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莲产业是湘潭县的传统产业,湘潭县一直被誉为全国的“湘莲之乡”,全县每年湘莲种植面积维持在5-6万亩左右,年产肉莲1.5万吨左右,而花石镇更是湘潭县湘莲生产特别是经营的主要地区,是花石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几年,湘莲市场不是很稳定,对莲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对花石镇的湘莲产业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 经营现状
湘莲产业是花石的特色产业,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清朝时作为贡品的“寸三莲”即产于花石,是莲中珍品,被誉为“莲中之皇”。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花石人掌握了丰富的湘莲种植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1.种植状况:花石(包括龙口、排头)以种植“寸三莲”为主,近年开始引进新品种太空莲。80年代初,是花石种植湘莲的鼎盛时期,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亩产壳莲超过110公斤,以后由于品种蜕化、病虫害、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以后基本维持在5000-8000亩,亩产肉莲在57公斤左右,而新引进的太空莲要比原来的提高亩产20-25公斤。特别是今年,国家实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使许多农民退莲种粮,全镇今年湘莲种植面积减至2000亩。但从90年代初开始,花石每年有一千多人活跃在洞庭湖区的常德、汉寿,湖北的监利、仙桃,江西九江等地,他们带资金、带莲种、传授技术、承包莲田,一个人最多的承包达1000亩,少的也有4、500亩,秋后再将莲子运回花石加工、制作。
2.收购状况:花石长期从事湘莲收购的有1千多人,在全国设置收购网点250多个,收购的湘莲几乎辐射到全国所有省(市)及东南亚市场,今年壳莲价格5.1元/斤,恢复到了正常年份。
3.加工状况:目前,花石湘莲加工主要是进行去壳、钻心、冼、磨粗加工,常年从事湘莲粗加工的人员达7000多人,既有以家庭型分散加工的,也有以企业成规模进行加工的,如宏兴隆公司在花石就有28个加工点,从业人员3000多人,大洲公司集中加工人员达200多人。
4.贸易状况:近几年来,大量民营资本注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湘莲贸易繁荣,在全国设置销售网点350多个,形成遍布国内20个省、市和港、澳、台的销售网络,还建立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销售渠道,正式注册登记的湘莲加工企业达18家,占花石湘莲产品经营量的70%,花石的湘莲贸易开始走出机构分散、管理粗放境地,进入企业化运作、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管理的发展格局。
二、发展前景
首先,花石湘莲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属性。一是花石湘莲产品质量优,牌子响,物候特征明显。花石的寸三莲经国家检验局严格的科学测定,含粗蛋白质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的优质品种,曾获1987年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同时,湘莲的物候特征具有不可取代性,虽然近年江西、湖北、福建等地的莲子种植和加工有较大的发展,但市场只认湘莲是最好的莲子,特别是外地引种花石莲种只有三年就会蜕化,必须重新引种,这是花石湘莲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石;二是花石湘莲产业根底深厚,从业人员多,技术普及率高。目前,莲子粗加工机械从专用的砍刀到第一台手摇去壳机、钻心机、开边机至全自动去壳机、半自动钻心机、开边机,都出自花石人之手。虽然外地人纷纷效仿,但花石人一天能加工60斤壳莲,而他们只能加工10斤壳莲,这也是全国各地的莲子都要运到花石来加工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的先进,铸就了花石粗加工无以取代的优势,花石的莲子拥有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的莲子集散中心。
其次,花石湘莲产业逐步步入企业化运作。在花石已注册的18家湘莲加工企业中,宏兴隆的崛起最迅速,已具备较强的实力和市场基础.2003年企业运营资产达8000万元,于当年4月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后,国际市场扩展势头加强,出口创汇能力增大。2004年与企业签定绿色食品基地种植合同的农户达10228户(主要在中路铺镇、茶恩寺镇、白石乡),与农民形成了很好的产业联合。同时,研发的降糖消喝胶囊、高档糕点等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是市场前景不错的产品,只要有效的推介,有序的开发市场,就能很快占领市场。
三、面临的问题
1.生产与市场存在差距。目前,湘莲市场需求量大,而莲农生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导致湘莲市场波动,种植面积难以稳定,种植基地难以巩固。
2.栽培技术有差距。由于品种退化,病虫害(腐败病、打屁虫)危害严重,导致产量下降。
3.收购、经营管理混乱。一是每年都有个别不法商贩,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特别是将霉烂变质的莲子通过冼白莲的方式,变成好莲子,对湘莲的声誉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经营上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状态,难以形成合力。由于经营户在质量、价格上认识不统一,有部分经营户只图眼前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严重冲击了市场,损害了各经营户的正当竞争和合法权益。
4.湘莲加工技术停留在初级加工上,造成肥水外流。目前,花石的加工仍停留在生产原料的阶段,没有成为真正的品牌产品,基本上是作为原料卖往广东、上海等地,进行深加工,再打入国际市场。
四、对策与建议
要巩固湘莲这一传统产业,推进湘莲产业化进程,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建立构架。
一是建立湘莲研究所。湘莲本身具有丰富、药食同源特性,是公认的天然保健品,公众接受度高,可供开发的领域宽广。建立一个湘莲研究所,加大对外宣传,对湘莲的发展站略进行宏观研究,对产品质量标准、营养价值进行测定、评估和对外解释,将产品开发研究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对加工机械进行开发研究。为招商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为湘莲产业的发展注入市场活力。
二是规范健全湘莲协会的运作,加强对湘莲产业的管理。协会主要是要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在宏观上指导好价格,防止欺行霸市,在收购上要设立市场门槛,把假冒伪劣产品拒于市场之外,充分按市场规律进行收购、销售。
三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湘莲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进行扶持,维护广大莲户和经营户的合法权益。
[湘潭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