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建筑业形势看好 借机发力谋求大发展

来源: 时间: 2009-06-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建筑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展现、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如今,无论是走在以邵阳大道为重点的“七横九纵”道路上,还是深入以城南公园改造为重点的“一园六路”的中心城区中,或是置身资江南路文化步行街上,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风格各异的桥梁、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邵阳的建筑可以说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一、邵阳市建筑业形势看好

    邵阳市建筑业经受住了艰难的考验,资质建筑企业已经构成了邵阳市建筑业的主体,其发展形势比较看好,规模和效益逐步提高。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来看,邵阳市资质以内建筑业151家,比2004年的第一次经济普查增加47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14家,比一次普查增加10家,劳务分包企业37家,比一次普查增加28家。全年总承包和承包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为142亿元,比一次普查增加70亿,比2007年增加22亿;建筑业总产值93亿元,比一次普查增长103%,比2007年增长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1万平方米,比一次普查增长77%,比去年增长13%;竣工面积628万平方米,比一次普查增长36%,比去年也略有增长。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资产总计为49亿元,比一次普查增长64%,比去年增长14%;利润总额2.2亿元,比一次普查增长128%,比去年增长26%。总量规模的逐步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二)装备水平日渐提升

    邵阳市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发挥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日显提升。到2008年末,总承包和承包企业共拥有机械设备总台数为2.7万台,比2004年增加2331台,比去年增加1646台;机械设备净值达4.9亿元,比一次普查增长29%;总功率达50万千瓦时,比一次普查增长57%,比去年增长27%。从而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三)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随着邵阳市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2008年,邵阳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利润总额的较大增长,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也起到了拉动和辐射的作用,带动了各个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修建了高速公路。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财富,为邵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重要作用逐渐凸显

    邵阳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推动了邵阳经济的发展。总承包和承包建筑业企业(同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其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3亿元,为邵阳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带动了邵阳相关的产业。建筑业在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同时,还以其建筑业活动本身的消费需求,间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其它环节。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城乡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更新改造,都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建筑业对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3、缓解了邵阳就业人员的压力。建筑业企业及时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邵阳有资质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从2004年的7.3万人到2008年为7.9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建筑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邵阳市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城市形象逐显靓丽   

    以前,邵阳高层建筑寥若星辰。没有灵动的外形和魁梧的身躯,到处是“火柴盒”式的低矮楼房。楼房普遍以色彩暗淡的灰调为主,红白镶色的建筑就成了市区建筑的主流,10层、20层的楼房寥寥无几。高层大楼过去别说建,连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时候建设资金、施工能力都不能满足建设如此高的楼房的需求。

    近年来,邵阳的房屋建筑不仅长高了,而且长漂亮了。建筑业也就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城市建设可谓好戏连台,格外引人注明。以邵阳大道为重点的“七横九纵”道路建设全面推进,邵阳大道西段、佘湖桥和邵州西路建成通车,建设南路完成扩改,雪峰南路、大兴路、云峰东路、戴家路、人大路、崀山路、中山路、宝山路和北塔路全面动工,宝庆路中段完成改造和邵州路路面提质工程全面完成。以城南公园改造为重点的“一园六路”建设,收到了“改造一座公园改变一个城市”的良好效果,使中心城区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两江”、“两岸”风光带建设,古城墙的修复,资江南路文化步行街改造,突出了“空旷、通畅、秀美、文化”的主题,邵阳城区地图正在改写。随着火车新站建成和站前开发区道路建设以及邵阳大道的全线通车,敞开了城市大门,市容市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为邵阳真正成为大城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如今邵阳建筑的色彩可以说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一座座的高楼大厦,风格不同,颜色各异,交相辉映。各式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改变着邵阳的面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谈及邵阳建筑的不断美化时,勤劳的邵阳人觉得邵阳漂亮的新建筑日逐增多,正提升着邵阳的城市形象,提升着市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

    二、邵阳市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业面临发展的四个难题:

    (一)材料价格高,企业发展受困扰
 
    多年以来,邵阳市建筑业大多数施工企业拥有的仅仅是常规技术,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差别化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不到位,传统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形成了建筑业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 2008年,基本建设生产资料如钢材、木材和水泥等价格猛涨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建筑业企业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大。其中,钢材消费量近43万吨,木材消耗20万立方米,水泥消耗672万吨;营业利润只有2.1亿元,这高价格、低效益盈利将直接制约着建筑业和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制约着建筑业持续高速发展。

    (二)发展迟缓,企业跨省竞标有难度

    从目前建筑业发展情况来看,全省各市州的建筑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明显加大。邵阳建筑业企业因小企业居多、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缺乏竞争优势,以建筑劳务输出为主要手段,在开放的市场上承揽标志性产品的难度较大,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发展后劲不足,更难以跨省(市、州)参与竞标。近几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重点工业的技术改造。而邵阳企业在区外完成的产值也相对较低,以房屋工程为主的企业资质面较窄的矛盾比较突出,招标承揽较大建设项目工作量的空间非常有限。

    (三)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企业发展受制约

    截至2008年,邵阳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应收工程款累计达15.3亿元。从应收款的影响深度看,使流动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压价、让利方式竞标,垫资施工,加大成本影响企业效益、资本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且此链条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出施工企业赊购供应商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同样拖欠本单位职工工资等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之一。邵阳市建筑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企业经济实力、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经营能力的差距比较明显,加上居高不下的应收工程款,对企业的资金运用形成极大的障碍,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蚕食本该为企业所得的一些利益。

    (四)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受影响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当前的建筑业举步艰难。一是投资不足。真正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比较少。二是房屋竣工少。2008年邵阳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1万平方米,可是竣工面积只有6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只占施工面积的51%。三是环境不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强揽工程项目、强揽建筑材料、恶意阻工闹事等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房屋施工竣工进程。

    三、借机“发力”,建筑业谋求做大做强

    2009年是邵阳市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邵阳市的“项目建设年”,为建筑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给邵阳建筑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仍存隐忧。邵阳建筑业要想打造独特的具有现代化气派的宝庆建筑,在项目建设上取得较大突破,就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邵阳、效益邵阳”为主线,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借机“发力”谋求做大做强之路。

    (一)要创新思路,编活规划。要围绕打造 “独特宝庆建筑”这个目标,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城市建筑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调整完善已有的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编活《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提出有效的方式、手段,解决邵阳市建筑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定位,研究和确定邵阳城市建设的特色,使宝庆城市特色在工程建设中得到贯彻落实,使一些独特的宝庆特色和文化品味标准在特殊区域和地段形成体系。 

    (二)要扩大规模,拓展市场。要引导和组织施工企业与资本所有方合作,包括银企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省内外资本的合作,强力拓展工程承包领域和境内外市场份额。在具有资本优势的前提下,拓展各类总承包和承包规模。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强势企业兼并重组弱势企业,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通过与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和不同专业企业的强强联合和企业重组,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企业的层次和竞争力,改善企业资质,提高境内外市场份额;研究制定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建筑业企业落户邵阳或与邵阳企业进行重组,提高建筑企业素质,扩大本市建筑业规模,拓展建筑业市场。

    (三)要积极扶持,形成龙头。全面提高建筑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鼓励和积极培育出本土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密集、品牌响亮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使之不仅能够承担邵阳各个建设领域的工程,而且能够进入“大项目、大工程”等高端市场。积极扶持有实力、信誉好、技术水平高的大型建筑企业“走出去”,大力拓展省内外市场,要及时通过市场准入、诚信记录和公示、评选先进、宣传推介等手段,推出本市建筑业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研究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定位和发展路径,实现科学理性有序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组织作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与新型建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道路,鼓励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建筑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帮助龙头企业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服务。

    (四)要优化环境,加快发展。要积极创造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实行优质优价,奖励安全生产,鼓励资源节约,使优秀企业获得更多的承包份额,也保证投资工程的优质高效。加强外地进入邵阳建筑业企业的监管,实施企业不良行为记录记分处罚办法,实施严格的清出管理。要对投资项目严把设计关、建设关。公开进行设计招标,重大项目采用属地外招标,选择实力强、水平高的设计队伍,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重要项目设计方案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引入设计咨询和设计监理,加强政府工程设计把关。完善图纸审查制度,加大审图力度。公开招标选择实力雄厚的施工、监理单位,选优材料和设备,加强建设过程监控,鼓励一些优秀企业争做建筑节能科技进步的排头兵,充分发挥邵阳市龙头企业的优势,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建筑业的贡献率,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加快发展建设新型、节能性符合邵阳特色的宝庆建筑步伐。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杨佳国 谢芝]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