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迫切要求。并采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加大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对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支持、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省近百个县市铆足干劲,奋力争先。而湘潭县处于长株潭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核心区,其有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湘潭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省内经济强县为目标,坚持“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始终把经济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质量提高,自2002年起GDP增幅均保持在二位数以上,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创下了12.9%的新高,从纵向的比较,湘潭县是发展了,但放在全省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比较,湘潭县与兄弟县市仍有不小的差距。
一、从历史比较中看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湘潭县通过招商引资和县城开发,投资大幅增长,企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引发了对增加县域经济总量和提升县域经济质量的推动力量,200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75倍,年均增长28.8%;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7.4亿元,增长了1.5倍,年均递增25.6%;由于工业和投资的拉动,县域经济总量(GDP)由2000年的47.64亿元增加至70.52亿元,增长47.3%,年均增长10.2%,人均GDP达到了6262元,比2000年增加了2046元,增幅为48.5%;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5078万元增加至28009万元,增长了85.8%,年均增速16.7%。
从这四年的比较中,发现一个可喜的特点,那就是湘潭县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后二年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前二年,县域生产总值2003-2004年均增长11.2%,比前二年快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尽管有农业税减少政策的影响,但后二年的增长幅度仍旧达到了与前二年增幅的平衡,同为16.7%;而规模工业后二年增幅是前二年的2.2倍,年平均增幅达到了3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幅达43.5%,为前二年增幅的2.8倍。
二、从区域比较中看差距
经济发展区域化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特点,而在长株潭这个湖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中比较,湘潭县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004年,在长株潭区域12个县市的比较中,湘潭县的生产总值排第6位,增幅排第8位;财政总收入排第7位,增幅排11位;规模工业产值排第7位,增幅排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第5位,增幅排第1位;乍看起来,湘潭县处于中等水平,但按人均计算,湘潭县就落后了,人均生产总值6262元,排第11位,仅为12个县市区平均水平的68.4%,比2002年的74.9%少了4.5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248.7元,为12个县市区平均水平的39.6%,比2002年的43.2%少了3.6个百分点。这说明湘潭县在发展,其他县市发展更快,特别是长沙地区的“四小龙”及醴陵市,年均GDP增幅在12%以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达到了25%以上,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现实比较中树信心
俗言说:知耻者而后勇。湘潭县承认差距,但也绝不把差距当包袱,县委县政府屡施良策,紧紧围绕“提速、提质、提高”,全面实施“3581”工程,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8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创近五年新高,在12个县市区中排第6位;财政收入完成18018万元,增幅达25.9%,排第7位;更可喜的是,湘潭县规模工业增幅排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排第3位,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湘潭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投资,二是工业,所以有必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商引资中注重项目的质量,注重项目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实实在在招引那些好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使县域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要更高层次的“主攻工业”,要象联系乡镇一样联系工业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政策上扶持,在管理上、资金上、环境上做好服务,让企业“甩开膀子”谋发展。湘潭县人民坚信: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追赶,湘潭县的经济总量将会有新的突破,经济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
[湘潭县统计局 田建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