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要突出重点——邵阳市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08-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邵阳市能源消费八成是煤炭、能源消费的主体是制造业、重点规模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的大户,实现节能20%的目标要突出工作重点。

    一、邵阳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耗的状况

    (一)工业能源消耗呈现的四大特色

    1、能源消费伴随生产的增长而相对下降。2007年上半年,全市603个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7.0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25.1%,上半年规模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8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13.9万吨标煤,增长20.10%,比增加值增长速度25.1%低4.97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4.0%,总体上来看,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能源消耗的相对下降,为实现全年的降能目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能源消费八成是煤炭。长期以来,我市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种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其中八成是煤炭。2007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使用能源108.28万吨标煤(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和加工转换用能),其中原煤投入量103.76万吨,折合标煤74.12万吨,洗煤投入量14.98万吨,折合13.48万吨标煤,两项合计87.6万吨标煤,占总能源使用量的80.9 %,电力消费量10.05亿度,折合标煤 12.35万吨,占总量11.4 %。热力消费425028.4百万千焦,折算成标煤只有1.45万吨,占总量比重1%,液化天然气消费量只有80吨,石油类产品消耗量小,总计消耗各种油类产品5591吨,折算成标准煤占总量的0.77%,其他燃料的能源消费量为3.2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量的2.95%。

    3、能源消费的主体是制造业。制造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消耗了76.6%的原煤、99.2%的焦炭、86.3%的电力和所有的洗精煤,其中能源消费量较为集中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消费了14.42万吨原煤和1.36亿度电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耗原煤17.21万吨和电力0.89亿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耗原煤22.20万吨和电力1.34亿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消耗原煤4.82万吨和1.60亿度电力,四个行业原煤消费量和电力消费量均占全市规模工业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是“煤电”消耗大户,对能源消费的升降起决定性作用,是节能降耗工作的主战场,另外洗精煤的97.3%消耗在炼焦行业。其次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耗了13.1%的原煤(能源品种的相互转换)。石油类能源品种的消费(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行业分布较为均衡,累计消费汽油和柴油3369.6吨,其中采矿业消耗了1147.6吨,占总量的34.1%,是油类品种的重要消费部门,制造业消耗总量的55.1%,仍然是第一大消耗部门。

    4、重点规模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的大户。随着我市规模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张企业对能源需求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强。在 60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2007年上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有16家:武冈电厂、新邵县广信有限责任公司、邵东县铝业公司、邵东县金超实业有限公司、邵东县宏大钢铁有限公司、湖南省邵阳宝兴科肥有限公司、洞口县蓼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第一纸板厂有限公司、湖南阳光电化有限公司、湖南省兴肥有限公司、武冈市云峰水泥有限公司、新宁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绥宁县宝庆联纸有限公司、邵阳长城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合力热电有限公司、湖南合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上16个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达36.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43.7%。

    (二)工业能源消耗存在的四大问题

    1、低级能源产品消费量比重偏高。 除企业用以正常运作(含非生产用)的电力以外,以煤炭为主的低质能源仍为邵阳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成份。2007年上半年,全市原煤直接消费量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80%以上。而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消费量只有0.21万吨,仅占0.03%。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造成了污染环境的后果,增加了企业和当地政府环保投入的成本。

    2、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我市能源产品的加工转换活动范围狭窄,只有煤(包括洗精煤)-炭(焦炭)、煤-电(包括热力)两种转换模式,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上半年规模工业在能源的加工转换活动中总计投入原煤24. 7万吨,占原煤总消费量的23.8%,其中用于发电的原煤3.37万吨,炼焦煤2.68万吨,供热煤8.58万吨,还有9.4万吨经过初步采洗后转换成洗精煤(基本上都是物理变化,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分别产出火电7428万度、焦炭13.62万吨和热力985027百万千焦。初始端投入30.28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终端产出24.93万吨,仅从热值的保有量来看,损失能源5.35万吨标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只有82%,(比国内先进水平至少低近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近20%的原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高耗能行业拉高了我市能源消耗水平。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五大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贡献了近3成的产值及增加值,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从根本上拉高了全市整体的能耗水平。如2007年上半年造纸及纸制品产值能耗为1.0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71吨标准煤/万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能耗为2.06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7.25吨标准煤/万元,可以说,这五大高耗能行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市节能降耗的“瓶颈”。

    4、节能降耗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从12个县市区综合节能降耗来看,是发展不够平衡的,有个别县与去年同期比单位增加值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各县市区能耗下降的幅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其中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下的有5个县市,占比42%;下降7%以下的有2个县区,占比17%;下降7%以上的有3个县,占比25%。

    二、解决工业能耗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切实制定有力调控措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发展的紧迫任务。市委、市政府应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做文章,在宏观经济上加强调控,在具体措施上狠抓落实。鼓励高耗能重点企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从技改资金、税收优惠上予以支持,对中小高能耗企业、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杜绝新的高能耗和严重污染企业进入我市。

    (二)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提高我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关键。一是要对重点耗能企业下达降耗指标,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加强对企业生产设备的监管,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变压器、电动机、风机、空心机、水泵等高耗电设备坚决停用。另外,重点耗能企业本身也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力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调整规模工业行业结构,降低整体能耗水平。2007年上半年我市造纸、化学、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以及电力五大行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明显,但伴随着五大行业高产值高增加值而来的却是高能耗。要降低全市的能耗水平,必须首先从五大行业抓起,除了在现有基础上壮大行业实力外,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新型环保生产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中间损耗和浪费,并对能源加工后产生的“三废”进行合理化回收,真正实现能源的循环经济使用;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如全力发展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不但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上对五大行业的过分依赖,而且增加行业的多样性,提高我市的经济实力,也可逐步降低全市的整体能耗水平。

    (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在我市能源消耗结构中,传统能源如原煤一直担负着重要角色,大量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上它储量的有限性,近几年我国原煤原油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为保证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我们更应该努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天然气、洗精煤等,逐步用它们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五)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和教育,引入先进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生活理念,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每个公民,每个部门都要从自身做起,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升全社会节能的整体水平,来共同实现节能20%的目标。

[邵阳市统计局 朱亚萍 谢春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