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变化凸显邵阳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

来源: 时间: 2008-05-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邵阳市各级各部门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狠抓各项惠农政策 的落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标准和监测方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18项指标。以2000年为起点,2020年全面小康值为目标进行测算,邵阳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6.82%,与上年同期比较,提升8.49个百分点,为2001年开展农村全面小康监测以来提升较快的一年,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0.85%比较,提升37.67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5.38个百分点。据此年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邵阳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可提前一年实现。

    一、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快速推进,实现程度稳步提升

    (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2.97%,比上年提高5.32个百分点, 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22.49%比较,提高35.46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5.07个百分点,实现程度第二次为正数。近几年来,邵阳市各级各部门认为贯彻落实中央中央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5元,增长8.3%,比2001年的1838元,增加966元, 增长5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1.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9.19%比较, 提高20.32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2.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由2001年的62.89%下降到2007年55.72%,下降7.17个百分点,小康实现程度为-38.13%,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85.93%比较, 提高47.8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6.83个百分点;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由2001年的14.15%上升到2007年的32.35%,上升18.2个百分点, 小康实现程度为86.05%,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9.74%比较, 提高95.79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13.68个百分点。实现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小康实现程度稳步提高。

    (二)农村社会发展持续进步。2007年农村社会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9.1%,比上年提升29.34个百分点。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20.68%比较,提高48.42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6.92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81.34%,比2001年提高81.34个百分点, 小康实现程度为89.18%,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12.5%比较, 提高101.68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14.53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3.83%,与全面小康标准大于或等于60%比较,实现程度为3.49%,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9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0.5个百分点;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为2.91人,同比增0.02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601,同比上升0.0168,与全面小康标准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大于或等于4人,基尼系数保持在0.3-0.4之间比较,万人农业科技人员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3.67%,比上年提升0.67个百分点,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28.4%比较, 提高35.27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5.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系数,实现程度达到100%,与上年持平,与2001年持平。

    (三)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2007年农村人口素质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6.59.0%,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22.06%比较, 提高24.53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3.5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7年,比上年增加0.03年,以大于或等于九年义务教育为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41.88%,比上年提升1.88个百分点, 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19.38%比较, 提高22.5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3.21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1岁,与全面小康标准大于或等于75岁比较,实现程度为65.45%,比上年提高5.45个百分点, 比2001年提高32.72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4.67个百分点。

    (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改改善。2007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65%,同比上升7.36个百分点, 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32.91%比较, 提高43.56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6.22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1.41%,既反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恩尔格系数为0.5141,农民居住质量指数为23.86%,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为2.38%,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43.81%,与上年同期比较,恩尔格系数下降1.69百分点,农民居住质量指数提高2.37百分点,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下降0.65百分点,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5.88百分点。与全面小康确定的目标,恩格尔系数小于或等于40%,居住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75%,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大于或等于7%,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大于或等于60%比较,实现程度分别为-26.78%、10.28%、-2.67%和49.41%,比2001年分别提高68.78、22.98、26.37和79个百分点, 年平均分别增长9.83、3.28、3.77和11.29个百分点。

    (五)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2007年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0%,与上年持平,与2001年持平。近几年,邵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政务公开不断规范,农村社会安全不断好转。据调查,2007年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为75%,与全面小康标准两个大于或等于85%比较,实现程度分别为100%和60%,与上年持平,与2001年持平。

    (六)农村资源环境逐年改观。2007年农村资源环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1.43%,同比下降14.28个百分点, 与2001年实现程度为14.29%比较, 提高57.14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8.16个百分点。反映农村资源环境的全面小康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常用耕地变动幅度大于或等于0,森林覆盖率大于或等于23%,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于小于或等于1500立方米。2007年,邵阳市常用耕地变动幅度为-0.2%,森林覆盖率为57.04%,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为1250立方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33.33%、100%和100%,同比常用耕地变动幅度下降33.3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 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持平, 与2001年比较, 常用耕地变动幅度提高133.33个百分点, 年平均增长19.05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 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持平。

    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又好又快的解决。逐步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几个1号文件的全面贯彻执行,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和良种补贴,实行生猪外销大县和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等等政策的落实,加上省8件实事逐步实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更进一步快速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正乘着改革的春风稳步向前推进。与过去比,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大幅提升。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农民生活质量欠佳等原因,邵阳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仍然偏低。2006年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4.9 %,全省为30.5%,邵阳市为28.33%,分别差6.57和2.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与实现程度达到68.84%,位居全省第一的长沙市比较,差40.51个百分点。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第一产业劳动比重大,农村经济发展落后。2007年邵阳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4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55.72%,与全面小康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小于或等于35%比较,分别差3196元和20.72个百分点。按照2001年至2007年邵阳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38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年平均下降1.02个百分点计算,2030年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2027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才能实现全面小康。整整相差10年和7年。受农民收入水平低,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慢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实现进程,按近7年年平均增长5.07百分点的速度计算,2024年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相差4年。

    (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大,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小,农民生活质量欠佳。2007年邵阳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1.41%,既反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为0.5141,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8%,与全面小康目标小于或等于40%和大于或等于7%比较,分别差11.41和4.62个百分点,按近7年恩格尔系数年平均下降0.88个百分点,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年平均上升0.17个百分点计算,恩格尔系数在食品价格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方能实现全面小康,农民文化娱乐生活2034年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受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按近7年年平均增长6.22个百分点计算,2021年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相差1年。

    三、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对策

    庞大的农村人口和较为落后的农村,清楚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条件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新任务。

    (一)要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改善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紧紧围绕市场的变化而展开,生产适销对路,符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二要充分立足邵阳市的优势开展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有突破性地发展多种经营。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适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优质农业和品牌农业,形成规模效益。四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积极鼓励支持多主体参与流通,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要做好重点区域的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目前邵阳市西部县(市)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改变贫困县(市)面貌,为全面小康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全市经济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三)要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有离土不离乡的传统,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经。农村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科学、全理布局和规划;二是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利用农村小城镇的集合功能,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四)要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现代农业的成长,实现农户与市场的高效对接。重点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狠抓一批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骨干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邵阳市是生猪生产和外销大市,要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

[邵阳市统计局 梁赛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