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判断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领导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使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局的要求。
“快”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据测算,1-9月全市生产总值304.7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第二,主要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同比增长31.6%,同比加快1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8 %,同比加快 1.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45.5 %,同比加快24.6个百分点。
“好”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业经济效益好转。进入下半年以后,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月度规模较上半年明显扩大,单月利润额均超过亿元,1-8月实现利润6.5亿元,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同比提高4.9 个百分点。第二,民生改善形势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2.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任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4.67个百分点。通村水泥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建设、扩改建乡镇敬老院建设、通电话行政村等省实事任务已提前完成。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质改造城区小街小巷、进一步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市县两级支持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对特困群体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市实事项目也提前完成任务。第三,消费市场保持低通胀格局。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第四,招商引资形势较好。据商务局统计,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0%;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0.88亿元,完成年度奋斗目标的94.5%。
分类解析
农业:湘潭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机遇,克服自然灾害影响,保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1-9月,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3.2 亿元,同比增长5%。在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下,农民保持了较高的种粮积极性,加之今年气候总体较为适宜,粮食种植面积、早稻单产和总产三项指标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晚稻也可望获得丰收。全市累计发放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贷款1.8亿元,支持21家粮食企业收购粮超过11万吨,收购量为近10年之最。牧业方面,由于从去年10月到今年上半年,猪价一直处于低迷,养猪户有所减少,加之今年夏季猪的发病率较高,生猪存栏减少,9月末,全市猪存栏217.1万头,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8%。生猪存栏的减少引发了市场猪价的上扬,9月份良种猪价格上涨到9元/公斤左右,土杂猪8元/公斤左右,猪价上涨带动了生猪补栏和出栏的增加,1-9月,全市出栏肉猪373.63万头,同比增长5.7%,但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个百分点。猪价上涨也带动了相关的牛、羊、禽、蛋价格的全面上涨,刺激了牛、羊、禽养殖业的发展。1-9月,全市出栏牛0.86万头,同比增长11.7%,出栏羊5.18万只,增长5.1%;出笼禽748.4万只,增长7.3%。全市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5.9%。
工业:进入下半年后,全市工业品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走势较为平衡,均保持上升态势,价格“剪刀差”现象虽然维持,但差距在缩小。9月,全市工业品价格同比指数为102.86%,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同比指数为106.81%,指数相差3.95个百分点,较6月份减少1.67个百分点,较3月份减少3.48个百分点。价格环境的好转,促进了工业效益的发挥。1-8月,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9.4%,降幅较前几个月继续缩小。若剔除湘钢影响,则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4%,从面上看,湘潭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增强。1-8月,全市盈利企业盈利额8.2亿元,有11家企业盈利额超过了千万元,其中湘潭电机、湘钢梅赛尔、湘潭碱业、北京瑞泰、华菱线缆、江麓机械、新奥燃气等8家企业盈利涨幅超过了三成。此外,伟鸿食品、电气设备、环球铸造、平安电器利润实现了成倍增长。1-8月,全市亏损企业65家,亏损面为12.1%,较去年下降6.5个百分点,但亏损额达1.7亿元,同比增长33.6%,亏损较多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亏损大户效益继续下滑。
工业效益看好,是今年以来湘潭工业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生产结构,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加快产品研发,大力拓展市场的结果。综合分析,1-9月湘潭工业运行特点突出:
——生产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9.1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75.7亿元,增长16.3%,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3.4亿元,增长29.1%。民营工业已基本上支撑起半壁江山。最近,经省批准,湘潭又有29家民营企业进入了规模工业笼子。
——机电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机电产业完成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40.8%,从2003年下半年湘潭提出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壮大支柱产业以来,湘潭机电产业已连续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长。今年机电企业基本实现了普遍增长,不仅湘机、江南、江麓、江滨、平安电器、迅达、华菱线缆等大中型企业的产值增长较快,离心机、莲城紧固件、广绘轴承、压缩机等小型企业也是产销两旺,考虑到煤机、风动、锅炉等企业正在改制,一批机电企业正在入园,中博会期间,机电项目成为湘潭主要签约项目等因素,机电产业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
——拓展海外市场、拓展高端产品市场见成效。1-9月,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65.2 %。其中湘钢完成27.6亿元,增长1倍,江南、江麓、江滨、四维出口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在高端产品市场上,湘潭产品频频现身。如湘机参与了北京地铁一号改造项目,签约1.8亿元;为河北承德钢厂制造国内最大功率的高隔爆型电机;新型的154吨矿山用车已试产成功;变频电机在天津大无缝钢管厂招标中击败瑞士、德国、意大利多家跨国公司。9月,我省首套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也在江麓问世。而从国家科技部传来的消息表明,今年湘潭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数列全省第一。1-9月,全市新产品产值达46.6 亿元,同比增长16.1 %,提取的技术开发费2.2 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湘钢的废水循环利用、余气发电、电化的热电联产都产生了较高的效益。湘钢还开展废渣梯级利用,选出钢渣粉、废渣钢用于烧结、炼钢,余下部分与湖北华新集团联合生产新型水泥。湘钢通过对工业“三废”进行系统控制,源头治理和综合利用,年创效益达6.7亿元。
——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也获得较快增长。1-9月,湘潭电厂产值增长24.6%,中环水务增长20.3%,新奥燃气产值则出现了翻番。湘潭电厂今年已实现了大幅扭亏,新奥燃气则大幅增盈。
投资:1-9月,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技改投资56.5亿元,下降1.8%;房地产开发投资15.9亿元,增长48.5%;基本建设投资及其他投资35.9亿元,增长13.1%。
今年投资从内部构成看,仍不乏新意:一是技改项目较优,产生的效益较好。如湘钢、电厂、韶峰水泥等一批项目建设已见成效,形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特别是韶峰2号窑技改项目竣工,不仅为完成武广铁路订货提供了保障,也为企业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湘机、江麓、江南的技改都是瞄准比较高端的产品。二是投资结构较好。农业完成投资0.7亿元,增长了3倍;制造业投资56.2亿元,增长24.2%。其中机电行业投资17.2亿元,增长48.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投资2.9亿元,而去年基数为0。三是在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背景下,资金配套状况仍然较好。今年湘潭资金来源合计122.1亿元,超出投资额的5.9%,本年资金来源较上年增加了17.2%,超投资增幅2个百分点。
消费:1-9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3 亿元,同比增长14.8%。一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迅猛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9.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批零贸易统计的商品零售总额中,多类商品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石油制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都超过了50%,汽车更是增长2.9 倍。二是餐饮业市场持续较快增长。1-9月全市餐饮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6.1 亿元,同比增长15.7 %。上档次的酒店生意较为红火,颇具农家特色的小店亦是顾客盈门。三是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改善,享受和发展型支出上升幅度进一步加大。1-9月,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居住三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了63.1%、30.5%和17.5%,增幅居八大类消费支出前三位。
黄金周双节同庆,旅游人气旺盛,安全有序。七天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旅游总收入6637万元,增长25.5%。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下历届“十一”黄金周的最高记录。特别是黄金周期间各项安全措施和应急机制进一步细化,各大景区环境和服务设施全面改善,使来潭游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外贸:海关统计,1-8月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5.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4.08亿美元,增长45.5%。一季度后,湘钢出口板、线材并重,出口量逐月提升,8月份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了4288万元的规模,1-8月湘钢出口创汇25747万美元,同比增长66.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增长36.7个百分点。此外,颜料化学、迅达集团均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1-9月,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个,合同外资1.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1.3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0.1%。到位外资主要由小项目构成,大项目只有金峰锅炉、湘电风能等几家。全市前三季度共完成内引外联到位资金70.88亿元,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到资过亿的项目有吉利九华生产基地(到资5.63亿元)和北京大唐电力投资的湘潭电厂二期项目(已到资1.6亿元)。三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项目,主要有建鑫城市广场、金湘潭商业广场、万博港企业超市、华宇国际大酒店等。
财政:1-9月全市共实现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2.53亿元,完成年度奋斗目标30亿元的75.1%,同比增长31.6%,增速较1-8月提高7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6亿元,增长40.5%;上划两税和上划所得税分别完成5.58亿元、2.59亿元,分别增长24.8%、6.4%。分级次看,市本级收入快于县(市)区增长。1-9月市本级收入同比增长38%,快于县(市)区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县(市)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韶山市、岳塘区完成情况较好,增幅分别为38%、33.6%;最慢的为湘乡市,增速为14.9%。分部门看,财政部门完成情况较好,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地税部门因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影响,累计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8.8%,增速较二季度下降了4.2个百分点。
金融:贷款稳步增加,金融平稳运行。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4.93亿元,较上月增加4.21亿元,较年初增加30.1亿元,同比多增5.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较年初增加15.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7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22亿元。从贷款的行业结构看,工业、房地产业和农业三项几乎占据了新增贷款的全部,其中房地产贷款较年初增加3.6亿元,同比多增4.2亿元,这从侧面反映了今年湘潭房地产开发投资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居民收入:1-9月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8150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74元,同比增加358元,增长9.4%,增幅较二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82元,同比增加231元,增长24.3%。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加173元。但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财产性收入均有下降。
物价:今年湘潭市场物价总水平呈小幅上升态势,1-9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1.4%,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同比上升1.66%。进入三季度后,湘潭猪肉价格创近两年来新高,鸡、鸭、羊、牛等禽畜产品价格联动上升,上涨幅度在5%-10%之间。受其影响,食品类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33个百分点。
热点透视
1、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性因素较多。一是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农民种粮带来的效益不会有明显提高。二是农资价格、农业生产费用相对较高。据测算,由于各种农资价格上涨和生产费用的上涨,光早稻一季的生产成本每亩将增加47元,增长21%。三是养猪增收效果减弱。上半年生猪价格低迷,三季度猪价刚有所回升又遭遇上疫情,据湘乡市的100户农调样本户中,18户因死猪导致空栏,养猪亏损户达到57户,亏损面高达89%。四季度猪价快速上升,但由于当前存栏减少,出栏难以快速增长,农户今年养猪收入很难有大的增加。据市农调队测算,1-9月农民人平牧业收入1387元,同比下降16.3%,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为33.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2个百分点。四是政策效应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减弱。2004、2005年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增长,是在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政策的基础上取得的,特别是政策性补贴增收见效快且直观,今年新的政策性增收力度不大。要加快农民增收,现阶段一是加强疫病防治,帮助农民加快仔猪、种猪填栏;二是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帮助农民进城务工。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平缓。从面上看,可视为高基数上的正常回落。从2003年开始,湘潭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增长46.9%,2004年增长55.2%;2005年增长58.1%,经过连续三年的快速增长,投资增长的平台已从2002年的40亿元抬升到2005年的146亿元,在这种高平台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从结构看,技改投资近两年更是连续以超过70%的速度增长,企业的投资动力得到了较快的释放,一批大项目已接近扫尾或竣工,设备采购的高峰已过,1-9月全市设备购置费用为29亿元,同比下降14.8%,故技改投资增长更难。从点上看,湘钢1-9月完成投资21.6亿元,同比下降3.3%;电厂8.1亿元,下降49.3%,两厂合计减少投资8.6亿元。考虑到目前湘钢、电厂的情况,全市今年投资增幅较缓的大趋势将不会有太大改变。从后势来看,一个新的高潮将会到来:本月广东宜华集团3亿元投资落户湘潭,重点建设省十一届运动会场馆;吉利轿车项目设备开始进场;继本月的湘潭(台湾)工业园开园后,第三届中德(湘潭)企业论坛又在准备中等等,将使后续项目不断增加。
3、财政收入结构失衡显现,税收收入比重降低。从去年开始,随着非税收入和国税收入增速的一快一缓,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1-9月,全市非税收入完成6.75 亿元,同比增长68.6 %,虽然非税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只有30%,但非税收入增量占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量的比重达到了51%,比上季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6.2个百分点,拉动财政总收入增长16.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高速增长终难持久,加强税收征管和培植新的税源较为紧迫。
4、降耗工作任重而道远。1-9月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但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仍处全省较高水平。节能降耗一靠管理,二靠技改投入,但管理难度大,投入多,资金回收相对较慢,后期工作难度会更大。
5、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顺差大幅攀升。1-8月,全市贸易顺差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长1.5倍。外汇储备大幅上升,亦有其负面影响,它使外汇占款大量增加,浪费了使用外汇进口国外设备和原材料的机会,也给后期外贸市场开拓形成压力。
决策建议
1、继续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为重点,抓科技成果转化、消化和吸收创新。大力打造名优品牌,重点培育壮大30个品牌,大力扶持2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快发展,实现湘潭制造向湘潭创造的转变。
2、切实加强节能降耗。湘潭以重工业为主,能耗较高,在资源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的形势下,运行压力较大。要加快工业企业能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做好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高附加值产业,努力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施结构节能。
3、努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点,更是缓解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发展第三产业,既要发展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还要发展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证券业以及为生活服务的房地产业、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业等;特别要重视发展现代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要充分利用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特点,联合长、株两市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一体化中快速发展。
全年预计
从国际大背景看,今年世界经济整体保持稳步增长,通货膨胀比较缓和,就业形势不断改善,石油价格大幅回落。据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国内,党中央、国务院将中部崛起推进到了实质性实施阶段,相关政策陆续出台,长株潭城市群已明确为国家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4个重点城市群之一。上半年召开的长株潭党政联席会议为长株潭联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我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13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加之“九五”、“十五”期间湘潭发展基础夯实,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全市经济已步入本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的平稳高速增长期,各方面加快发展的势头较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双双上场,三季度分别达137.33点、151.99点,分别比上期提高5.92点、18.58点,预计四季度继续向好。未来一段时间里,湘潭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也有加快发展的内在基础。
从后段情况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四季度的投资增幅将维持平稳增长,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GDP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