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政府重点扶持的50户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任重道远

来源: 时间: 2006-05-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4年以来,湘潭市政府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对辖区内50户有品牌、上规模的中小型工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以保证湘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湘潭市政府重点扶持的50户中小工业企业(以下简称50户企业)发展情况怎样?本文根据2005年年报资料,结合2006年一季度定报,分析50户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十一五”时期湘潭市扶持工业企业的方法和改进措施。 

    一、湘潭市政府重点扶持的50户中小工业企业的状况及基本特点 

    重点扶持的50户企业,是2004年初湘潭市政府根据企业拥有品牌产品、企业发展潜力以及企业R&D(即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等情况确定的。三年来,湘潭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资金支持及贴息贷款支持、奖励企业发展等政策,对这50户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至今,50户企业除其中1户外迁之外,49户企业发展良好,整体生产规模显著扩大: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4%;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4.7%。至2005年年末,50户企业从业人员为25751人,比2004年年末人数增长13%。2006年,50户企业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3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21.5%。单企业规模扩大势头更为明显,有的已成为了湘潭的骨干企业——2004年过亿元产值的企业15户,达中型企业规模(资产总计上4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上3000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上300人三个条件均符合)的企业10户;2005年达亿元产值的企业20户,达中型规模的企业12户。概括起来,50户企业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分布广泛,集中于优势产业。 

    1、内资企业是主体。在50户企业中,内资企业42户,港澳台资企业5户,外资企业3户。在42户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1户,集体企业3户,私营企业23户,其他15户。从控股情况看,国有绝对控股企业3户,国有相对控股企业1户,集体绝对控股1户,集体相对控股2户,其他43户。从轻重工业分组看,轻工业企业26户,重工业企业24户。 

    2、制造业企业占98%,湘潭优势产业链企业占86%。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采选业1户,制造业49户。制造业中机电制造业10户,化工业8户,纺织化纤业4户,槟榔、肉类、竹木等农产品加工业6户,制革业5户,药品制造业3户,金属制品业3户,其他的10户。湘潭工业的优势产业有冶金、化工、机电、纺织化纤、制革、农产品加工、药品等,50户企业中属于湘潭优势产业链的43户,占86%。 

    3、从区域分布看各地均有重点。从区域分布上看,市区35户,湘潭县7户,湘乡市6户,韶山市2户。

    (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发展速度。 

    2005年,50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6亿元,比2004年增长(可比价)25.1%,比全市规模工业发展速度高出6.1个百分点。2006年1-3月,50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28.6%,其中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出现了成倍增长。 

    (三)科技含量较高,品牌产品较多。 

    1、科技含量较高。2005年,50户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12亿元,占总产值的14.6%,人均新产品产值2.82万元,高出全市规模工业的0.31万元。目前,50户企业中9户企业有新产品产值,2006年1-3月实现新产品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64.2%,而同期全市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呈下降趋势。其中,增长较快的企业有湖南省怀其皮革集团公司、湖南五菱机械有限公司、湖南四维洁具公司、湖南迅达集团公司增速。在50户企业中,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或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27户,占54%,高出全市规模工业的比例38.9个百分点。 

    2、品牌产品较多。大部分企业已有了优质产品或市场畅销的产品,其中有“国家名牌产品”的企业1户,有省、部优产品的企业12户,有产品出口的企业14户。2005年,50户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6.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比全市规模工业的高出3.1个百分点。 

    (四)经济效益优势较为明显。 

    1、经济产出总量在规模工业中已有了较大的比重。2005年,50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分别17.6亿元、54.9亿元、2.1亿元、0.31亿元、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5.4%、15.1%、20%、14.8%、21.6%。 

    2、人均产出效益优于全市规模工业。2005年,50户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6.83万元,高出全市规模工业的0.93万元。 

    二、湘潭市政府重点扶持的50户中小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获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产品太少,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市场竞争成本较大而利润空间较小。 

    在50户企业中,目前只有湖南迅达集团公司生产的迅达燃具获得了“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其他一些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属于“省优”、“部优”产品,而这些产品中也少有消费热点的社会消费品。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时期,市场竞争中质量(品牌)是利器,消费热点就是相关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拥有消费热点产品品牌就拥有了最大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销售成本较大,利润空间较小,而且销路也是很窄的。因此,政府扶持工业企业要从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着手,政府要指导企业把握预期消费热点产品,要狠抓企业最好品牌的打造,要用资金重点扶持企业创新方面关键技术的攻关,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二)R&D投入仍然不足,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 

    R&D投入一般应占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企业才有基本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发展。2005年,50户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离3%的一般标准还差1.2个百分点,离高新技术企业5%的标准相差就更大了。由于湘潭的工资普遍较低,加上有的企业还根本未认识到企业中创新型人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很多企业留不住创新型人才,更招不进创新型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提高企业主这方面的认识;二是政府和企业要奖励工业技术创新出成果的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应协助企业创新成果尽快产业化,保护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小型工业企业普遍信息不灵,综合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强。 

    目前,许多小型工业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为小型工业企业提供一些在线服务,并在网上做好有关与政府和非政府资料提供者的多种链接。 

    (四)目前工业企业普遍进入低利期。 

    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国内能源涨价和大部分的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取消,工业产成品又提不起价格,从而,工业企业普遍进入低利期。2005年,50户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1%。2006年1-3月,50户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仅1110万元,同比下降11.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1.4%,同比下降了2.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1.12%,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由于利润空间缩小,部分企业生产也有所收缩,今年1-3月50户企业中有13户企业工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收缩面达26%,其中湘潭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湘潭市合力焦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值下降在三成以上。我们认为,在这段时期除企业要积极应对市场以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协助低利或亏损行业的企业渡过难关:(1)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企业的负担。(2)政府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应向工业行业倾斜。比如,对目前效益较好的房地产、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依法征税,取消既定税费优惠政策(包括文件上的和现实中的)增加对工业企业税后的奖励或反馈。(3)结合湘潭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扶持的企业进行招商,促使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拉长湘潭优势产业链,提升湘潭优势产业品位,增强湘潭工业发展后劲。(4)给50户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也应该是有标准的、附条件的。我们认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应该是:有品牌产品或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产品主要是出口或外销(湘潭以外)的企业,有关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关环保型和循环经济型企业等。同时,被重点扶持的企业应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和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当地应有必要的贡献(依照法律和政策纳税、安排当地人员就业等)。

 

[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