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邵阳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措施,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目标和社会发展大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向好发展的势头更加巩固。
一、1-9月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据预计,前三季度邵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3.7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0.24亿元,增长6.3%,二产业205.70亿元,增长21.4%,三产业197.84亿元,增长11.7%。
一是农业经济稳定发展。1-9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42亿元,增长6.5%。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共832万亩,比上年增加25.9万亩,同比增长3.2%。二是畜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三是土地集中经营趋势更加明显。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全市共发展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689户,其中100-499亩的有162户,1000亩以上的有10户,种粮大户涉及耕地共计28.06万亩。
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9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61.11亿元,同比增长33.1 %,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52.51亿元,增长37.9%。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36.76亿元,同比增长24.9%。主要表现在:一是轻重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前三季度,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3.23亿元,增长24.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3.53亿元,增长25.5%。二是园区载体作用充分发挥。1-9月全市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32.9 %,增幅比全部规模工业增幅高出8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优势更加突出。1-9月,三一湖汽完成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95.8%,邵纺机完成1.19亿元,增长66%,湘窖酒业完成2.26亿元,增长35.8%,宝庆联纸完成1.76亿元,增长31.8%。排名前5位的企业实现增加值16.2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1.9%;三一湖汽前三季度上交税费达到1.02亿元,成为全市首家税费过亿元企业。
三是服务行业发展升温。在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持续走强的推动下,我市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全市住宿与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邮电业、现代物流业等均呈稳中求快的发展态势。1-9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比上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2%。
(二)需求动力稳步走强
一是投资继续快速增长。1-9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93亿元,同比增长32.2%,增幅比二季度提高0.2个点,投资扩张势头继续得以保持。城镇以上完成投资280亿元,增长34%,其中城镇完成251.53亿元(5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34.4%;农村投资19.92亿元,增长11%,其中农户投资8.46亿元,增长19%。投资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到位资金较好。全市投资项目今年到位资金327.4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达27.1亿元,同比增长0.7%;国内贷款40.4亿元,增长90.5%;自筹资金238.5亿元,增长59.4%;其他资金17.8亿元,增长2%。二是民间投资增势强劲。1-9月,全市5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完成183.9亿元,同比增长41.2%,比全部投资增速快7.2个百分点,比国有投资增速快36.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3.1%,比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市场供给充足销售回升。1-9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47亿元,同比增长30.6%;商品房施工面积424.56万㎡,增长70.8%,竣工面积63.43万㎡,增长123%,商品房销售面积64.21万㎡,增长20.2%;商品房销售额13.43亿元,增长44.3%。四是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二快一降”。1-9月,全市5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中,一产业完成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61%,二产业完成投资163.4亿元,增长55.6%,三产业完成投资76.8亿元,同比下降2.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8.7%、62.1%和29.2%,与上年同期比,一产业和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6个和9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则降低10.6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市场持续趋旺。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40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二季度提高0.3个点。分区域来看,城镇实现161.45亿元,增长18.3%,其中城区消费拉力强劲,实现零售额50.49亿元,增长24.3%;乡村33.95亿元,增长20.2%。分行业来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9.46亿元,增长19%;住宿餐饮业25.94亿元,增长16.2%。分规模来看,限额以上单位发挥主导作用,今年新增限额以上单位72家,1-9月实现零售额41.1亿元,增长42.1%,远高于限下单位13.7%的增速。消费热点不断扩张,“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2%;旅游综合收入2.32亿元,增长54.3%;全市招待所、星级宾馆平均客房出租率达96.9%。
三是外部需求增势强劲。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外部需求回暖,我市出口改变了2009年负增长的态势。8月止,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8427万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16365万美元,增长34.3%。
(三)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加快增长。1-9月,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39.09亿元,同比增长31.61%,增幅同比提升21.6个百分点,较前二季度提升4.8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30亿元,增长35.3%,上划中央收入12.08亿元,增26.62%,上划省级收入2.70亿元,增23.1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成为财政增收的主体,1-9月完成13.88亿元,增长44.82%,增幅较前二季度提升13.3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0.43亿元,增长24.42%。几个主要税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营业税完成4.20亿元,增长24.35%,企业所得税增长22.51%,契税增长87.54%,耕地占用税增长164.4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94.94亿元,同比增长28.04%。
二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824元,同比增长9.5 %,其中工薪收入5656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6071元,增长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7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608元,增长10.2%。
三是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8月,规模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71.24亿元,同比增长38.5%,两金占用(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38.80亿元,增长26%,低于收入增幅12.6个点,亏损面为4.72%,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40亿元,增长74.9%,综合效益指数238.49%,同比提升37.01个百分点。
(四)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一是市场物价温和上扬。9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5%,1-9月同比累计上涨3.5%,CPI上涨主要是食品类与居住类价格上涨推动。
二是金融存贷运行稳健。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3.53亿元,同比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323.46亿元,同比增长19.9%,存贷比为35.4%。
三是内外资金比较活跃。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7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2%;利用市外境内资金292.24亿元,增长16%。
二、当前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刺激政策负面效应的显现以及财政支持能力匮乏,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再现负增长的风险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不稳,经济运行条件尚无明显改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从国内形势看,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今年中央在货币、投融资、土地、产业、房地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近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房地产调控新政层出,三套房停贷以及首套房首付比例上调,对省级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和“问责”,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趋紧,国际因素的传导和国内政策的变化均可能对我市经济产生影响。
二是工业发展资金短缺。2009年我市存款余额总量占全省的5.7%,超过GDP所占比重,在各市州中排第4位,但由于政策的原因以及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资金投放上长株潭地区集中了全省贷款总量的60%以上,我市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只有46.1%,全省为73.8%,低27.7个点,存贷比为34.5%,在各市州中名列最末,全省存贷比为68%,我市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40.98 %,比全省低 19.2个点。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艰巨。从总体进度看,1-9月我市完成299.93亿元,仅占全年目标的47%,低于平均进度28个点,后3个月需完成339个亿,平均每月完成113亿,后期投资压力较大。从工业投资看,全市规模上工业投资完成157.9亿元,同比增长57.4%,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别回落15.1和11.3个百分点。从5000万元以上项目看,全市5000万以上施工项目134个,同比减少6个,完成投资55.9亿元,占规模上投资比重的20.9%;亿元以上项目54个,同比减少8个,完成投资40.2亿元,仅占规模上投资比重的15%,而全省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比重达54.8%,我市低于全省39.8个百分点,大项目投资占比重偏低,对全市支撑力度不强。从重点项目看,全市107个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完成投资额仅占全年计划的69%,低于全年平均进度6个点,其中还有14个项目未开工。
四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在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中,各地围绕招商引资、人才、要素、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资源获取难度加大。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邵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市州中排位有升有降,生产总值(GDP)增速排10位,与上年同期增速持平,城镇投资增速排9位,同比上升3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3位,同比上升9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6位,同比下降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排8位,同比下降3位。
三、对后期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工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近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维持在50%左右。后期,邵阳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要继续强化企业帮扶,确保企业建设用地、电力供应、资金需求、原材料供给等,特别要密切跟踪三一湖汽、湘窖酒业、宝庆联纸、邵纺机等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要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1-9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水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27.04亿元,同比增长15.2%。应密切关注高耗能行业加快发展的趋势,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出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性政策,适当扩大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规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着力创新金融机制,破解融资瓶颈。今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中性转紧,企业发展面临新一轮资金压力,在继续加强银企沟通,搭建合作平台,推荐优质项目,争取国有商业银行加大投放力度的同时,应想办法突破和创新现有的金融放贷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市场存在的资金供需双方有效地、多层次地和多渠道地链接起来,提高资金的流通程度和使用效益,创造多赢局面。
三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负责制,做到目标、措施、时间、责任四落实,争取新项目的早日开工,加快续建项目的投资进程,做好新项目的储备与申报,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罗文新]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