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建筑业市场稳步求升 "麻绳"缠绕是隐忧

来源: 时间: 2008-04-1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7年,邵阳市建筑业紧紧抓住“中部开放大战略”带来的这个难得的机遇,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但同时存在隐忧,这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邵阳市建筑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认真消除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隐忧”,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邵阳建筑业才能得到更快发展。 
  
    一、邵阳市建筑业稳步发展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号角的吹响,邵阳市建筑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建筑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的主导思想、主要目标,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投资总量持续攀升。与上年同期相比,邵阳市建筑业凸显五大亮点,形势喜人,建筑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是总量规模逐步扩大。2007年,邵阳市有建筑业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下同)建筑业企业为115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全年签定的合同总额为119.1亿元,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为79亿元,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为2.3亿元,建筑业总产值80.7亿元,竣工产值6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3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95%、15.24%、93.89%、16.42%、11.97%和20.69%。总量规模的逐步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二是经营状况日逐好转。2007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经营情况趋好,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工程结算收入继续增长。2007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的工程结算收入6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 
  
    三是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其中,装饰装修产值3.25亿元,比去年增长158%;在外省完成产值14.77亿元,增长13.06%;建筑工程产值71.55亿元,增长16.97%;完成建筑业竣工产值67.93亿元,增长11.97%。 
  
    四是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招投标承包制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3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0.6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8万平方米,增长6.3%。其中实行投标承包施工的建筑面积1075万平方米,增长17.9%,占全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7.1%。投标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规范了建筑业市场,促进了建筑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外地建筑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邵阳市建筑企业到市外17个省市参加了工程投标,2007年,加大开拓省外建筑市场的力度,建筑企业到市外22个省市参加了工程投标,在市外完成产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1个,比去年增加9个;有工作量的企业29个,比去年增加8个;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3%,是近年来在市外完成施工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同时,邵阳市建筑业还积极参与省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努力拓宽了省内外市场。 
  
    二、缠绕邵阳建筑业发展的六根“麻绳” 
  
    “中部崛起”的号角吹响后,邵阳建筑业趁势而上,取得比较喜人的成绩,但从邵阳建筑业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美中不足仍存隐忧。关键就是六根“麻绳”缠绕着建筑业的发展。 
  
    一是企业应收工程款过高。一方面,房地产商大量开发新的项目,大部分低收入人群支付不起高价房,由此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呆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可能逼迫承建商带资、垫资承接项目以及拖欠工程款等手段,使得工程款拖欠问题愈演愈烈。全市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1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幅较上年同期递增17个百分点,拖欠款总额愈滚愈大。另一方面,企业是以流动资金周转为主的,流动负债高,造成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债务负担严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虽经多方努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是造成企业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因素。 
  
    二是企业经营成本与费用居高不下。全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工程结算收入的89%;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2.7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元,增长15.6%。建筑业企业成本增高,管理费用支出不断增大,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思想观念陈旧。邵阳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是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还是受企业本身内在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由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不能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和建筑业队伍素质培训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导致在建筑业的发展思路上没有新的突破。由于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阻碍了建筑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是经营效益差。邵阳建筑业经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经营不善,效益差。2007年,营业利润1.6亿元,营业外收入189.4万元,利润总额1.8亿元,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五是市场竞争还不规范。市场规则意识差,合同纠纷多,建筑企业利用合同保护自己的能力差,“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接工程”被圈内人士称作“架在建筑施工企业脖子上的三把刀”。大批建筑企业资金极度紧张,再生产难以为继,使得本来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有实力竞争的企业常常一无所获,不仅缩小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这不仅造成了有序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还将势必导致企业无利润,无科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仅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 
  
    六是法制不健全和执行不力。当前,由于执法不严、管理不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管理上出现很多新的空白地带。致使一些建设方工程款不能按期到位,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造成很重的经济负担。施工方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只得赊砖、水泥、沙石、钢材等材料,欠发建筑工人的工资。如此反复,致使业主、施工单位、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和劳务队伍之间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链。除了少数恶意欠薪现象以外,大部分对民工的欠薪是由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所引起的,虽然政府部门对拖欠民工工资现象进行了全面清理,但一些“钉子户”给清理欠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延缓了建筑工程的进展。 
  
    三、想好招数解开“绳结”,走出困境谋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部大开发”战略给邵阳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邵阳建筑业在全省建筑业的排位还比较靠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邵阳建筑业的现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盲目悲观,应想好发展建筑业的招数,解开束缚建筑业发展的“绳结”,引导建筑业走出困境,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要把建筑业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围绕“经济建设项目化、项目争取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这根主线,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建筑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要有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招商精神,自觉绷紧做好项目引资工作这根弦;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切实做到亲自布阵、亲自上阵、亲自督阵;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并通过为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等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招商项目工作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是要创新模式,理顺机制。在深化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在转制的过程中,要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管理,以建筑企业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的步伐;从长远来看,要深刻领会“中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实质,逐步建立起与外部接轨并符合邵阳实际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紧紧抓住市优化经济环境的有利时机,首先要采取措施,规范行为,强化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工程款项拖欠的问题。第二、要注重行业结构调整,控制规模优化结构,使大企业更强,中小企业更专,以大企业为核心带动一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主要在工程分承包层面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层协作,一致对外形成竞争合力。第三、要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坚决禁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实施的“暗箱操作”,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要采取措施,优化环境。要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为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这是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要在体制改革、市场净化、施工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规范和制约施工企业行为,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要形成部门合力。对建筑业项目由项目主管单位指派专人实行全程跟踪,代办项目立项、报批、发照等相关手续;对签约项目的协议转化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底全面考核;对招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诉案件,投诉哪个部门就由该部门“一把手”负责投诉案件的处理。二是着力打造“效率最高”的行政环境。要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大力推行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对所有项目的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尽最大努力保障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安全,办事方便。三是打造“信誉最好”的市场环境。要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三乱”和“索拿卡要”现象。为企业保驾护航,为邵阳建筑业营造和谐的内外发展环境。 
  
    四是要轻装上阵,松绑解套。从省内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成功的范例来看,他们能够轻装上阵,自己给自己解套松绑。但邵阳的建筑企业多数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能轻装上阵。许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建筑业要发展,就必须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筑业要想在“中部大开发”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尽快走出死胡同,解开束缚建筑业发展的“绳结”和“套子”,焕发出建筑业的生机活力,使建筑业顺利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五是要改进教育,提高素质。要想建筑企业做强做大,就要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思想,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把优秀的人才聚集到企业中来。要不断改进教育培训制度,采取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学习、高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对行政领导要注重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提高领导水平;对经营人才要注重培养,提高驾驭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继续教育,促进知识更新,素质提高。 
  
    六是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对于邵阳这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资金是重要的选择,邵阳市是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市场潜力巨大的好地方,对国外资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想方设法增加资金、人才、技术装备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高邵阳市建筑业在省内外建筑市场的份额。以开拓建筑市场为最大的原则,制定鼓励政策,积极为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创造条件,为出外地施工企业提供服务。重点扶植骨干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推动邵阳市开拓建筑市场的步伐。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七是要合法经营,依法加大管理力度。建筑业项目的后续管理力度的加大,直接关系到后续项目的争取和引进。由于一些建筑企业没有依法经营、履约经营,使得建筑企业的履约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转变观念,合法经营。1、要着眼长远。要正确处理“一只鸟与九只鸟”的关系,不要打死一只鸟,吓跑一群鸟,放宽眼光,立足长远,做到争取和引进一个项目,留下一份信任,为建筑企业立项争资打下坚实基础。2、要强化工程监督。由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招投标、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防偷工减料,确保项目工程质量。3、要缓解矛盾。要依法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矛盾,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缓解矛盾,努力挽回损失,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邵阳市统计局 杨佳国 马文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