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对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家电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产生了显著效果,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邵阳市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家电下乡活动。我们对实施4个多月来的全市家电下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家电下乡市场反映良好,但是也存在补贴兑现难等问题。
一、家电下乡市场反映良好
(一)、家电下乡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由于政府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农民增产增收,在农民增收的带动下,农村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家电下乡市场潜力较大。
1、收入增长带动家电消费支出增长。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2008年分别为2675元、2911元和3232元,增长6.1%、8.8%和11%。农民收入增长带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也拉动农村家电设备消费支出的增长。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404.34元、2653.32元和2946.15元,增长2.27%、10.36%和11.04%,农村家电消费支出人均分别为89.85元、99.16元、117.62元,增加7.98元、9.31元、18.46元。
2、农村家庭家电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邵阳市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31.58台、电冰箱20.42台、热水器4.4台、空调机2.32台,拥有移动电话64.92部、彩色电视88.65台。由此可看出在农村家电销售空间大,加上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国家出台家电下乡的好政策,农村家电销售就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家电下乡销售看好
1、家电下乡网点生意红火。邵阳市有820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自开展家电下乡活动一来,生意红火。我们调查的市内几家商场都反映农民购买家电意愿高,除近郊农民进城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外,居住在城里的农民工购买也多,还有附近县的农民也到市内网点购买。由于家电下乡产品都是明码标价,且价位低,性价比合理,同样受到市内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欢迎,家电销售自家电下乡活动以来生意都很好。市直最大的步步高超市今年一季度销售彩电988台,比去年同期532台增长85.72%,销售电冰箱422台, 比去年同期291台增长45.02%,销售洗衣机515台, 比去年同期38台增长12.55倍,销售移动电话614台, 比去年同期463台增长32.62%,仅此四项商品零售就增加销售额24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75%。
2、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火爆。截止2009年4月10日,邵阳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5440台,居全省第四位,销售额达2174万元,居全省第八位。其中:销售冰箱6012台、彩电4019台、手机83台、洗衣机5311台、储水式电热水器15台。在销售产品中,储水式电热水器销量居全省第一,彩电、洗衣机销量居全省第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家电下乡销售与补贴发放不同步。
截止2009年4月10日,邵阳市仅对销售的1993台家电补贴38.28万元,还有13447台没有获得补贴,未补贴金额达244.33元,占86.46%。
1、家电下乡产品补贴领取手续麻烦。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补贴兑现办法,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后,首先要由商家录入相关产品信息及购买人资料。然后由购买人填写《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申请表》,并持身份证、户口本、粮食直补存折、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产品销售发票等材料,到乡财政所办理申报补贴手续。再由县商务局进行审核、登记,报财政部门审批,最后发放补贴款。整个环节下来,一般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如果碰上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有关经办人员开会、学习,农民跑上多趟都难有结果,说是只需15个工作日农民就可领到13%的财政补贴,但事实上很难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领。买一件家电一般只有200元左右的补贴,要经过来来往往几个回合跑,又耽误工、又花路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电下乡政策的效果。
2、家电下乡产品录入信息系统不及时。职能部门工作不主动,下乡产品信息录入慢,影响了补贴申报的速度。目前全市有近一半已销售的产品未能及时登录。
(二)、家电下乡产品与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
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电视信号接收和电视图像清晰度等都是影响农民购买家电的直接原因。
1、村村通工程实施还有距离。邵阳市37678个自然村,只有36414个通电,9391个通自来水,31245个通公路,35554个通电话,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也有只有92.12%。
2、基础设施完善有差距。农村电价偏高、电压不稳、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不宽等都制约了农民的购买热情。“家电下乡”要走得更远、更好,还有赖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水电供应不稳,彩电、冰箱变成客厅摆设;多数山区手机信号不好,通话质量不行,不少地方还没有接通有线电视线路,买了彩电也收不到几个节目,若不能先将这些问题解决,家电下乡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三)、农户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还有顾虑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民购买家电欲望强,但也存在一些顾虑。
1、担心价格上吃亏。现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主要采取的是“政府招标+补贴消费农民”的方式,但是,一些地区的农民担心用政府补贴后的价格买某个家电比商场打折的家电贵。
2、担心质量没有保证。由于参与家电下乡活动的产品均有限制价格,农民担心企业和商家联合向农村倾销滞销产品。
3、担心使用后费用无法控制。由于农村管理上的问题,一些地方水、电费较高,普遍使用电器后,不仅水费、电费负担重,家电维修费用也要增加。农民担心有关部门借机提高价格。
三、对“家电下乡”的几点建议
总体来讲,“家电下乡”政策是惠及农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但要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拉动农村内需,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针对农村居民分散居住、信息相对不畅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让农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政策,熟悉网点,清楚程序、享受实惠。
2、尽量缩短农民领取补贴的时间。家电下乡的补贴兑现流程可以由零售网点与当地财政部门对口现场核对销售信息、现场办理,减少补贴的中间环节,让农民更便捷地拿到补贴。最有效的补贴办法是采取直补消费券的形式,将标识卡改为消费卡,可兑现、可购物,让农民在售点购买完产品后可直接把补贴拿到手。
3、加快服务能力建设。家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特点设计能适应农村的使用环境,即能防鼠,能在电压不稳时正常运转,能适应颠簸的运输条件,能省电环保、宽电压、强信号的彩电,待机时间长、信号强、便于收发农技和市场信息的手机等产品投放市场。同时还要应将售后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虽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是一次性的,但售后维修服务却贯穿产品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售前服务、安装、售后维修服务等环节。
4、扩大下乡品种种类,提高限价,增加补贴档次。针对不同农村地区、不同消费群的消费者的需求,扩大下乡产品的种类,提高部分产品的最高限价,增加补贴档次,使中档产品能进入更多农村家庭,按照不同限价设定不同档次的补贴,让贫困农民家庭可以享受较多补贴,让富裕农村家庭可以购买较为高档的家电,让农村人群能更多获益。
5、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适应农村家电消费的硬环境,尤其要加大对了贫困地区农村水、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下乡家电有“用武之地”。
6、加强对活动的网点进行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管理,定期对下乡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抽查,以防止企业把落后、淘汰产品推向农村。生产企业在生产家电下乡产品时,应在产品机器显著位置打上“家电下乡”标识和最高限价,既便于农民鉴别和购买,防止个别商家变相提高产品价格,保证让老百姓确实得到实惠。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苏利亚]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