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努力降低各种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农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48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5.44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值31.79亿元,增长6.0%;林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5.2%;牧业增加值52.08亿元,增长3.3%;渔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4.5%。
一、种植业发展形式良好
(一)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粮食种植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2.51万亩。其中,马铃薯19.47万亩、小麦6.4万亩。全市早稻播种面积276.32万亩,比去年增加7.44万亩;中稻126.41万亩,春玉米126.62万亩。
2、油菜生产增产增收。今年全市油菜收获面积115.8万亩,总产13.1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邵阳县、隆回县、邵东县、洞口县、武冈市5个夏收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共完成油菜高产创建面积60813亩,平均单产达到 178.3公斤,比示范区2013年油菜平均单产增加24.6公斤,增长16%,比全市平均产量增72公斤左右;示范片直接总计增产4378.5吨,按每公斤5.6元计算,增加收入2452万元;示范片带动全市113.8万亩油菜平均单产比去年增加3.3公斤,全市油菜总产增加3755.4吨,新增总产值2103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柑桔种植面积97万亩,比去年增加1万亩;时鲜水果面积21.63万亩,茶叶7.6万亩,春播西甜瓜21.2万亩;烟草13.2万亩,药材33.93万亩,春播蔬菜面积90.45万亩。
(二)促进粮油生产的主要措施
1、加大力度发展粮食生产。一是推动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工作。为了有效地提高各级各部门对耕地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动耕地质量建设和和管理工作,邵东县人大开展《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二是积极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入汛以来,全市积极部署防汛抗灾工作,各县市区积极应对,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一是做好灾情核查工作,根据受灾情况,制订灾后恢复生产方案;二是提前做好种子、种苗、农药以及其它防病药物货源联系,开展种子、种苗、农药的调运供应灾区工作;三是实施分类指导,加强灾后农作物管理。三是加强灾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非灾区早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两虫两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灾后作物的防病工作。四是发展农机合作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加大力度发展油菜生产
一是在万亩示范片实行“六统一”,推广关键技术。万亩示范片在技术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推广良种、适当早播;统一机械化耕种,标准化种植;统一施用油菜专用肥;统一育苗移栽,一穴双珠;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通过典型示范,“万千百”梯级推进,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和全市油菜增产。一是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油菜良种,实现主栽品种优质化。二是推广壮苗培育集成技术,实现油菜栽培标准化。三是推广专用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肥料运筹科学化。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实现病虫防治专业化。五是推广机耕机种机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
二是狠抓落实,严格责任制。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油菜生产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项目县市成立由县(市)委书记任政委、县(市)长任组长,县(市)四大家分管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县(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秋冬生产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的机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油菜生产工作,加强分工协作,落实工作责任。农业部门抓好油菜生产规划、政策宣传、新技术推广服务、农民培训、农资监管及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等;水利部门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指导抗旱防涝;农机部门抓好农机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经管部门创新机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扶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抓好油菜生产的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发展;财政部门落实好种粮补贴,加强对油菜生产发展资金的保障和监管;气象部门准确、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切实为油菜生产做好气象服务;金融部门加强农村金融信贷,重点支持规模种植户和油菜收购加工销售企业;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大油菜生产宣传力度,开辟宣传专栏。各部门通力协作,增强服务意识,推动油菜生产稳步发展。三是营造优良环境,加强宣传发动。项目县(市)粮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会议、电视、录像、宣传资料、树立标牌、科技下乡、标语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油菜高产创建的重要意义,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把油菜生产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油菜生产工作目标考核细则。邵阳县对照《2014年邵阳县粮油高产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农业局粮油站、植保站、土肥站、推广站等股站在油菜面积落实、病虫防治、成熟测产等几个关键时段进行督查、考核及验收。对全面完成面积目标任务且得分在90分以上、80-90分、70-79分、60-69分的分别奖励工作经费2.5万元、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凡得分在60分以下或在核心示范区内出现耕地抛荒、插花种植及病虫草害防治不力造成累计100亩以上减产超过10%的,一律不予安排工作经费,并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五是加强技术服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高产稳产。
3、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加强财政投入。一方面,为了圆满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均加大了粮食生产财政投入力度,其中邵东、隆回、武冈等几个粮食生产大县投入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均超过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左右。邵东县要求89个联村的县直机关单位投入支持粮食生产资金每个村不得低于2万元,并已经将2013年双季补贴、2014年早稻和玉米良种补贴全部发放到位;“5.25”特大洪灾过后,邵东县投入450用于清洗早稻禾苗及晚稻秧田补损等农业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全市财政用于秋冬种油菜生产的资金达1500万元,其中用于农业部项目万亩油菜高产创建工作资金达600万元。邵阳县对种植规模大、效果好的乡(镇)、村、大户进行以奖代补,每亩补贴40元。财政局、农机局等其他部门也对示范片进行资金和机械化等方面的倾斜扶持;洞口县对中心示范片办点农户进行奖励,凡在农业部万亩片、县办中心片和乡镇示范片种植油菜的,县财政在国家油菜良种补贴基础上再增加200元/亩奖励到农户,并免费提供油菜种子。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充分整合油菜产能、病险库塘除险加固、基本粮田、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山塘清淤、中型农田水利建设、“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重点向油菜主产区倾斜,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完善油菜生产保险机制,对种粮大户、油菜生产合作组织给予倾斜。各乡镇也加大了粮油生产工作的投入力度,重点办好乡(镇)、村油菜生产示范片,带动本地油菜生产。
4、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主体,创新工作机制。一是搞好土地流转。武冈市以创办示范样板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发展,明确了以湾头桥、邓元泰等七个重点乡镇36个村的双季稻规模生产作为双季稻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双季稻生产。全面建成了龙溪镇双季稻整建制高产示范片,湾头桥镇、邓元泰镇2个双季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晏田乡、绸树塘镇2个万亩杂交玉米高产示范片。油菜项目县市2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213户,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有51户,规模种植占整个面积的60%以上。二是加大对粮油生产大户的扶持。隆回县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和50万元的专项资金分别对粮食和油菜生产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合作组织、种粮(油)大户进行奖励,引导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投入生产,促进粮油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洞口县由各乡镇组织推荐和评比,安排专项奖补资金20万元,重点奖补种油大户。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和引导发展粮油生产服务组织,对供种、育苗、机耕机种机收、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化服务指导,不断提高粮油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隆回县石门乡种粮大户陈水田获得2013年全国种粮大户先进个人,惠农直报专业合作社获得2013年全省先进合作社。隆回县富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忠远油料专业合作社,兴农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丰乐种业共同参与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片的实施;邵东县忆江南粮食专业合作社利用全县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的契机,组织会员大种油菜,生产的菜籽全部由忆江南米业公司收购。既增加了会员收入,又提高了效益。
二、畜牧养殖收益稳步回升
(一)畜牧养殖生产总体情况。1-6月,全市出栏生猪519.2万头、肉牛20.63万头、山羊30.47万只、家禽2642.22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1%、12.9%、8.9%、4.0%;存栏生猪562.82万头、肉牛69.1万头、山羊38.35万只、家禽2498.0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0.2%、2.9%、4.7%、3.2%。存栏奶牛1.24万头。水产品5.24万吨,同比增长5.1%。
一是生猪养殖持续亏损。 自一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下跌,到一季度末,专业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200-300元。受国家增加猪肉储备政策调控影响,从5月份开始,生猪价格缓慢回升,目前生猪收购为12.4元/公斤,同比下降7.5%,瘦肉价格也从年初的30元/公斤下跌到目前的26元/公斤,跌幅达13%。据测算,自繁自养生猪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100元左右。
二是牛羊价格持续攀高。目前全市牛肉为80元/公斤,同比上涨5.5%。羊肉48-56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上涨。农户每出售一头牛可获利2500元,一只羊可获利300元左右。
三是家禽价格止跌趋高。春节前后,肉鸡15-18元/公斤,肉鸭16-20元/公斤,一季度受H7N9影响,禽类消费受阻,价格下跌。5月下旬以来,家禽价格又逐渐恢复,目前肉鸡价为13-15元/公斤,肉鸭15-1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8%、16%。
四是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草鱼、鲤鱼的价格分别15元/公斤、16元/公斤,同比持平;泥鳅、黄鳝的价格分别为50元/公斤、64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13.6%、14.3%。
(二)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规模化发展速度快。全市各地以突出现代化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政策引导、资金倾斜、技术支持、驻点帮扶等手段助推养殖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3.78万个,其中规模养猪场2.41万个、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场6700多个、养禽场6800多个。户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达1088个,千头以上的有355个,万头以上的14个。存笼500羽以上家禽养殖场184个,千羽以上84个,万羽以上7个。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66.7%、9.2%、21.32%和19.28%。
2、标准化养殖推进力度大。全市获省部级批准的标准化畜禽水产养殖场达45个。其中水产养殖示范场1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个(9个部级,17个省级);蛋鸡养殖示范场5个(3个部级,2个省级);奶牛养殖场1个;肉牛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山羊养殖场1个(省级)。全市共有家畜品改站13个,生猪良种覆盖面达92%,家禽良种覆盖率达80%,牛、羊杂交改良面分别为50%、75%。完成无公害水产养殖产地认定面积达26万亩,36个无公害产品认证和1个绿色产品认证。
3、产业化发展持续推进。全市共有养殖龙头企业19个,产值近15亿元。成立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38个,成员总数达3490人。拥有饲料兽药生产企业26家,饲料兽药经营企业3679个,生猪定点屠宰场32个。
(三)因地制宜推进地方养殖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生猪适度规模养殖。2013年新宁县在绥宁县被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后,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市畜牧局调查,今年上半年新宁县出栏生猪达32.1万头,存栏生猪32.1万头,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16.3%、12.6%,生猪规模养殖户由2012年的385家增加到目前的413家。隆回县开展对年加工200万头生猪的湘润食品有限公司、10万头生猪活体国家储备基地、邵阳佳和农牧原种猪扩繁场等规模场的示范创建,通过龙头带动效应推进生猪产业发展,6月11日,省长杜家毫一行到隆回县北山镇视察了邵阳佳和农牧生猪养殖基地。佳和农牧生产基地是隆回县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按规划设计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近4000万元,生产母猪2400头,年出栏6万头。二期计划投资7000万元,到2025年实现年出栏生猪20万头。邵阳县是市第四大生猪生产大县,近年来生猪产业发展迅速,有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8个,该县的合山养殖场、屏峰养殖场都是投资超过2000-5000万元的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今年,县政府还将湘村黑猪养殖基地和塘田市屏峰养殖场列为该县“三重点”项目工程之一予以扶持,为该县的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武冈市鑫德公司与四川希望特驱集团合作,计划投资1.08亿元,在该市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生产厂场现已基本建成,建设中的九恒生态现代农业城,总面积480亩,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猪舍及办公房屋12栋,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
二是积极推进草食动物发展。邵阳市有丰富的草地草山资源,发展草食动物生产得天独厚。城步县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奶业管理促进奶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奶业发展相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两个文件,修改《奶业发展条例》。县畜牧局积极调整奶业发展思路,通过抓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南山非奶畜清理、技术培训、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奶业优惠政策等措施,营造良好的奶业发展环境。今年南山牧场的9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中,有5个集中挤奶站投入运行,有2个奶牛小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明确了建站地址。上半年,该县存栏奶牛达12500头,比去年同期净增1000头。新宁县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扶贫攻坚计划为平台,优质肉牛产地区建设项目和黑山羊养殖项目,将该县草食动物发展送入快车道。
三是积极推进渔业发展。全市各地充分发掘资源,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渔业生产上台阶。洞口县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水域特点,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黄颡鱼、鳜鱼、杂交鲫、斑点叉尾鲴、泥鳅等名优水产养殖。上半年该县共投放水产苗种5520万尾,其中名特优苗种1800万尾,占投放鱼种的32.6%。该县五塘百井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纯天然井水,推行天然养殖方式,养殖过程只投喂优质嫩草,不施肥,不投配合饲料,先后与长沙知名企业签订了20万公斤的供销合同,草鱼每公斤价50元,是市场的3倍多。泥鳅养殖是该县水产养殖的一大亮点,目前该县共有泥鳅养殖户100多家,养殖面积达800多亩,其中养殖面积在5亩以上养殖大户有20多户。该县翠森林泥鳅生态养殖基地投资100万余元,修建高标准泥鳅养殖池52亩,预计产值可达80万元,纯收入48万元。隆回县积极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建成500亩以上的养殖基地2个,养殖品种有甲鱼、大闸蟹、龙虾、石蛙、林蛙等。
三、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一)林业生产基本情况。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17%。其中:完成三边造林9万亩,完成三区造林2.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48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29个,完成公路通道绿化405公里,河渠绿化112公里,新建花园单位和绿化小区28个,建设绿色村庄38个,创办各类造林示范点156处,办点面积4万亩。
(二)林业生产的亮点突出
一是深入推进“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了市委政府“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加快绿化邵阳建设步伐,全市以三区为重点,以三年(2012-2015年)为建设期,计划到2015年,全市江河两岸、主要交通干线沿线荒山绿化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三区和各县城关镇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化覆盖度分别达到35%、40%和45%以上,基本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涵盖城乡、辐射全市的森林生态体系,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二是本土品牌认证加速发展。“邵阳茶油”正式被批准冠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湖南青钱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青钱柳茶成功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食品原料行政许可,是全国唯一申请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食品原料行政许可获批的企业,开创了青钱柳列入我国新食品行列的先河。湖南瑞柏茶油公司、伟特家具有限公司2家企业成功获得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资格。
三是森林湿地保护又传新喜讯。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8785公顷,共有城步的白云湖、十万古田、隆回魏源湖、邵阳县天子湖、绥宁县花园阁四个湿地公园,今年6月,武冈市林业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调查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威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并于6月16日在省林业厅举办的评审会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拟建的威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57.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00.7公顷,湿地面积占总面积56.2%,威溪国家湿地公园将依托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优势,重点保护威溪水库、玉溪河湿地及武冈云山特有植物、库区水栖候鸟栖息地,维护威溪湿地和资江上游区域生态安全,致力建成雪峰山南麓与南岭北缘区域中示范性国家湿地公园。
四、基础民生事业快速推进
(一)基础设施快速改善
一是水利项目建设有成效。木瓜山水库扩建与崀山水库修建两个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已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目前正抓紧做项目前期工作。已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道310公里,完成首批34座小一型水库的安全鉴定及初步设计。施家坝、鸟竹元、田凼坝、团结坝等4座水闸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已通过长江委审查,施家坝水闸、团结坝水闸已施工。我市新增进入国家规划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共有7座,可争取国家投资约2亿元。新宁、新邵、邵阳、隆回四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绥宁县被列为中央财政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县。邵阳、新邵、新宁、邵东四县已开工施工中央统筹土地收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市启动了“五小”水利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二是农综项目争取有突破。在抓好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扫尾工作的同时,已争取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0756亿元,计划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区16个,拟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预计可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30个。
三是农业装备水平有提升。推广农机具17726台,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130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520万千瓦。
(二)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绿色行动向产业化拓展。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17%,完成三边造林9万亩,三区造林2.1万亩。完成油茶优质苗木销售234万株。湖南东方新绿洲租赁北塔土地2080亩建成樱花园、红枫园等10个专业园。邵阳檀香园租赁六个村荒山栽种楠木、红豆杉等珍稀树种1500亩。湖南中富油脂与村组签订协议,每年为农户提供50元/亩管护费,3年来已累计在大祥区栽种高质量油茶2万多亩。邵阳县捆绑涉农资金1000万元用于油茶造林。
二是新农村建设向示范化推进。三区启动了21个市级领导领办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12个县市区启动了12个省定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市还实施了“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建设,推进20个示范片、200个示范村建设。
三是农村能源建设向多样化发展。建成户用沼气池1576户、小区联户沼气池1411户,分别为全年任务的65%、54%。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19台、两省炉灶895具,安装太阳能路灯178盏,启动6处大型沼气工程招投标工作。
四是扶贫开发向精准化迈进。扎实开展8个重点县109.96万人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工作。省市县共派出592个工作组1700多名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上半年积极争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
五是其它惠民举措和改革向规范化延伸。落实惠农减负政策工作目标管理,对五个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任务交办。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46.7万亩,合同签订率达48%。部署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工作
一是推进农村改革。重点是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迅速部署启动12个乡(镇)、64个村试点。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农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培育、规范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是改善农村民生。狠抓扶贫攻坚和农村民生事业建设,保障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汤艳丽 苏利亚 易园菊]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