业增速仅为2.5%,比总速度低22.5个百分点。②轻重工业同步增长。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4.1%,重工业完成8.25亿元,增长25.7%。③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排名前20位的企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占558家规模工业的22.3%;前10位企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占整个规模工业15.8%。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今年邵阳组织开展“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的活动,万名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民情调查,帮助春耕生产,为民兴办实事,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开展调研,为群众排忧解难,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持续提高,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2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4.88亿元、林业2.91亿元、牧业30.52亿元,分别增长6.4%、3.5%和3.6%。据2月底对部分农户农作物种植意向抽样调查,今年邵阳农作物种植面积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回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萎缩。一季度畜牧养殖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出栏肉猪、肉牛分别为285.86万头和12.29万头,同比增长1.3%和1.7%;出笼家禽1561万羽,增长1.6%;牛奶产量9051吨,增长11%;水产品总产量2.36万吨,增长3.4%。
(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1、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邵阳实现财政总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20.0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1亿元,增长19.61%;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8亿元,增长28.0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1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23亿元,增长12.04%。上划“中央两税”1.56亿元,增长17.03%。上划中央、省所得税0.85亿元,增长28.58%。
2、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有所提升。邵阳规模工业1—2月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65%,比上年同期提高16.6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2235万元,增长29.8%,实现净利润146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下降9.9%。全市规模企业的亏损面为9.32%,同比减少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279万元,同比增长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5.3个百分点,亏损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8元,同比增长15.7%,人均消费支出2176元,增长20.8%,消费增速高于收入。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32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293元,增长5.1%;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679元,增长3.6%。
(三)消费需求稳步提升,消费价格上涨较快
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亿元,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市级消费品零售总额8.54亿元,增长13.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亿元,增长13%;县级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亿元,同比增长15.1%,县级消费品市场好于农村及城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78亿元,增长15.6%,批零贸易业是主要推动力量,实现消费额33.28亿元,增长13.8%。
1—3月物价上涨趋势显著,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5%。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
今年邵阳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去年末较快增长的势头,全社会投资总量保持了稳定增长。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9.32亿元,增长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4.1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速度较快,完成投资额2.46亿元,增长25.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14个百分点。重大建设项目是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柱,今年全市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共96个,比去年增加了14个。一季度邵阳市500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有10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
(五)外贸招商平稳推进
据海关统计,1—2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312万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2167万美元,出口绝对值居全省第7,超过常德、岳阳、益阳、永州、怀化、张家界、湘西,同比增长30.4%。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进展较为缓慢,外商投资仅19万美元,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1543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26亿元,同比增长118%,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六)金融形势运行基本平稳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25.50亿元,比年初增加43.1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23.64亿元,比年初增加42.61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25亿元,比年初增加9.81亿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金融业对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企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0.11亿元,而贷款余额比上年同期仅增加23.25亿元,存贷比为34.75%,比上年同期的35.78%还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最低位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为284.97亿元,比年初增加20.47亿元,贷款余额合计为86.44亿元,比年初仅增加3.62亿元,存贷比仅30%。全市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只有12.62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仅占9.9%。全市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受融资困难的困扰,资金短缺问题突出。据对153户企业景气调查,企业融资景气指数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今年1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在企业综合景气指数众多结构性指标中明显偏低。融资困难,资金不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随之放慢,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97.39,比上季度下降了17.87点,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1点。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明显减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逐步加强,并运用冻结土地、收缩信贷、加强项目审批等政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邵阳施工项目今年明显减少,并出现下降。1-3月,全市50万元以上城镇在建投资项目施工个数48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8个,同比下降10.74%。如果没有后续新开工项目的及时补充和支持,将会直接影响投资总量,对全市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极其不利。
三是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农民增收难依然存在。今年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仅3.9%,增幅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中林业产值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占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三的牧业产值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速度下降了3.3个百分点。据对全省3700户农户抽样调查,今年首季湖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4.46元,同比增加164.5元,增长15.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4个百分点。而邵阳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732元,比全省低502元;邵阳市同比仅增加61元,比全省低103.5元,增速比全省低6.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11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降低了2个百分点。
邵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其原因,除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外,一季度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也影响了农民增收。今年首季,湖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6.8%。从调查的十大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看,与上年相比,除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价格基本持平外,其余八大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农用手工工具上涨17.8%,饲料上涨3.9%,产品畜上涨13.2%,化学肥料上涨3.1%,农药及农药械上涨3.7%,农用机油上涨13.9%,农业生产服务上涨28.7%,其它农业生产资料上涨5.9%。农资价格的上涨势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随着今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邵阳至上海南长期开行快速旅客列车等,邵阳市交通落后的面貌将极大改观,区位优势凸显,但各级园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招商引资、投资兴业硬环境相对不足。那么软环境呢?从财政收入项目看,市本级的行政性收费增收幅度快于税收增长幅度,全市、市本级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在数量上也接近或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总量(全市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之和为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的72.3%,市本级为102.85%)。来邵投资的外商反映工作中遇到麻烦多,地方帮助协调处理的少,到一些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有客商反映邵阳交通秩序较差,路上查超速超载的多、罚款多,路难行。
五是与全省及兄弟市州比较,部分主要指标差距仍较大。今年一季度,邵阳GDP增速为11.7%,比全省低1.5个百分点左右,居全省各市州第12位;规模工业的增长速度为25%,居全省第2位,但总量只占全省的2.76%;全省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00多家,而邵阳只有23家,占全省的比例不到3%。一季度邵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2%,居全省第9位,增幅比全省低6.6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省的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13位,增幅比全省低2.7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省的4.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61%,居10位,增幅比全省低5.7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省的3.3%;部分指标的增速及占全省的份额存在明显的差距,与人口占全省的11%很不相称。
三、奋发图强,突出经济工作重点,加速邵阳新崛起
今年是邵阳市全面推进和谐邵阳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加速邵阳新崛起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下阶段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阶段,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园区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要继续强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真正成为带动邵阳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要加大技改投入,壮大骨干企业。要立足于办大企业,着力于建设大项目,依靠大企业、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二要强化行业引导,培育产业集群。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产品。要依托现有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行业、品牌、技术为核心,积极引导,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机冶、食品、造纸工业集群,巩固发展有一定基础的纺织、化工、建材工业集群,着力培育生物医药、电子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小配套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与配套企业良性互动的工业发展格局。
三要加强园区建设,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要精心打造工业园区,使之真正成为全市产业集群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园区经济建设,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之路。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园区产业分工特色,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把工作重心转到招商引资、项目入园和协调服务上来。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坚持项目兴市,把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业项目、引进外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着力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要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争取投资项目,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投资适度快速增长。同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进一步主动加强管理与控制,转变单纯追求数量的观念,将引资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注重外引内联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同步配套推进,积极引进制造业强势企业投资邵阳,借助招商引资的平台为邵阳新型工业化的腾飞注入新动力。
3、激发引导民营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邵阳经济的主体和优势,民营突破是加快邵阳发展的现实选择。要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门槛,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非禁即入。要重发展、重管理、重保护,政策上给扶助、经营上给引导、服务上给方便,以增强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存贷比例偏低、信贷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要加强银政、银企沟通,改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品种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缓解企业贷款难矛盾。要积极宣传并着力加强公民与企业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树立“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风气。
[邵阳市统计局 罗文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