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面对冰冻和金融危机的“寒潮”来袭,城乡居民消费信心不减,流通企业精心组织货源,积极开展促销,各地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保持高位运行
从分月看,各月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总体表现为上半年增速较快,下半年增速放缓特征。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连创新高,特别在5、6月份,在节假日及抗震救灾影响下,大量的救灾物资运往四川灾区,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达到全年最高点,6月当月同比增速为26.6%,累计同比增速为20%。比5月增速分别提高4.7和1.4个百分点;下半年居民消费热情有所降低,增速减缓,但价格指数回落更快,实际增速仍呈稳步上升之势。
从环比看,1月受元旦及春节购物促销双重推动,2月环比有所下降,3-5月各月环比逐月回升,特别是5、6月份由于抗震救灾影响,环比增速突升;进入下半年以来,各月环比稳步增长,受10月国庆商家促销,居民节日购物季节性因素影响,11月份,环比增速下降。
(二)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县城增长较快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刺激了消费热情,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城乡市场出现共同加速发展,共同繁荣的景象。全年县城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高出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3个百分点,高出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3个百分点。随着县城市场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化,极大地方便了县城居民的购物消费。
(三)商贸各行业协调发展,零售业市场占主导地位
今年以来,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均实现较快增长,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全市批发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4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4%;零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13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7.5%;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8%;其他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3%。
(四)限额以上企业支撑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发挥规模优势,推出一系列营销措施,增加经营品种,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以让利、打折等形式,刺激消费者的购物热情,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全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7.7,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累计32。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
(五)大类商品零售普遍增长,消费结构调整加快
1、食品类保持高增长。下半年全市零售物价指数持续走低,但食品类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此影响下,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继续保持高增长。全年全市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其中,食品类、饮料类分别增长41.5%、19.7%。在食品类中,粮油类和肉禽蛋类增速分别达53.8%和43.7%。
2、汽车消费渐成热点。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自驾车旅游人数大幅提升,居民私家购车的人数呈直线上升态势,汽车消费正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4%,增幅比去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3、家俱更新换代加快。全年全市家俱类、五金电料类,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9%和50.9%。
4、能源类消费保持高增长,但增速减缓。虽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邵阳地区石油价格随之略有下调,但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石油消费仍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放缓。全年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5.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二、推动和支撑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全市GDP累计同比增长11.1%;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4.4%,金融危机对地处内陆的邵阳经济影响较小,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是扩大内需政策效应显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城市低保及农村贫困户补助标准,以及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等等一系列政策,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财政政策由稳健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从宏观层面上对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提升了国民对当前保经济增长的信心,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条件。
(三)是财政收支和居民的储蓄存款支配消费品市场。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完成情况不仅与部门之间相联系,与广大居民的利益也密切相关。它是衡量全市经济发展的度量衡,财政收入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才能提高。全年邵阳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4.51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支出为102.3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19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元。
(四)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加速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65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32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五)是抗震救灾推助消费品市场。川湘情深,两地情同手足,“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军民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救灾物资一度出现紧张,大大刺激了消费品市场,5、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9%和26.6%。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周志敏]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