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来源: 时间: 2012-07-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2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下,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科学决策,采取措施,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努力促发展,保增长,为全市建筑业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舞台。

  一、建筑业生产总体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增强。2012年上半年,全市有工作量的企业101家,签订合同总额229.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其中,新签合同95.1亿元,同比增长9%,企业施工任务增多,为建筑企业的发展了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6.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8%。

  (二)省外市场拓展,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显现。上半年,全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31.67%,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8.1%,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8个百分点,从省市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湖北省、贵州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北省,分别实现产值7.0亿元、2.3亿元、1.9亿元、2.3亿元、1.9亿元,五省区合计完成产值占全部外拓产值的71%。

  (三)建筑业从业人员稳步增加,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上半年,邵阳建筑业从业人员75187人,比上年净增就业人员2569人,同比增长3.5 %,建筑业快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居民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贡献。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大型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也稳中有升。按建筑业总产值来计算,上半年全市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1.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四)房屋施工面积增幅回落,房屋竣工面积呈下降趋势。2012年上半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继续增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327.4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1.37%,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71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90.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

  二、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力度不够,人员素质跟不上产业发展。一方面,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短缺成为较普遍现象,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7518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465人,同比增长5.8%,占总就业人数的16.57%,一级建造师444人,同比下降4.5%,仅占总就业人数的0.6%。另一方面,一线工人缺少培训也成常态。建筑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仍然以“粗线条”为主、“快餐型”用人,缺乏人力资本的一体化运作,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劳动安全、工程成本与工期,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与活力。

  (二)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后劲不足,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仍不牢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会逐步走低,建筑业企业签订建筑施工承包合同额增幅呈下降趋势,2012年上半年,签订合同总额229.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1.1个百分点,竣工产值增速逐步回落,竣工房屋面积出显现了负增长,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后劲乏力。

  (三)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与生产任务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上半年,全市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为101个,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比重为91%,也就是说还有9%的建筑业企业没有工作量,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目前,全市有相当部分建筑业企业缺乏优化组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大的不强,小的不专”,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建筑业发展展望

  2012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后的重要一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新规划的陆续出台,可以判断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机遇多多,空间巨大。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投资需求。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分析: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据此,全市2011年末城镇化率为34.13%,如要到2012年底提高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几十亿元。未来几年,邵阳加大统筹城乡的力度和农村发展新战略,政府财政也将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也将需要大量投入。这将为全市建筑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住宅建筑仍然存在市场潜力。全市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时,适当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通过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等方式增加廉租房及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意味着住宅建筑仍然有较大市场潜力。

  (三)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前景广阔。据《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加快建设新型城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东部城市群、西部生态圈"的思路,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加速编制东部城市群和城区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城区交通体系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区交通体系将处于重点建设时期,这也必将给全市建筑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四、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邵阳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较好的建筑业基础。同时“十二五”也是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美景已绘就,五城同创的号角已吹响,以及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将给建筑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建筑业有条件、也有可能成为邵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优势产业。抢抓机遇,壮大全市建筑业队伍,提升建筑业的发展后劲,是当前全市建筑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练好内功,拓展市场。要加快推进建筑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渐摆脱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的单一局面,重点发展装饰装潢、钢结构、市政路桥、园林绿化、电力通讯管线安装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增强全市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以提高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市建筑业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力度。 为了使建筑产业从依靠增加人力发展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领先科技进步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必须加大力度,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引导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树立建筑业的工业化生产理念,改变单纯靠人的因素提高工程质量的做法,实现多个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企业发展开出一片新天地。同时,要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打造建筑业人才培训的立体网络。实施立体化人才培育工程,着力打造梯次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即以企业经理、建造师为主体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企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专业人才梯队;以技师、高级技工、特种作业人员为主体的一线作业队伍,为全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继续深化建筑业企业的改制。继续深化企业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重点培育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对一些工程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形式,引导企业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实行跨行业、跨地区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跨地区、跨专业的强强联合、强弱兼并,使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专业集聚,形成一批对全行业起领军和示范作用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组织作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与新型建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罗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