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始终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活力增强、质量改善的良好格局,宏观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同时,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运行特点
1、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继续向好,各季GDP增幅均创11年来新高。 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13.6%,增幅达11年来同期最高。进入二季度,随着中央"点刹式"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以及有关行业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由于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在湘潭市经济中的占比较低,而且很多项目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前就已上马,宏观调控政策在抑制相关行业增速减缓的同时,更多的是促进了信贷投放、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内部行业等经济结构的优化,加之多年来工业结构调整和大规模工业技改形成的强劲增势及经济高增长的惯性,湘潭市经济增速没有出现滑坡现象,二、三季度GDP增速均达13.5%,初步测算1-10月增速仍为13.5%,创11年来同期历史新高。
2、投资仍然保持强劲增长。1-10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3.87亿元,增长48.9%。其中,完成基建投资21.98亿元,增长62.2%;技改投资28.58亿元,增长65.3%;房地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23.4%。基建投资的增长主要是三产业投资增加所致,1-10月三产业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9.2%。技改投资的增长依旧是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制造业1-10月的技改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78%。今年以来,房地产售价看涨,销路向好,一直保持较高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尽管宏观调控对土地把持较严,但对湘潭市房地产似乎影响不大,湘潭市各房地产公司今年购置土地面积60.37万亩,1-10月完成开发土地面积34.25万亩,还有25万余亩的土地可供开发。而且今年资金来源有保障,1-10月资金来源合计13.43亿元,其中定金和预付款占到了40.8%。由此可见,湘潭市房地产业还将大有作为。
3、消费持续趋旺。俗话说"金九银十",但今年的10月份也镀上了"金"。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1亿元,同比增长12.8%,当月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7亿元,为今年的最高。分区域看,城市市场欣欣向荣,增速加快,农村市场仍有较大潜力可挖;分行业看,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及个体户是社会消费品的主要实现渠道;分经济类型看,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早已是民营经济的天下。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潭城的餐饮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多种餐饮形式竞相推出。本土的湘潭大酒店、红月亮大酒店等相继在河东开设分店,而凯旋门大酒店早已是将生意做到了京城,万利隆在湘潭各个城区开枝散叶。肯德基、麦当劳等风靡世界的洋快餐也在湘潭落户,且生意红火,正在继续开疆拓土。上岛咖啡、桂林人、塔客堡等连锁餐饮在湘潭各自有了一群不少的拥笃者。餐饮业的繁荣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推动了消费的发展。
4、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由于今年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改善,税源增加。1-10月,全市行政区域内财政总收入达24.44亿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年度计划81.5%。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5.9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7亿元,增长17.3%;上划两税和上划所得税分别完成4.47亿元、2.17亿元,分别增长17%和30.5%。财政运行特点:1、主体税收增势强劲。1-10月,全市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2.7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0.1%,比去年同期增加1.89亿元,增长17.4%,如果扣除农业税减免的影响,实际增速达19%以上。税收收入中的主要税种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一是受经济增长快速的带动,增值税同比增长了17.6%。二是随着重点税源户效益的好转和各级税收征收部门加强对各种欠税的清缴和推广个人所得税扣缴软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1.3%和17.2%。三是在市政府东迁和"长株潭一体化"的远景预期下,河东地区和易俗河镇、昭山乡的土地开发在国家全面压缩投资规模下保持了增势,建安营业税税源增加,同时,金融保险业的阔步发展也促进了税源的增加。1-10月,全市营业税增长了19.9%。2、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收入发展不平衡。根据年初所下年度预算,韶山市、雨湖区已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预算,并分别超额完成年度任务365万元、102万元。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均已完成年度预算的85%以上,市本级完成83.41%,增幅为16.5%,慢于全市财政收入增幅2.4个百分点。3、收入与支出保持同步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1-10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7.4%,仅快于一般预算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农业、社保、城市建设与维护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5、货币信贷增长回落,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合理。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 亿元,同比增幅由上年同期的 19.8%回落到8.8%;各项贷款比年初的增加额由上年同期的25.45 亿元减少到18.93 亿元,减少6.52亿元。信贷规模增幅减缓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合理。1-10月,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短期贷款明显增加。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126.68 亿元,比年初增加18.37 亿元,同比多增6.22 亿元。其中工业贷款同比多增 7.28 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 2.42 亿元。短期贷款的注入,使湘潭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得到有效缓和。从湘潭市企业调查队对全市30户中小企业融资调查资料来看,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改善,30户中小企业中有29家均从银行获得了贷款,建立了一定的信贷合作关系,其中关系良好的有13家,占到43%。同时,据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放贷情况统计,2004年1-9月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贷款率达到了95%,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获贷率逐年提高。目前,有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同时在多家银行设立帐户,融资渠道随着自身信用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拓宽。
6、物价仍然在较高区位徘徊。湘潭市的物价自去年年底上涨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涨势,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市场物价平稳运行的格局被打破,物价总水平不断攀升,5月、6月、7月份曾三度超越警界线,分别达到106.0%、105.1%和105.9%,进入8月份涨势趋缓,占日常开支较大份额的粮食、油、肉类等食品价格趋于平稳,鲜菜、水果等应季食品依旧有涨有跌,但对居民日常消费影响不大。 而由于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湘潭市民用液化气价格一路上扬,到10月份,13公斤瓶装液化气零售价已由上月的每瓶65元涨至72元,上涨11.0%。成品油亦受影响,虽然零售价未上调,但每升加7分钱清净剂费用。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5.9 %,1-10月累计为104.2%。纵观全年物价走势,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湘潭市物价水平将维持在104%-104.5%的水平。其理由主要是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央行最近的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行业经济过热的现象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 2005年,湘潭市的物价上涨幅度应有所回落。
7、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实施省8件实事和市10件实事,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一是在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实施城区禁摩,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二是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市疾控中心、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区主体工程、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乡镇敬老院改造等8件实事中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三是想方设法扩大就业与再就业,保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到10月末止,全市新增就业岗位近4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其中"4050"人员6299人,为全年任务的105%。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9月1日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
(二)运行亮点
1、工业生产高增长,经济效益创新高。经省、市两级统计局核准,10月份,湘潭市又有湖南崇德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今年新办的工业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企业行列,为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湘潭工业锦上添花。目前,全市拥有规模工业企业435家。1-10月,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37.23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工业增加值63.28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格)25.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24.31 亿元,占总量的94.6%,同比增长42.8 %。10大标志性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2.93亿元,增长47.8%,其中湘钢、江南、迅达增速同比增长六成以上。纳入市政府扶持的50户中小企业完成产值33.69亿元,增速为34.8 %。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1-9月,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24亿元,相当于2001-2003年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利润之和,同比增加8.68亿元,增长2.44倍。盈利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户,同比增加5户,盈利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户,增加9户。衡量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7大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好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由上年同期的110%提高到153.9%,上升了43.9个百分点,比湘潭历史上效益最差的时期(1997年)高出120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亏损户108户,亏损面由上年同期的29.2%下降为26.5%。
2、农业实现全面增产,农民增收创新高。今年受政策、天气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农业一改近年来的低迷状态,实现全面增产增收。初步测算,1-10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41亿元,同比增长7%。粮食生产情况较好,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超过152.7万吨。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出栏数占出栏总数的53%,仅万头商品猪生产线就有13条,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大户32家。 1-9月全市肉猪出栏331万头,人均达1.62头。肉产品出口占到全省肉产品出口的60%。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60%左右。预计全市生猪及相关产业的产值今年可达82亿元。受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农民现金收入前三季度为3226元,增长20.2%,创1998年以来新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91元。
3、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外向经济度显著提高。海关统计,1-9月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4745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进出口规模由长期以来的全省第三位跃居到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完成27381万美元,增长106.4%,超额完成全年任务4281万美元。钢材、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全市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因素,1-9月全市钢材(主要是线材)和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8倍和1倍。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1-9月全市外贸依存度为16.8%,比2003年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10月,湘潭市成功举办了中德(湘潭)环境管理与企业合作大会,大会签约项目共计达到104项,其中外资项目32个,总投资5.539亿美元,大会不仅增强了中德(湘潭)双方的经贸关系,提升了湘潭的形象,也为明年的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行难点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湘潭市改革发展步伐加快,一些新的变数和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进一步显现,使得今年湘潭市经济社会中发展性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信贷投入不足。截至10月份止,湘潭市资金投入仍然偏紧。1-10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73.5%。投资系数(投资占GDP比重)为32.3%,低于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47.23%)和全省平均水平(33.6%)。由于中央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投入增长受到限制,部分项目贷款难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生产资金受到一定影响。如湘铝电解铝技改项目,银行已停止放贷;湘钢在工行的授信额度也由12亿调整为10亿,湘钢技改工程资金缺口达15亿以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的项目基本上已停止放贷。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省8件实事中涉及的部分项目也因资金不能到位的原因而进展不尽如人意。外资到位不理想,全市1-10月到位外资8876万美元,仅为年计划的63.4%,同比下降16.3%。
2、生产要素供应偏紧。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电力、煤炭、原材料、交通运输等供应不足的紧张状况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呈加剧之势。铁路运输较长时间来一直比较紧张,加上今年公路限载,企业运输成本上扬,这种运力紧张对湘钢等大型企业的制约尤其严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挤压了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工交企业成本大增,甚至于难以承负。据湘潭市企业调查队对荣通化纤公司调查,因原材料聚脂价格上涨60-70%将减少利润近50万元,从7月起电费上调将增加成本8万多元,加上运费上涨,税赋率由以往的4%降至0.6-1%左右。电力方面尽管前段时间有所缓解,但今年没有新的发电项目竣工投产,9月以来持续较长时间少雨显露的旱象,将使下阶段工业用电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全市再次进入限电阶段,湖铁等高耗电企业已大幅压减产量,部分生产线基本停产。
3、土地供需缺口大。今年湘潭市重点工程建设需新增用地9050亩,而省根据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分配湘潭市今年总用地指标(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只有4200亩,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湘潭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土地不能得到高效使用,许多土地仅被"圈"在那里闲置起来。建设用地的征拆困难重重,国家"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出台后,原有的征拆套路已不适应。新的征拆政策、办法没有出台,开发商各自为阵,拆迁费用节节攀高,强制征拆又难以获得批准,如不尽快出台新的征拆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将付出越来越昂贵的代价,经济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4、产成品资金和应收帐款增长较快。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出现一些新变化,突出的是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帐款增长较快。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应收帐款净额27.89亿元,超过了2000年以来的任何年份。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快速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济效益,制约企业发展后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改革改制、工程欠款、土地补偿、经济诈骗等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频繁发生。1-10月,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765件次,同比上升41%。
今年后段与2005年经济形势展望
(一)今年后段走势
今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后段情况看,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和国际石油价格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四季度的投资增幅也会因后段基数增大而回落,加上四季度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 GDP增速将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GDP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经济运行总体环境继续向好。
一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随着多年来的改革和积累,湘潭市经济已步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势头较好,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心理进一步稳定,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稳步走高。
二是政策环境更有利于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的思路,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宏观调控促使湘潭市经济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发生了积极变化,这更有利于全市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国际环境继续向好。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进一步加快。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高于去年,达到4.6%。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将达到4.6%;日本经济将增长3.4%;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7%。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年GDP增速将超额实现计划增长目标,保持在13.4%左右。
(二)2005年展望
从宏观环境分析,2005年,湘潭市仍将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
首先从国际看,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将继续显现,全球经济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显示,2004年全球GDP增速将达4.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05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保持这一水平。
其次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将不断加强,政策效应所释放的能量不断增大。
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为我国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证。
二是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可能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
联系湘潭实际情况,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将和国内形势甚至全球形势较为密切相关,因此,在全球、国内经济形势向好的外部环境下,全市经济仍可望获得较快发展。近年来,湘潭市着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今年更是全力推进绩效考核和8件实事、10件实事考核,强化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均是历史上最好的,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外向型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加快发展的基础得到较大程度的夯实。特别是随着城市中心区的东移和三个中心打造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湘钢、电厂、汽车城、四大桥、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并发挥作用,湘潭经济必然快速增长。
工业:2005年是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关键实施阶段,工作力度和政策的落实都将进一步加大。其次是湘潭市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为明年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续建项目如湘机电动轮自卸车技改工程、金迪年产5万吨直接纺涤纶短纤维项目、湘铝氟化盐节能降耗项目、江南二期汽车扩产项目等今年或明年投产,形成生产能力;在一批新建项目中,湘钢500万吨钢及配套工程、湘电股份公司城市轨道车辆电机电控项目、江南汽车三期工程、凌天科技系列地温中央空调生产线、平安电器新产品开发和扩建项目等预计明年都将竣工投产,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初步估计,明年规模工业可新增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农业:中央发展农业生产和加快农民增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明年农业生产最大的有利因素,如不发生较大自然灾害,预计明年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仍然得到较快增长。但是由于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近年来最快的一年,已形成了较大的基数,故增长速度不会太快。
投资:2005年重点项目投资安排75亿元,争取80亿元,加上其他项目如房地产开发投资13亿元、小城镇建设投资5亿元,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150亿元,比2004年增长30%左右。
消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有了新的转变,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将持续升温,预计明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物价: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尤其是此次银行上调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调节作用,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物价高幅运行。受翘尾因素影响,明年物价将有所回落。
综上所述,2005年湘潭经济必然仍在快速发展轨道上运行。
[湘潭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