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5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 时间: 2005-10-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认真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形势发展良好,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一、2005年1-3季度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全年预测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56.1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8.5%;林业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4.3%;牧业产值29.73亿元,同比增长6.7%;渔业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33.33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1、粮食生产增势明显。今年以来,湘潭市加大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5.91千公顷,同比增长2.4%;其中:水稻总播种面积215.3千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中早稻106.46千公顷,中稻和一季晚稻1.71千公顷,双季晚稻107.13千公顷。这既是中央1号文件促成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体现,也是湘潭市各级认真贯彻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一系列重农扶粮政策,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资金等支农措施的结果。此外,今年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均较适宜,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虫害。所以,今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到156.4万吨,同比增长2.4%。

    2、牲猪养殖发展良好。今年,是湘潭市实施“千万头牲猪产业化工程”的起步之年,各级认真把握牲猪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牲猪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促成湘潭市牲猪养殖快速持续发展。前三季度,湘潭市出栏肉猪353.4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22.83万头,同比增长6.9%;牲猪存栏226.8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85万头,同比增长2%;良良、良杂猪出栏301.3万头,占出栏总数的85.3%。虽然,生猪价格在经历了近三年的持续高价运行后,从6月份开始进入回落阶段,至9月中旬,瘦肉型肉猪价格已跌至7.6-8.2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0%以上。少数管理不善的还导致亏本,但由于近几年受市场引导,种猪养殖基础量增大,生猪养殖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全市生猪出栏在535万头,同比增长8%左右。

    3、养禽业稳步发展。养殖业受去年禽流感的影响减少,人们消费增加,且市场销价一路看好。前三季度,肉鸡价格平均为8.2元/公斤,土鸡的价格为20元/公斤,分别同比增长15%和20%,养鸡的利润达1.5元/羽。在市场的带动下,养禽业稳步发展,1—9月份家禽出笼697.47万羽,同比增长3%。

    4、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今年以来,湘潭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加快“三化”进程,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质与量的同步增长。1-9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36.1%;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84亿元,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87.3%;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79亿元,同比增长111.6%;完成当地入库税4781万元,同比增长12.5%;实现招商引资3.31亿元,同比增长52.8%。

    5、农民收入加快增长。据1-3季度全市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去年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今年仍然保持了快速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即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816元,同比增加619元,增长19.4%。主要原因:一是一产业规模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增加,生猪饲养规模户增加,出售淡水鱼类数量增加,使农牧渔业的规模扩大,从而一产业的收入增加明显;而二产业收入相对下降,三产业收入增加幅度较大,基本可以弥补二产业的减少;二是务工收入显著增加。

    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大。根据抽样调查,今年前三季度湘潭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56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其中: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6863万元,同比增长4.9%;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8776万元,同比增长12%,在农户投资中住宅投资为61035万元,占农户投资的56%。主要是今年湘潭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加快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需要,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比如先锋乡就由于湘潭大学公寓的建设,拆迁了200多户农户,很多农户用此补贴建造新房,购买新家具,如此同时,也带动了基础设施的投入。

    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支持。去年以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早稻面积的关注也到了十分重视的程度,但上紧下松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还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劳动配置决定了粮食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目前来看,粮食价格再度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过多依赖于政策驱动的粮食生产乐观形势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值得深思。

    2、农资价格上涨促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非法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也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化肥、种子、农药、薄膜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民认为粮食价格的涨幅与农用物资价格形成反差,中央税费改革和粮食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利好,正被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纯农业户相对冲击更大,如碳氨、尿素、复合肥每50公斤零售分别比去年上涨6元、10元、14元,上涨幅度分别为28.6%、11.2%、33.3%。同时由于农资价格上涨,一些不法商家制造,出售假劣农资坑害农民。

    3、粮食收购价格下跌,直接冲抵了国家的种粮补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今年粮食的市场收购价格是1.43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下跌0.03元/公斤。按湘潭市去年粮食单产461公斤/亩计算,要少14元/亩,而去年种粮补贴晚稻也只有15元/亩,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难提高。

    4、大力发展牲猪后的环境污染问题急待解决。大力发展牲猪后,养殖形成的粪水粪渣,对周围的鱼塘和饮水井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生活。

    三、对策及建议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完善湘潭市的农业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养猪大户,根据湘潭市的实际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推广和扶持新兴休闲农业,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技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推介湘潭市湘莲等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度,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加快拓展农业产业化外延。采用工业反哺,三产服务等形式拓展农业生产外延,延长产业链,要跳出农业抓农业,通过农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改变农业低效的现状。由于大多数农民组织程度化低,以松散型的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很多农产品都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销售的。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才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起到农业增效的效果,而且还能使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从而,摆脱单一的粮食增收,政策扶持增收的局面。

    3、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内部结构。针对粮食收购价格下跌,只有扩大优质稻的面积,才是增加粮食收入的极好途径,因此我们应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用稻谷品质抵御市场风险。积极推广以杂交稻为主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和软 盘抛秧、频振式诱蛾杀虫、化学除草等技术,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4、经济效益和优化环境协调发展。针对牲猪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对新建猪场一律要求其做成网状猪栏和建好蓄粪池;第二,引导农民种植农作物时重有机肥轻化肥,把猪粪作肥料进行利用;第三凡是年出栏猪100头以上的户要求其建立沼气池,将肥料转化为能源。

    5、强化农业执法监管力度。在加大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的同时,坚持不定的检查、整治农资市场,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抓好春、秋两季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湘潭市统计局 黄启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