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投资建设 成就显著 任重道远

来源: 时间: 2010-02-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9年,邵阳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保增长、惠民生"为主线,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增速稳中趋快、投资结构逐步改善、推动全市经济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投资494.51亿元(不含跨区项目),同比增长41.34%.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451.63亿元,增长45.7%;农村完成投资42.88亿元,增长7.45%.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 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持续平稳较快增长,2月份全市投资以16.9%的增速高开,高出同期14个百分点,以后每个月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去年同期。截至12月末,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51亿元,同比增长41.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2.三次产业全面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09年,全市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三次产业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89亿元,同比增长8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4.03亿元,同比增长4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72亿元,同比增长31.2%。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07:58.6:35.33调整为7.85:59.38:32.77,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3.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09,全市10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97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有71个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邵永高速公路、邵阳学院扩建工程、新邵筱溪电站、新宁崀山申报世界遗产工程等22个项目实现全部投产,立得皮革猪皮生产线、李文食品2条桔子罐头生产线、电网建设和移动通信工程等20个项目单项投产,事关民生的新农业项目、水库整治、饮水项目、中小学教育等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4.建设资金到位及时,投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资金是投资的血液。受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投融资环境总体宽松等因素影响,投资资金来源保障度提高,投资支撑基础稳固。2009年,全市累计到位资金435.6亿元,同比增长42.6%,高于同期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为投资建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保证。从资金来源三大主渠道看,自筹资金仍是资金来源的绝对主体,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拉动作用强劲。2009年,自筹资金到位331.6亿元,增长51.2%,占资金来源总量的76.1%.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52.3亿元,同比增长54.4%,占资金来源总量的11.2%;国内贷款40.4亿元;其他资金33.6亿元,分别增长34.4%和0.78%。

  5. 新增中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国有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在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257个,计划总投资28.33亿元,实际开工1230个,完成投资21.5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6.03%,占全市投资总额的4.68%。在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和政府主导型投资计划不断推进带动下,国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效应显现。全市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25.3亿元,同比增长46%,占总投资的比重为28.2%。

  6、工业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全市各县区、部门强力推进项目引进,工业投资持续增加。2009年完成工业投资254.4亿元,增长45.16%,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6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量的51.4%.其中采矿业投资35.8亿元,增长52%,比重为14.4%。制造业完成投资173.3亿元,增长49.7%,占68.1%,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45.3亿元,增长26.1%,占17.8%。工业投资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53.3%,拉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

  7、施工项目投资规模扩大.2009年50万以上施工项目达4121个,同比增长14.9%,其中本年新开工3532个,同比增长16.2%,占全部项目的85.7%,其中5000万以上的有173个,增长18.5%,投资规模为1.63亿元,比上年减少0.3亿元,而50万以上投资规模达到1768万元,比上年增加92万元;在新开工项目中,投资规模由上年的890万上升到1200万元. 投资规模扩大.

  8、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活跃。

  200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6.3亿元,同比增长49.8%。商品房施工面积310.8万㎡,同比增长18.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63.2万㎡,增长14.6%,房屋竣工面积56.6万㎡,下降20.878.7%,其中,住宅竣工49.9万㎡,增长16.2%。商品房销售活跃,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全市共销售商品房屋面积89.2万㎡,增长32.4%,商品房销售额为15.3亿元,增长55.9%,由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开发较少,商品房成本价格上涨,买不起商品房成为部分城镇居民无法改善居住条件的原因.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7.7万㎡,增长28.8%.

  二、2009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整体来看,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偏小。今年来以"保增长、惠民生"为主线,农业投资得到加强,农业投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但邵阳农业人口占70%以上,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产业投入不足,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为全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实现带来难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太适应。

  2、投资质量整体不高。突出表现在投资外延性扩张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滞后,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谋划和开发能力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加大全市节能降耗、减排压力。2009年全市5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达90亿元,增长63.2%,增幅同比高出25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投资32.7亿元,增长3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9.3亿元,增长181.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04亿元,增长126.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56亿,增长578.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16亿元, 增长78.4%.尽管邵阳近年来淘汰了落后产能、但是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的较快增长,加剧了全市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给全市节能降耗、减排难度增加。

  三、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走势展望

  总体上看,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持续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增幅预计在20%左右。

  首先,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阴影,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已成为新的投资热土,这为全市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空间;其次,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保持投资增长。这都将为2010年全市投资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第三,从自身条件看,“十一五”时期以来,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邵阳实施兴工强市、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利用内外资源,不断招商引资,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大,企业效益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企业自主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但同时也应看到,2010年邵阳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强化,投资增速将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二是目前邵阳投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将影响投资的持续增长。三是邵阳投资已经连续四年高速增长,投资规模大,基数较高,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确保全市投资运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0年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措施,抢抓机遇,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避免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回落。

  1、狠抓项目的申报和争取。投资增长要靠项目支撑。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现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项目论证,让一批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批次的进入实施阶段,以保障投资的稳定增长。同时要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努力为地方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2、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要积极研究国家在产业、土地、环保、核准等项目管理上的新政策、新要求,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政策导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禁止新上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投资项目。

  3、要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在保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应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应注重和质量效益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消费出口相协调,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落实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切实保护、引导和调动好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继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既要采取措施规范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搞好投资市场秩序,又要调动企业投资的主动性,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发挥好民间资金在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企业,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循环经济和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参与邵阳的经济建设。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苏林 马文秀]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