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湘潭市认真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大力加强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和工业园区建设,湘潭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老工业城市在挑战中变革
湘潭系湖南省的老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其机电业、钢铁业、纺织业、化工业等产业在全省范围优势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十年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湘潭公有制工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和严重的问题——商品市场占有率普遍下降,企业效益急剧下滑,部分企业很快进入停产、半停产状态。而那时湘潭的民营工业还发展缓慢,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15亿元,1985年至1995年平均每年仅增加9亿元左右的产值,个别年份工业增加值还出现了负增长。 “十五”期间,湘潭市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湘钢、湘机等一批在湘潭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狠抓了内部管理改革和公司化、股份制改革,不断增大技改投资;各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入改制成本对市属、县属公有制企业按出售、出租、合股等方式实行改制(目前,全市工业企业改制率达到了84%);努力建设工业园区等。由于充分利用了老工业城市的各种工业资源,注入了新的工业生产活力,打造了工业发展的新平台,湘潭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在“十五”期间,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格)平均每年增加35.7亿元。2004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27.8%,位于全省第三名。
二、“十五”工业发展成就与工业化进程
(一)湘潭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湘潭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6家,比1999年增加68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392家,比1999年增加370家;外资与港澳工业企业25家,比1999年增加2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9家,比1999年减少108家。在现有的456家中,大型工业企业8家,中型工业企业19家,小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9家。2004年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1.8亿元,比1999年增长169.8%,平均每年增长34%,比2003年增长41.2%;实现工业增加值92.4亿元,比1999年增长(可比价格)122.6%,平均每年增长25%,比2003年增长(可比价格)27.8%。
在2004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91.8亿元)中:轻工业63.6亿元、占21.8%,重工业228.2亿元、占78.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8亿元、占64.4%,民营企业89.5亿元,占30.7%,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14.3亿元、占4.9%;大中型工业企业193亿元,占66.1%;农村工业44.2亿元,占15.1%。比1999年,轻重工业的占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占比以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占比基本稳定。
湘潭品牌工业实现了做大做强。湘潭品牌工业产品2004年产量与1999年比较情况:湘钢钢材318.7万吨,比1999年增长216.6%;湘机“力源”牌大中型直流电机35.7万千瓦,比1999年增长259.2%;湘机“力源”牌交流变频电机265.6万千瓦,比1999年增长316.4%;湘机工矿电机车496辆,比1999年增长91.5%;江南奥拓轿车8215辆,比1999年增长10倍;电化“潭州”牌无汞电解二氧化锰4.04万吨,比1999年增长83.6%;湘铝氟化盐6.3万吨,比1999年增长28.6%;韶峰优质水泥137.01万吨,比1999年增长61.2%;江麓塔吊9047吨,比1999年增长156.8%;江滨高性能活塞15909万元,比1999年增长162.4%;湘机“韶峰”牌特种载货汽车11辆,1999年无;四维高档卫生洁具79.62万件,1999年无;迅达燃气具80.39万台,比1999年增长80%;平安风机6039台,比1999年增长166.9%;湘潭“飞钎”牌凿岩机5300台,比1999年增长118.2%;东信棉布508342万米,1999年无;恒盾竹品8000万元,1999年无;伟鸿肉品1.5万吨,1999年无;湘潭锅炉1225蒸发量吨,比1999年增长160.2%;湘潭化纤5.3万吨,比1999年增长217.4%;湘潭槟榔近10亿元,比1999年增长120%;湘乡皮革2020.74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223.19%;谭家山洗精煤14.5万吨,比1999年增长8倍;等等(军品未列)。
在全省规模工业比较中,湘潭工业处于重要位置。2004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98亿元,湘潭291.8亿元,占8.3%,居全省14个市、州中的第四位,占比较1999年(7.3%)提高了1个百分点。居前三名的是:长沙市701亿元、岳阳市592亿元,株洲市348亿元。2004年湘潭工业发展速度为127.7%,居全省第三位,仅落后于娄底、常德。
(二)湘潭工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期水平。
2004年,湘潭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70.3亿元,增加值116.34亿元。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看,2004年湘潭市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5.04%、43.16%、41.8%,而且二产业的升幅明显快于三产业,三产业比重比2003年则有所下降;2004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比分别为45.67%、29.2%、25.13%;2004年城市化率为40.8%。依据国家工业化的要求与标准进行评价,湘潭工业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期水平。
三、目前工业存在的问题
湘潭工业“软肋”处:一是大中型企业不多,上市公司很少。在目前456家规模工业企业中,规模上大中型的只有26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即算是在已有6个工业园区内兴办的包括众多外资企业在内的新企业,无一家属于大、中型工业企业。二是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别为19%和24.9%。三是目前优势工业产业中生产消费品的不多,生产烟、酒、计算机、摩托、高中档轿车、品牌鲜奶、装饰材料以及高档家用电器等消费热点性商品的企业几乎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万元产值的能耗为1.32吨标煤,而湘潭的为2.39吨标煤;全省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为13.4%,而湘潭的为10.1%。五是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与科研机构联系不密切,从而,创新能力较弱,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
四、“十一五”期间湘潭工业可望跨越发展
湘潭工业近几年的增长点已凸现
——2005年底湘钢公司可由300万吨钢的产能提升到500万吨钢的产能,可支撑湘潭市规模工业25个百分点的增长。
——湘潭发电公司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明年将投产发电,产能扩大了两倍,年产值将由现在的9.7亿元增加到30亿元左右,可支撑湘潭市规模工业6个百分点的增长。
——江南汽车制造公司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可望正式投产。预计连续两三年内每年可增加产值100亿元左右,对湘潭工业经济的贡献和产业链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湘潭7个工业园区建设形势喜人,它们是湘潭工业吸引外地资金(外资、内资)的洼地,是湘潭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工业园区内工业经济已获得迅猛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已有投产的6个工业园区,至2004年底共完成开发面积18275亩,入园工业企业199个,累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6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7亿元;2004年已投产的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7%。
——湘潭市重要的工业产业链正在形成,企业之间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湘潭市新材料工业园区内化工品产业链和湘潭县的烟煤开采、精洗、炼焦的煤炭产业链已经形成;湘潭市机械业与钢铁业的链带关系日趋紧密;湘潭电机集团主动联姻生产上游产品的本地中小企业,一批企业与其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电机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等等。
我们预计,三年内湘潭工业产值将翻一番。当然,经济形式多样,市场竞争激烈,变化无穷。东南部经济发达,西部大开发将要后来居上,中部地区的湖南湘潭面向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促进湘潭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湘潭市各级政府、各级领导机构的重大责任,怎样发展湘潭工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湘潭发展工业首先要稳住大型国有企业,激活民营企业,打造品牌企业。
[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