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助力邵阳经济腾飞

来源: 时间: 2012-07-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产业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以来,邵阳产业园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逐步提高,产业园区在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研究邵阳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抓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园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市产业园区整体发展现状

  (一)规模总量壮大,总体实力增强

  截至2012年6月,全市共有5家省级产业园区,分别是邵阳北塔经济开发区、洞口经济开发区、武冈经济开发区、邵东经济开发区、新邵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达到76.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38.6平方公里,占园区规划面积的比重达47.6%。在园区开发面积大力扩展的同时,各园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上半年,全市省级产业园区拥有标准厂房面积69.45万平方米,已出租标准厂房46.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其中,新建标准厂房7.4万平方米。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资吸引力增强。园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园区实际到位外资2556万美元,同比增长62.8%,占全市利用外资的28.88%.实际到位省内资15.27亿元,增长21.3%,占全市利用内资的5.7%。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实施省外境内合作项目5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6.3%。

  (三)经济效益增长,发展能力提升。近年来,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通过扩展规划面积和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园。2012年上半年,产业园区企业达118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6家;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企业4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出口型企业4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0户。随着企业加快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园区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发展能力提升。上半年,全市产业园区规技工贸总收入152.36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98.63亿,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17.9,上交税金4.09亿元,同比增长22.9%。

  (四)园区建设投入加大,产业投资增加。上半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达30.39亿元,同比提高 18.3个百分点,其中,邵阳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48亿,增长27.2%,占园区投资总额的41.06%;新建标准厂房投资2.97亿元,增长13.8%。全市开发区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有计划的优先推进水、电、气、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城区.

  (五)高新产业发展加快,创新能力提升。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产业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4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1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3.8%;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13亿元,增长69.3%;上半年,全市园区科研经费支出总额9413万元,同比增长164.8%。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年末从业人数1.08万人,增长15.4%,拥有专利数336件,增长17.9%。

  二、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园区建设的成绩以及对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空间制约日渐突出,园区规划有待完善。近年来,全市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新的投资项目,入园企业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面临着未来可开发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造成发展空间制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先天规划不足,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一些园区只注意到企业布局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忽视了相应的生活、服务、商业等设施的规划,影响了园区持续发展的后劲。全市5家省级产业园区中,新邵经济开发区、洞口经济开发区及武冈经济开发区的规划面积均不足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这些园区剩余的可开发面积已出现紧张趋势;二是园区后期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过程中,土地管理粗放,没有完全按照投资强度要求引进项目,同时,一些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小但占地面积大,粗放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二)管理体制不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体制方面,过去形成的园区管理体制,有的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园区的建设工作,有些园区缺乏必要的行政职能,需要同国土、规划、工商、发改委、环保等部门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协调,难以实现高效、快捷的“一站式”和“园内事情园内办”的服务承诺。因此,产业园区必须要从自身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和工作环境出发,做好发展产业的相关配套,才能推动园区持续健康的发展。但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办事手续繁琐,审批事项过多,环节复杂,时间过长,一些园区的社会治安、卫生状况和周边交通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三)规模总量偏小,特色产业不够突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邵阳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在全市社会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显著提高,但与周边市州尤其是发达市州相比,邵阳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贡献仍显滞后。从目前情况看,虽然邵阳市产业园区工业已初步形成了机械、医药、皮具、新型建材、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如湘窖酒业、李文食品已成为北塔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的支柱;洞口经济开发区突出水电设备制造产业,努力打造装备机械工业特色;邵东经济开发区建设皮具工业园,集皮具深加工、销售和科研于一体,产业特色显现;武冈市经济开发区电子加工、食品加工、彩印包装、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如火如荼。但邵阳市产业园区发展仍存在产业集群规模偏小、优势集群较少、园区涉足行业领域偏多等问题。目前,园区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局面,尤其是园区发展缺乏能起核心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联系松散甚至毫无产业关联的中小型企业占了多数。

  三、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邵阳市产业园区建设已处于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要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集中。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一)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全市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按照地域相近、企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一是结合城市规划修编,把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的一个主要功能区来建设,依靠园区的发展活力和扩张力,带动城市的扩张和功能完善。二是把园区产业规划与培育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各园区要对园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尤其要注重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通过抓好规划,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竞争能力。三是要把园区用地与城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结合起来。要借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时机,解决好土地“瓶颈”问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搭建好发展平台。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产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采取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先期基础投入,降低入园项目的建设成本,园区才会顺利发展。一是政府必须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完成园区规划、环境评估等前期性工作,如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与有实力的投融资机构合作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单个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和资本很难达成有效的合作,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断完善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层次资全市场支撑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三是政府应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四是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的水、电、通信等设施,应责成相关部门免费装到园区总接口。 

  (三)加强对园区企业服务,营造高质量的投资环境。发展软环境的优劣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置业者的投资成本,直接影响园区的吸附力和整体形象。因此,园区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实现从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优化环境转变。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应简化园区建设的审批手续,在全市各级普遍设立审批中心和办事大厅,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行一门受理、一次办结,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探索建立“半市场化”的“项目服务中心”,为有意到园区投资但不了解审批程序的的企业提供全程咨询代理;为有资金而没有理想投资项目的帮助选择项目、起草项目预可研报告;为有项目没有资金支撑的搭建对接平台,政府各部门可以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的运作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原材料采购、信息交流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三是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部门,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办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

  (四)优化园区创新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高地,是产业集群生长的土壤。而真正使产业集群形成和成长,则依赖于集群本身的自生长能力。因此,园区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环境,形成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要素完善的创新系统。一是大力引进高新科技人才。在园区内建立良性人才引进机制,吸引留学生、博士生等高学历、高技术人员到园区创业,为全市园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园区与技术学院(校)的培训互动。全市职业技术院(校)要结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特色产业人才要求,超前主动开展人才培训,及时为园区培训输送现代产业人才、现代科技人才,通过聚集各类创新型人才,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园区管理人员的培育,提高他们的服务和业务水平,形成精干的管理队伍;四是重视对园区工人的技术培育和职业教育,严格按照市场引导、需训结合、供需对接的原则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园区产业大军。五是项目为要,创新招商模式。各个园区在招商方式上,加快实现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由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化环境招商转变,由全民招商向专业队伍招商转变,由引进单一项目向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转变,通过政策激励、市场运作等手段,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罗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