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城镇投资以上完成72.39亿元,增长44%,非农户投资完成8.9亿元,增长5.4%,农户投资完成6.7亿元,增长12.3%。
一、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1、各类投资不均衡增长。从产业投资看,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6.99亿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
业投资43.97亿元,增长72.8%;第三产业投资37.02亿元,增长12.7%。从城乡投资看,上半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39亿元,同比增长44%;农村投资15.6亿元,增长8.3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投资32.66亿元,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38亿元,增长34.5%;民间投资53.95亿元,增长50%。
2、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实施 "兴工强市"战略决策的带动下,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投资一路走高增势强劲,全市工业投资34.12亿元,同比增长52.5%,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38.8%,同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究其特点,一是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在全社会投资中,投资上千万的工业项目231个,投资达26.03亿元,其中新邵筱溪电站、湘窖酒业、隆回中洲水电站、雪峰水泥厂、武冈云峰水泥厂等项目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分别完成投资12313万元、4671万元、4500万元、6010和4320万元;二是投资方向仍集中在制造业。其中,500万以上城镇投资制造业投资18.1亿元,增长99.3%,增幅比全部工业投资高46.8个百分点。
3、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7.12亿元,同比增长40.6%,增速比一季度上升了15.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6.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4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5%,商品房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2%,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13.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2%,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4.08万平米,增长144.2%,土地储备出现了变化。商品房销售面积17.92万平方米,增长40%,商品房空置面积2.56万平方米,下降了30.6%。
4、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上半年,全市500万以上城镇投资共到位建设资金88.44 亿元,同比增长59.9%。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0.1亿元,增长166.4%;国内贷款11.99亿元,同比增长108%;自筹资金43.4亿元,增长32%。
5、高新技术投入增长加快但比重低
1-6月,在500万以上城镇投资中,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62亿元,增长2.5倍,占城镇投资比重2.7%,占城镇工业投资的5.5%。比重较低。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完成0.5亿元,增长44.5%,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为3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投资完成0.28亿元,增长8.2倍,占17.1%;医药制造业投资完成0.2亿元,增长1.3倍,占13.2%;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投资完成0.6亿元,占39.1%。
6、改扩建项目和更新设备投资比重提高
从建设性质看,在全市500万以上城镇投资中(下同),新建项目投资43.38亿元,增长48.4%,占城镇投资比重为73.8%,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而以"内涵"型为主改扩建项目投资增长有所加快,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96.4%,扩建项目投资增长60.1%,二者占全部投资的25.4%,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
从建设构成看,1-6月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0.7亿元,增长99%,设备工器具购置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17.7%,高出去年同期4.2个百分点。 其中更新设备投资增长128.1%,占全部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3%提高为5.5%。而建筑和安装工程投资分别增长40%和90.3%,比重提高5.4和下降1个百分点。
建设性质和构成出现积极变化,体现了投资者投资观念的转变,由占地较多、以铺新摊子为主的新建项目投资逐渐转向不占地或占地较少的改扩建项目投资,并加大了设备购置及更新的投入力度。这一变化凸显了土地对新开工项目的制约,进一步促进了投资增长方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
二、目前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投入仍显不足。
投资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表明,农业的相对弱化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从邵阳的实际出发,农村投资的明显不足必然妨碍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难以改变农业生产率低下的现状,影响农民增收,其结果必将制约全市工业化进程,阻碍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要提高第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全市农业良性发展和农民快速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
2、投资效益不容忽视
这几年,各地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出现了单纯追求投资速度而忽视效益。从投资效益有关指标看,投资效益不容忽视,1-6月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20.6%,比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建设项目投产率为7.6%,比同期仅上升1.9个百分点。要改变重开工、轻建设,重投入、轻产出和过分强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的局面,大力提高项目的竣工投产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3、投资增长受行政推动因素的影响
受财税体制、政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地方发展经济的压力和动力很大。地方政府出现了片面追求投资速度而造成自下而上的投资过热。个别地方上项目、争投资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在项目选择上对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重视不够,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投资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中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三、对下半年投资走势的展望及建议
目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狠抓招商引资,上半年各类投资增长、工业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到位建设资金充足,投资运行态势良好,为实现全年投资增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今年下半年,全市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但随着其基数的逐月增大,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242亿元。为保持全市投资稳步、健康发展,我们建议:
1、保持投资适度稳定的增长。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一路走高,从加快邵阳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适度稳定的增长,促进全市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2、加大农村投资。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薄弱,有必要加大农村投资,特别是完善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创新建设资金筹措和项目建设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投资主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民间投资方向的引导,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增加投资资金来源的多极化,努力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大力争取国家投资。为全市的投资建设广开资金渠道。
4、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原则,立足实际,突出调整重点,发挥好区域优势和发展潜能,夯实支柱产业,拓展新兴领域,创新发展优势。要继续调整优化行业投资结构,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要加快现有的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邵阳市统计局 苏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