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洞口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狠抓惠农政策落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05亿元,同比增6.3%。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种植业朝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1、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今年,全县春耕生产准备充分,投入充足,行动快捷,效果明显。播种面积大幅增长,全县春夏粮食播种面积达45.8千公顷,同比增14.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9.69千公顷,同比增长1.3%;中稻及一季晚稻播种面积2.68千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春玉米播种面积8千公顷,增长182.7%;豆类播种面积3.05千公顷,增长5.5%;薯类播种面积2.14千公顷,增长4.9%。
2、雪峰蜜桔产业有了新发展
雪峰蜜桔是洞口的农产品品牌,也是洞口县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点产业和潜力产业。多年来,洞口雪峰蜜桔名扬四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却不尽人意。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雪峰蜜桔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雪峰蜜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去年全县新扩柑桔园8000亩,今年全县又新扩柑桔园10500亩,其中全县新扩高标准桔园(连片50亩以上)35处。同时改造桔园(连片100亩以上)14处,面积1580亩。
3、名优茶开发卓有成效
2009年全县茶叶生产总的形势是面积增加,产量、产值双增。全县茶叶面积27100亩,其中投产面积22800亩,良种茶园面积1116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100亩,较上年无性良种茶园面积增加15.3%。去冬今春高标准新扩无性良种茶600亩,由新升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新扩,主栽品种有龙井43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等良种。茶园冬春培管2.4万亩,茶园低改1.8万亩,无公害茶园建设0.7万亩,并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和茶叶优势区域的建设。6月底止,实现茶叶产量1480吨,完成全年计划产量的82.2%,同比增长13.8%,其中名优高中档茶196吨,增长6.5%。春茶产值达1460万元,增长17.8%。
4、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不断提升
由于国家不断提高对优良品种种植的补贴标准,农民择优生产的意识明显增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中,优质稻面积为13.9千公顷,所占比重达82.2%,比上年增长3.7%,中稻种植面积中,优质稻面积0.69千公顷,所占比重为33.7%,比上年增长7.8%,春玉米播种面积中,杂交玉米面积7千公顷,比重达87.5%。
5、油菜籽和春夏收粮食稳中有增。
近年来,油菜籽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油菜生产倍受农民青睐,秋冬油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油菜播种面积为16.67千公顷,同比增长45.2%,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16.34千公顷,增长4.3%,油菜籽产量达2.0万吨,同比增长17.6%,。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4千公顷,同比增长2.1%,总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2%。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日逐壮大
1-5月,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发展到28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52%。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170万元,增加值1725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215万元,上交税金1470万元。全县456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经常性的从业人员达到12546人,季节性、临时性用工2000余人,比上年增加152人。形成了奶糖制造、罐装食品加工、牲猪加工、竹木加工等四大农产品加工体系,以奶糖业、肉食加工、罐头制造业为主的食品加工已成为洞口农产品加工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28家规模企业中,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三可、傻牛、县肉食冷冻厂、雪峰贡米,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分别是辣妹子、香芝然、乐哈哈、荣昌木业、金阳光、飞页纸业、威亚牧业、中天农化、金源科技、新升茶叶。
(三)生猪生产稳中有升,生产形势不很乐观
上半年全县生猪生产总体趋势是稳中有升。6月底止,肉猪出栏86.54万头,同比增长11.9%,生猪存栏90.21万头, 同比增长5.9%。但由于猪价的回落,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对生猪生产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据调查洞口县目前仔猪市场价格16元/公斤,同比下降13.5%,肥猪平均价格9.6元/公斤,同比下降20%,猪肉平均价格18元/公斤,同比下降18.2%,而饲料价格为3元/公斤,同比上涨了7.1%。以调查的水东乡新铺村养猪户王建国为例:上半年王建国共卖了38头肥猪,平均每头活重140公斤,价格为10元/公斤,共计收入53200元,仔猪成本为200元/头,共计7600元,饲料成本为1296元/头(自配饲料,其中大猪料价格为3元/公斤)共计47880元,防疫费用及其他费用共计750元,养猪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共亏损3029元,每头约亏损80元。这还是在没有病、疫减栏的情况下,可见生猪生产形势不很乐观。
二、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宣讲一号文件,加强粮食生产”为主题的送政策、助春耕活动,组织2000多名县乡干部进驻全县各村组农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并出动宣传车在全县各主要集镇开展巡回宣传。并编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摘要》3万多份,在各大墟场、集市发放。
为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政府出台了《中共洞口县委洞口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了2009年全县粮食生产“万、千、百”工程,即县兴办双季稻和优质稻两万亩创高产示范片,山外每个乡镇兴办1个千亩创高产示范片,山外每个村兴办1个百亩创高产示范片。3月2日,县委、县政府在县人民大会场召开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为全县22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职、农办主任、农技站长、水管站长,县直副局级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565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与会人员达到1200多人。
(二)多措并举,狠抓粮食生产
为把洞口县粮食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县上下把粮食生产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县委、县政府早发动,早部署,严格举措,奖罚并举。一是坚决制止耕地抛荒。要求对连片5亩以上抛荒的当地领导实行就地免职,组织乡村干部逐户摸清种植意向,对可能抛荒的稻田造册登记,由乡村两级组织在家的农民进行代耕代种。二是大力扶持种粮专业户。对突出贡献的种粮大户,给予重奖,并将奖励措施写进了《关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种粮面积在100—300亩的奖5000元, 300—500亩奖2万元,种500亩以上的奖3万元。三是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宣传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农民消除土地流转的顾虑;全面推介土地流转正面典型,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增收、市场”五项原则。对出现的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只要不与法律和政策相违背,就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积极进行探索。
(三)积极创建高产示范片,狠抓优质稻生产
洞口县去年被确定为农业部油菜高产示范片建设点,今年全县油菜生产又获丰收,比去年增产3%,粮食生产虽然未列入全省高产示范片,但我们自我加压,决定兴办双季稻与高档优质晚稻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定在洞口镇的渣林、大田和岩山乡的南岳、东田等7个村,面积1.18万亩。晚稻高档优质稻万亩示范片定在又兰镇、高沙镇、花古乡的木山、西中、浊溪等20个村,面积2万亩。对两个示范片逐乡村逐农户落实了面积与种子,确定了驻村干部、技术干部与办点责任人,粮食生产加工企业与种粮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安排专项经费,落实示范品种,确保示范片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
在3月2日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与各乡镇长签订了《洞口县2009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责任状》,明确了乡镇长为本行政区域内加强粮食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业的副职为直接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并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年底双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参与乡镇的评先评优。
(五)全力净化农资市场
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强化农资经营秩序,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由县农业局牵头,工商、质监、公安、电台密切配合,在全县展开农资打假促春耕的拉网式检查,对假劣种子、肥料和违规农药进行了现场曝光,震慑了制假售假者,营造了有效的农资打假氛围,净化了农资市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洞口县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数量较少,资金短缺。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乡(镇)、村产业开发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三)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依然较低。总体看洞口县的龙头企业大部分仍然是小而散、小而弱,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订单农业也不规范,有约而不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镇主导和优势产业还不够明显,农产品的转化生产区域不大,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基地生产环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步伐还不够快,检验检测及相关管理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不够规范。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建设起步较晚,一些乡镇、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生产、轻流通观念,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识肤浅,参与积极性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未能真正发挥出来。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构较为分散,管理和运行还不规范,有效指导生产和销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强。
四、建议
(一)继续落实中央和省既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并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在洞口县的贯彻落实,极大地释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希望中央和省市在继续保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巩固、完善和加强,使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化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三)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议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农田生产能力。
[供稿:洞口县统计局 张俊 肖仕德]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