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消费品市场健康稳步增长

来源: 时间: 2009-07-0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新举措。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等开拓城乡市场。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5亿元,同比增长19.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消费品市场增速逐月回落。1-6月份全市消费品市场增幅逐月回落,总量却呈波浪形的发展趋势。从增速来看:今年1月份正值春节的黄金消费时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7.9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取得了喜人的态势。但节后,消费品市场回归平静,增速环比逐月回落,同比稳步增长。2月份增速为21.3%,同比高出5.5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19.7%,增幅同比高出2.4个百分点;4月份增速为19.5%,但增幅继续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5月份增速为19.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呈扩大的趋势;6月份增速为19.5,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与去年增幅逐月上升的形式相比,今年上半年在年初的春节火爆消费后,逐月回落。总量呈波浪形的发展趋势,1-6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7.5亿、17亿、17.7亿、15.8亿、17、2亿、20.6亿。

    2、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农村增长快于城市。一是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覆盖面,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创造条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650家,网点遍布全市农村,有力地拉动了农村消费。二是“家电下乡”政策促进家电销售快速增长。从2月1日起,国家安排200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家电下乡,补贴品种由最初的4类增加到目前的12类,限购数量由1台增加到2台。为简化补贴审核兑付程序,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对产品生产、销售、服务、补贴审核与兑付、市场监管、政策保障、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到6月底,全市已建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975家,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额940万元,销售产品60630台,带动家电大幅增销。“家电下乡”还带动了关联商品增销,调动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消费者进城消费,扩大了商圈。1-6月份,市级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21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0.54亿元,增长19.9%。1-6月份,县级的消费增长分别高于市级0.1、3.2、0.3、1.9、1.2、1.8个百分点。

    3、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批发零售业稳步发展。邵阳市积极响应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抓住市场旺季,促进假日消费。在春节期间,全市举办了一次大型农博会暨“邵阳名优农产品博览会”,邀请市内外35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参展。农博会十天时间,人流如潮,日均达5万人次,销售额达4亿元。又组织市内步步高、佳惠、万里、大旺等七大超市举办“2009年春节放心食品年货联展”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让利促销活动,如打折、购满送影星现场会门票等方式,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销售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20%。3月中旬,邵阳市举办了“食品和服装”购物节。“五一”期间,组织各大超市和商场大搞促销让利活动,市内各大超市节日期间销售同比增长19%。六月份,市步步高、佳惠等大型商场又开展了“满99减50”及“全场3-4.8折”等大型促销活动。1-6月份,全市批发业实现15.29亿元,同比增长18.1%;零售业实现77.42亿元,同比增长19.3%。

    4、住宿餐饮业依旧繁荣,增幅最高。近年来,邵阳市各地餐饮业迅速发展,中高档餐饮店、新式快餐、农家乐餐饮、私房菜馆等等,呈现多类型、多形态的丰富格局。再加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提高,住宿餐饮业增幅一直居于行业之首。1-6月,全市实现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63亿元,增长22.3%,增幅比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餐饮零售1.62亿元,增长35.4%;限额以下实现餐饮零售11.02亿元,增长20.6%。

    5、汽车消费增长迅速。今年年初,围绕着汽车行业“救市”政策,国家工信部出台了汽车购置税调整政策、汽车信贷支持政策以及鼓励汽车提前报废政策等提振汽车产业的政策和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汽车消费。3月份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减免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政策更加刺激了汽车需求的释放。1-6月份汽车类商品消费实现2.96亿元,增长73.6%,比去年同期高出23.6个百分点。

    6、商品房销售旺盛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增长。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救市政策,楼市出现了回暖迹象。1-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29.58万平方米,增长92%,销售额实现5.41亿元,增长125%。家具类商品及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受商品房销售旺盛和中央扩内需政策的双重驱动,市场销售明显放大。1-6月份,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实现销售额3765万元,增长110.2%;家具类实现销售额744万元,增长73.6%。这两类商品消费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162和95.7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品市场增速逐月回落。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全球经济回暖迹象不明显的情况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有所保留,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消费。相比去年增速逐月上升的大好趋势,今年逆向而行,出现了逐月回落的形势。

    2、消费热点难以培育,消费前景不明。虽然今年以来,邵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针对国际、国内消费信心受挫的严峻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消费、投资、出口作为全市工作的主线,出台“六大举措”积极培育发展消费热点,但由于受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收入差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带来过大的影响。如1-6月份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业增速分别为:23.7%、20.9%、19.2%、19.0%、19.0%、19.1%,在春节过后,呈平稳状态。另外商家的让利空间也已十分有限,不能继续靠此种打折促销活动来维持消费的增长。从目前的消费市场看,由于高收入者毕竟占少数,而广大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需求但有效购买力不足。汽车、住房、家电家具类、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消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因收入差距大,这些消费领域对社会消费的增长作用并不稳定。要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3、“家电下乡”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家电下乡销售与补贴发放不同步。家电下乡产品补贴领取手续多、程序繁琐以及补贴到户时间长等,农民工很难在15个工作日内申领到13%的财政补贴;二是家电下乡产品与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很配套。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电视信号接收和电视图像清晰度等都是影响农民购买家电的直接原因。三是销售网点积极性不高。家电下乡产品实行最高限价销售,并要上缴5.4%的税费。销售商反映销售家电下乡产品不如销售非家电下乡产品利润空间大,这样导致许多销售网点不愿意销售家电下乡产品,积极性不高,农民买不到真正的家电下乡补贴产品。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一是扩大消费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只有收入的提高才能拉动消费的增长。二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择业能力。建议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职业培训调查,摸清对培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要切实作好社会保障工作,解除城乡居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目前,应加大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刺激和扩大消费能力。

    2、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搞活流通是保障供应、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改善农产品流通,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服务消费仍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邵阳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农村消费力还存在很大的释放空间。进一步扩大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使统一配送率能够达到50%以上;在重点销区和产区再新建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集散辐射能力,解决农产品卖难,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生产地建设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 
    
    3、大力促进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家电下乡”政策是惠及农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但要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拉动农村内需,仍需改进:一是要进一步积极宣传,让农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政策,熟悉网点,清楚程序、享受实惠;二要简化程序,缩短申领补贴的时间。可以采取零售网点与当地财政部门对扣现场核对销售信息、现场办理的方式,或者是采取直补消费券的形式,消费券可兑现、可购物,让农民能够直接拿到补贴;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适应农村家电消费的硬环境,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水、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下乡家电有“用武之地”。四是各级政府应当适当减轻家电下乡产品的税赋,保证终端销售网点的合理利润,充分调动销售网点的销售和服务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村消费者享受到家电下乡惠农政策,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4、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十五”时期,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新消费热点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在全市整个消费中所占比重小,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必须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5、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健全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谢芝]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