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2007年规模工业产值几近300亿

来源: 时间: 2008-01-3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邵阳规模工业发展较快的一年,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突出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发展为重心,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强化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规模工业承接上年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实现总产值几近300亿,呈现出生产加速发展、销售稳步增长、效益明显好转的发展态势。
现将全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营情况综述如下:

    一、总量保持高度增长

    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96.12亿元(现价),比去年同期增长38.58% ,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15.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34%;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8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91%;重工业增长速度比轻工业快10.57个百分点,工业结构的调整效果明显。

    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8.18亿元,(现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7.4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从轻重工业来看,全年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3.91亿元,增长29.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4.1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7.49个百分点;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4.27亿元,增长24.46%,贡献率为30.8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了9.98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比轻工业多19.64亿元,增速快于轻工业5.09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集体企业稳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加大。全年国有、集体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8.46亿元和2.75亿元,同比增长14.7%和27.85%,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67.36亿元,增长 32.59%,其中股份制企业的增加值为52.01亿元,增长29.2%;从行业分析来看,七大行业带动工业增长的作用突出,增加值居各大类行业前七的依次为冶金行业、食品加工行业、轻工行业、竹木加工行业、机械行业、造纸行业和建材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14亿元、11.41亿元、10.67亿元、8.85亿元、8.61亿元、7.32亿元和4.84亿元 ,这七大行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76.93%,增加值增长速度居前三的行业是医药行业、建材行业和冶金行业,增速分别为47.2%、45.6%和32.6%;从地区构成分析来看,各县市均全面增长,新宁县、武岗市和洞口县分别增长37.93%、36.93%和36.7%,位居增幅榜前三位,全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三的是邵东县、双清区和绥宁县,分别达到16.11亿元、13.65亿元和9.98亿元,占全市的45%。

    产销率衔接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共完成销售产值295.58亿元,同比增长38.74%,产销率为99.4%,产销基本衔接。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4.33亿元,同期增长18.99%,出口交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4%,比重有所提高。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新产品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129.4%,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效果开始显现。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原煤281.72万吨,增长10.44%;完成发电量1.5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生产钢材4.79万吨,增长82.37%;水泥生产396.9万吨,增长43.04%;汽车1254辆,增长34.55%;大米26.85万吨,增长48.99%;鲜冷藏冻肉5.06万吨,增长112.63%;化学纤维布318万米,增长77.65%;机制纸及纸板49.83万吨,增长35.69%;锑选矿产品含锑量2.48万吨,增长122.87%;精制茶1604吨,增长150.63%;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1.75万吨,增长162.7%;人造板表面装饰板33万平方米,增长2309.11%。
   
    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济效益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07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5.30%,同比上升38.3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5.51%,同比提高4.1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7.61%,下降了3.92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8.21% ,下降 3.4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为3.48%,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2463/人,同比增长39.95%。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对卲阳市利润贡献最大,其实现利润不仅总量多而且增速快,共实现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73.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5.67次,同比加快1.17次;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局各行业前3位,分别为0.71亿元、0.61亿元、0.49亿元,共实现利润1.8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0.76。

    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2007年全市共有25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同比下降52.83%,亏损面为4.0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49亿元,同比下降40.97%。大型企业实现零亏损,国有企业亏损额为0.17亿元,占全市的34.69%,同比下降42.87%。

    三、展望与建议

    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保持平稳高速的运行,随着“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卲阳市工业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的运行;另一方面随着原油、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在新的一年里卲阳市工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稳步提高规模工业的发展速度

    在保持现有规模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注重发展质量,协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产值在前10位的重点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避免企业外迁,以稳定规模工业;另一方面在扶优扶强的同时,也必须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迅速孵化一批小企业,使之茁壮成长。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后劲。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政策,具体落实相关措施和手段,把加快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放在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等重要的突出位置。

    3、实施品牌和大企业带动战略,提升工业产品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增大,制约企业再生产能力的扩大。名牌产品是竞争制胜的法宝,是市场占有率的保证,是消费者的信心,具有相当强的价格转嫁能力。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从政策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大力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上台阶。争取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产品。大企业是卲阳市工业发展的支柱,是发展规模工业的主体力量,要加大对其扶持力度,使之扎根邵阳。

    4、认真学习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避免企业遭受损失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加大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的深入,卲阳市很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如:小水泥厂、小铁合金厂等将面临关停的危险,许多企业家对国家产业政策根本不了解还在大力发展这些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违背的企业,一旦被关停将使卲阳市规模工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率先学习和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同时对企业家进行产业政策的培训,使其避免因不了解国家产业政策而出现投资失误。

[邵阳市统计局 杨连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