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主要由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大类组成,具有知识密集性、高度创新性、高度带动性、高成长性、高需求收入弹性等特征。2012年,邵阳市以“富民强市”战略为指导,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日趋良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已成为邵阳服务业经济稳健发展“助推器”,但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加快发展仍需努力。
一、邵阳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信息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12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移动业务总量、联通业务总量和铁通业务总量分别完成3.6亿元、7.4亿元、16.1亿元、5.5亿元和0.5亿元,分别增长22.4%、6%、6.3%、44.5%和3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4万户,比去年增加4.6万户,同比增长18.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5.57万户,比去年减少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7.5万户,比去年增加37.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50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的覆盖。
(二)信息服务业作用逐步明显。2012年,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11.6亿元,比2011年的10.9亿元增加0.7亿元,同比增长6.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信息服务业对邵阳经济增长的作用逐年明显。2012年,邵阳12家信息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31亿元,增长13.9%。资产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其中过10亿的企业有1家,过7亿的1家、过6亿的1家。2012年,邵阳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062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16.7%,信息服务业企业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部分闲置人员的就业渠道,对邵阳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效益贡献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利润总额6.2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4%,分别高出服务业总量2.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2亿元和1.3亿元,增11.5%和13.6%,其中电信发展速度较快,电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占信息服务业企业的95.1%,成为邵阳信息服务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税金超1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市服务业生产税净额总量的4.9%。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信息服务业企业个数少,增加值占比不大。2012年,全市信息服务业企业个数只有12家,只占全部重点服务业73家的16.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只有11.6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77.6亿元的3.1%,占全市GDP1028.4亿元的1.1%。
(二)信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邵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个别企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在资源获取、技术创新、融资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其他行业相比竞争力不强。2012年,对邵阳影响较大的企业也只有区区1家,邵阳信息服务业12家企业中,资产总额过亿的只有4家,其他均在2000万和7000万之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100人以下的6家,占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总数的50%;300人以上的只有3家,占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总数的25%。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区位、资金、企业规模及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邵阳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从12家重点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区域分布看,市区占了5家,邵东、新邵、邵阳县、洞口、绥宁、新宁和武冈分别只有1家,隆回、城步信息服务业还是处于空白。从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吸纳从业人员来看,市区的信息服务业在全市仍占主导地位,在资产总计、营业收入总量优势和从业人员个数上依然集中在北塔、双清和大祥三区。
三、加快发展邵阳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当前、邵阳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加快发展仍需努力。
(一)要正确把握当前邵阳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形势。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革命正重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各种信息网络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从省内看,“十二五”时期是湖南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加速期,省领导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带来了广阔空间。从邵阳来看,尽管邵阳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形势,但更多的有利因素日益增多,内在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邵阳纳入国家武陵山区域发展范围后,加快后发赶超发展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发展空间与信息资源共享领域。各级要以高新信息技术服务输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聚作用,整合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面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以软件增强硬件产品竞争力,以服务带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把信息服务业培育成邵阳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二)要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重视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大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是邵阳实现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对信息化服务业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各级要努力优化软硬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循环局面;各级要立足长远,大力引起一些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能够作出较大贡献的项目,切实把低能耗、少污染的大项目进驻邵阳,带动邵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三)要加快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步伐。没有信息服务业大企业,就没有邵阳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针对当前邵阳企业个数少、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各级要加快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步伐,立足现有的信息服务企业,加大招商力度,把本土现有企业培育壮大;要坚持依靠外力求发展的思路,切实把招商引资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发展产业嫁接招商,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连带效益,真正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加快邵阳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步伐的目的。
(四)要加大信息服务业企业的招工力度。2012年,邵阳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还不大,信息服务业企业缓解了部分就业压力,对邵阳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还不够明显。为此,各级领导要根据本地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为企业招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劳动部门要健全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为务工员工提高信息指导、就业推荐和就业跟踪的一条龙服务,要从增加工资、改善劳保、规范用工和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方面来解决面临的招工困难;各地信息服务业企业要加强与职业学校的合作联系,为企业广泛吸纳技术人才。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杨佳国 何敬忠]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