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牛年规模工业乘势而上 高增长行业引领经济增长

来源: 时间: 2010-02-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9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邵阳无可避免地经历了经济发展极为严峻的一年,但勤劳的邵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把“兴工强市”作为邵阳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实施,充分发挥了工业的优势和潜力,加大了工业投入,调整了工业结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努力实现了改革兴企、项目兴业、园区兴工措施,致力于优化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生产得到有效启动和扩大,规模工业乘势而上,企业生产亮点频现,工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2009年,邵阳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49.68亿元,同比增长24.3%,略高全省的平均增速;规模工业总产 值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2.73%。2009年规模工业增长总量与增幅均比以往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牛年工业乘势而上,亮点频现

  2009,邵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 “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促和谐、强基础”方针,规模工业乘势而上,亮点频现,其“成绩单”足以让人精神振奋。

  1、民营工业潜力活力十分抢眼。2009年,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9.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9.7%,同比增长23.8%,高出全市平均增速35.3个百分点。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其它经济等六大经济类型分别完成增加值10.9亿元、1.8亿元、0.58亿元、93.7亿元、5.7亿元和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11.4 %、22.3%、 22.5 %、24.9%和35.7%。股份制经济总量最大且增长速度较高,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最大。民营规模工业成为全市最具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增长群体,是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农、林产品加工业增长快速。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多条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形成了生产基地化、加工龙头化、产品品牌化的新格局。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4亿元,同比增长27.9%,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5亿元,同比增长9.03%,饮料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的15.46亿元,同比增长71.56%,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完成工业总产值39.83亿元,同比增长18.28%。重点加工企业增长迅猛,如: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120%;邵东县精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44.1%;邵阳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58.5%;果的食品(湖南)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49.1%。

  3、新增企业发展后劲强劲。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工业已达到779家,全市有124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了规模工业企业的行列,24家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被淘汰,与减少企业41家相抵,净增83家,新增企业实现产值30.54亿元,同比增长290.85%。为邵阳市规模工业注入新的血液,成为邵阳市规模工业增长新动力源。到12月底新增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2家,上5千万以上的16家,而增长的幅度都比较大,许多企业去年都是新建或创业阶段,今年进入成长期,为规模工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发展后劲。

  4、市规模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工业共完成销售产值494.3亿元,同比增长22.06%,产销率为98.82%,产销基本衔接。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纺织机械、邵东县的小五金、打火机、立德皮革公司的轻革及洞口、邵阳县的乳猪肉等产品的出口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8.32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6.7%,出口交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7%,比重不断提高。

  5、小型企业渐现活力。2009年,一批小型企业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司经营形势转好。全市738家小型企业,占到全市规模工业94.7%,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6.96亿元,同比增长27.0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7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9.3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小型企业是邵阳市规模工业最具活力的企业,小型企业生命力将蓬勃发展。

  6、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以三一集团、神风动力、邵纺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投资8亿元的三一集团邵阳产业园区开工;以湘窖酒业、李文食品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投资11.3亿元的湘窖生态酿酒园二期开工;以宝庆电厂、南山风电为龙头的能源产业加速推进。1至12月,邵阳市工业园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1.75亿元,同比增长28.37%。对规模工业的增长的贡献率是20.0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75个百分点。

  7、轻重工业携手并进。邵阳市的轻重工业都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1至12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0.84亿元,同比增长29.64%,对规模工业的增长的贡献率是39.4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1.31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8.84亿元,同比增长21.07%。对规模工业的增长的贡献率是45.5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03个百分点。

  8、县域工业支撑明显。截止12月,县域工业快速增长,支撑经济增长明显。全市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104.7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9.94%,同比增长19.56%;市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0.06%,同比增长30.28%,增长总量明显。县域工业的潜力大有可为,增长势头强劲,支撑经济作用明显。

  二、高增长行业引领经济增长

  2009年是邵阳经济发展形势极为严峻、极为复杂、极为困难的一年,在有关优费政策的扶持下,邵阳市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狠抓规模企业中的骨干行业,巩固了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市经济发展持续稳步提高,成为邵阳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年。在邵阳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不同程度增长,超10亿的有4个,超5亿的有13个。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为代表的一批行业的增长速度稳步提高,行业增势强劲,拉动经济作用加大,引领邵阳工业经济增长,成为邵阳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行业增长分化局面开始形成。从当前邵阳市工业增长景气的变化格局看,推动行业增长景气的第一波力量来自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四大超10亿元的行业。

  与以上行业景气水平提升形成对比的是,受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持续处于不景气状态。其他多数行业增长景气,则处于相对平稳或小幅波动的增长状态。

  目前,邵阳市产业增长已形成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格局。从2009年各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来看:

  1、景气状况最好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同2008年相比,这四个行业景气水平均得到提高,均达到了近年来的各行业增长景气的最高水平。四大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总额分别是11.73亿元、11.19亿元、10.13亿元和10.10亿元,其增加值总额占全市增加值总额的28.83%,是2009年拉动工业全行业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2、景气状况较好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是9.16亿元、8.56亿元、8.32亿元、7.52亿元、7.31亿元、6.57亿元、5.86亿元、5.81亿元和5.05亿元,其增加值总额占全市增加值总额的63.37%,对工业生产增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处于不景气状态的行业有四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家具制造业。同去年同期相比,景气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全市工业的增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困难与挑战

  当前邵阳市工业经济正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逐步复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元月份以来一直持续增长,多数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企业盈利水平不断增加,停产半停产企业也纷纷恢复生产,整体工业经济运行正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也应该看到邵阳市工业经济总体仍处于困难的时期,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说明世界金融危机对邵阳市工业经济的影响仍十分严重。

  一是工业基础不稳。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同比增长24.3%,但进一步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产生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距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尚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企业资金周转面临困境。由于银企关系不顺,银行利息提高,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近几年的邵阳存货比一直居全省最低。目前,邵阳市存贷款比率还比较低,是全省最低的地区之一。虽然,银行多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但很多企业感到银行调息后,信贷控制更严了,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更难了,致使一些企业的资金周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使这些企业生产举步维艰,运转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园区建设还相当滞后。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渠道。而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还相当滞后,邵阳市省级工业园区还只有区区几个,规模且小。2009年底,园区工业的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有21.21%。

  四、应对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010年,邵阳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好于去年,但是外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1511”新型工业体系,坚定信心,增强危机意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以确保邵阳市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是要营造好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各级要按照“一化三基”、“科学跨越”的战略部署,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审时度势,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的法规性政策文件,努力营造好和谐的内外环境,给区域内外的大中型企业创造出合理的竞争平台。

  二是要不断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题。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各级要打破以往的固定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融资,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建立起企业、政府和银行之和谐,切实改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三是要不断提高工业产业聚集度。各级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前规划,严格组织实施,真正实行好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努力走出一条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工业集约化的路子,特别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注重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开发技术能力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落户邵阳工业园区,作为邵阳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撑,从而使邵阳具有与外界竞争的产业集群。

  四是狠抓工业项目推进,增强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项目推进慢是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业投资的不足就会导致邵阳市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我们要加快狠抓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的步伐,靠大型新建工业企业或工业项目来拉动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每年虽然有新增的企业,但基本是些很小规模的企业,对邵阳市工业经济根本形不成拉动作用,使得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抓好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的储备、推进,是邵阳市工业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要全面准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及时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狠抓工业项目推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杨佳国 米凤彪 罗向阳]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