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抓住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呈现生产较快增长,需求保持旺盛,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GDP将达410亿元,同比增长13.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初步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展望明年,将是湘潭全面实施第十次党代会“赶超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关键之年。岁末之际,客观分析运行环境,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更显重要。
今年经济运行状况
今年以来,生产环境持续好转,农产品价格经过前面一段时期低迷后,后期较快上涨。工业产成品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涨幅倒挂状况逐渐好转,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得到较好缓解,产品市场开拓也取得较好成效。湘潭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工、农业生产均出现了较快增长。
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呈现良好态势。一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百村示范工程”来势喜人。据农业部门统计,至目前止,湘潭共争取国家和省新农村建设资金2.2亿元,自筹资金6278万元,各后盾单位落实安、帮、扶资金和物资900余万元,知名人士和企业共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全市已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805处,累计投资2.2亿元。今年全市重点对6.7万名农村学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117.1万人,“参合率”超过7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二是粮猪经济稳中有升。今年全年以粮猪为主的农产品产量平稳上升。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339.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7.6万吨,同比增长1.3%。入秋以来,猪价走出今年上半年的低迷,逐步上扬,猪价的上涨带动了生猪补栏和出栏的增加,也带动了其它牲畜价格的全面上扬。预计今年全市出栏生猪571.7万头,同比增长5.6%。出栏牛1.2万头,增长5.3%,出栏羊8.59万头,增长5.3%。出笼家禽1080.2万羽,增长3.1%。一产业增加值将达55亿元,增长5.5%。三是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快。目前,湘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8家,初步形成了荷塘食品工业园、天易农业生态工业园、湘乡皮革工业园、先锋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韶山生猪兽药工业基地等农产品加工园区。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工业总产值409.2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19.2亿元,增长17.8%,民营工业企业产值190.0亿元,增长29.4%。国有、民营工业规模呈现两分,增长基本保持同步。优势产业中,机电产业完成产值96.2亿元,增长39.6%,保持高速增长;冶金产业产值142.4亿元,增长15.3%;新材料产业产值34.0亿元,增长18.0%;医药、食品行业也保持较快增长。但化纤纺织产业产值9.2亿元,同比下降18.3%。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98%。湘钢新一号高炉投产后,带动了后续工序生产,本月钢材产量达39.3万吨,创历史新高,其销路也较为通畅,1-11月企业产品产销率达101.4%。江南、江麓等大型企业均实现了产销平衡。预计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将达170亿元,增长19.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20.5%。
在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湘潭主动适应调控要求,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努力缓解银根、地根紧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投资、消费、出口需求都得到了较好释放,“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平稳增长。1-11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8.3亿元,同比增长20.7%。技术改造投资止住了负增长的势头,1-11月累计完成投资77.2亿元,同比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投资21.8亿元,同比增长51.7%。由于年内新开工项目较多,商品房的竣工面积1-11月份为43.5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1%。商品房销售情况看好,1-11月商品房销售(包括预售)达到了14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了47.6%,实现销售额2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预计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9亿元,增长20.0%。
投资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项目的推动,其中,湘钢的1号高炉易地大修改造、宽厚板二期工程、新建5号焦炉、1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改造、湘辉PC钢绞线改造等项目当年累计投资额就达27.1亿元,占全市技术改造总投资的35.2%。湘潭发电集团的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也完成投资8.7亿元。九华经济开发区、易俗河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以及双马工业园等园区投资完成情况较好,今年四个园区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
资金来源结构变化。企业自筹资金、利用外资比例有所提高,企业自筹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0.8%,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的占比也达到了2.2%。而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的占比下降,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9%和12.7%,分别比上年减少1.0和7.7个百分点。资金来源结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湘潭的确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湘潭项目建设的融资主动性增强。
重点工程建设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任务,1-11月累计完成投资101.8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的107.4%。其中能源交通邮电项目、工业技改和园区建设以及生态旅游项目分别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65.9%、6.7%和89.9%。
2007年的重点工程建设将继续增加投资。据市重点办的计划,2007年全市拟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97个,计划投资120亿元,投资额增长26.3%。九大项目投资结构比例较2006年有了一定的调整,2007年加大了对能源交通邮电项目、生态旅游休闲项目的投入,占比分别由上年的12.4%和0.9%提高到了20.2%和2.13%,工业技改及园区建设依然是投资的重头,建设项目达21个,年计划投资54.2亿元,占年计划总投资的45.2%。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繁荣。至11月末,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5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引领市场,拉动整个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长。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87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亿元,同比增长76.9%,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量近八成,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分类销售情况看,增幅超过五成以上的有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石油制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等,汽车更是增长两倍之多。今年全市消费较往年更为活跃,主要是受以下两大因素的拉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1-11月,湘潭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9917 元,同比增长12.8%,人均消费支出 7272 元,增长13.5 %。二是节日、会展以及折扣等活动造就了一个个消费热潮,给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活力。预计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增长14.0%。
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海关统计,截至10月底,湘潭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亿美元,达7.3亿美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可超过9亿美元,这标志着湘潭对外贸易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中出口5.5亿美元,同比增长58.8%。各类出口企业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增长强劲,1-10月累计出口创汇4.3亿美元,同比增长78.1%,占全市出口份额近八成。民营企业出口逐年增长,1-10月出口7818万美元,所占份额达14.3%。三资企业出口稳步上升,累计出口4014万美元,同比增长44.9%。出口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传统市场保持强盛,新兴市场不断开拓。今年1-10月,湘潭面向韩国、美国的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0.7%和42.3%,对香港和台湾的出口更是大幅增长。此外,出口市场还延伸到了印度、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传统出口商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继续下降。1-10月,湘钢线材、板材等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93.6%,占湘潭出口比重高达66%。湘铝的氟化盐、电化的电解二氧化锰、正潭有色公司的高纯铟、韶山港越的冷冻肉等产品出口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韶山环球的井盖板、迅达集团的灶具系列出口亦接近1000万美元。湘潭县对外贸易公司作为湘潭3家外贸代理企业之一,1-10月完成出口856万美元,同比增长28.9%。
近年来,湘潭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产品研发和新产品生产力度,产品竞争力增强,海外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得以有效开拓,经济运行的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好转。10月,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亿元,单月利润额较前期明显放大,1-10月实现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11.2亿元,增长11.4%;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下降37.9%。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具体表现一是骨干企业贡献加大,进入下半年以来,湘钢月度利润均达亿元左右。到10月止,全市赢利额过千万的企业有11家,其中湘机、江南、江麓、华菱线缆、湘潭碱业、北京瑞泰、新奥燃气的利润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枯水季节,社会对火电需求加大,而湘潭电厂4号机组投产正生逢其时,电厂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1.8%,经营形势也随之好转,亏损额大幅下降,到10月止已扭亏为盈,预计后期利润将继续增长。二是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到10月止,45家市属企业累计盈利6745万元,同比增长31.8%,462家县及县以下企业盈利3.0亿元,同比增长37.9%。
目前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大型企业效益仍然不佳,湖铁、湘啤亏损居高不下,金迪化纤全面停产已有数月。二是资金占用较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35.8亿元,增长21.0%;产成品29.1亿元,增长31.7%。三是费用增长较快,其中营业费用7.4亿元,增长36.4%;财务费用4.9亿元,增长23.3%;管理费用16.8亿元,增长10.2%。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湘潭企业赢利状况将更为可观。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至11月末,全市共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收5.98亿元,增长2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93亿元,增长38.6%;上划两税收入完成6.82亿元,增长16.2%;上划所得税完成3.03亿元,增长11.4%。
——税收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税种增长有喜有忧。全市1-11月共计完成税收收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18.3%。从主要税种完成情况看,营业税增长29.2%,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57.7%,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税收收入的整体增长。与此同时,受中央对房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影响,契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为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财税收入的增长。
——市本级收入增长快于县(市)区,县市区收入进度不一。1-11月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92亿元,同比增收3.3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增量的56.5%,同比增长32.1%,高于县(市)区平均增幅6.8个百分点。五个县(市)区中,从完成预算的情况来看,湘潭县、韶山市、雨湖区情况较好,均超额完成均衡入库进度,其中湘潭县已基本完成年度预算。岳塘区基本达到均衡入库进度,湘乡市则短收1930万元。从收入增长情况看,韶山市、岳塘区、湘潭县增幅均达到30%以上,而湘乡则只有14.2%。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但支出压力仍然较大。各项重点支出保障到位,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涉农补贴发放、农村合作医疗、通村公路建设、乡镇敬老院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和公益福利水平。但与此同时,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收支平衡的难度。一方面,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增长的可用财力基本上用于满足增人增资、社会保障、法定支出等刚性支出的需求;另一方面,收入结构改变导致可用财力实际增加有限,政府调控能力并没得到实质性增强。
物价温和上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湘潭市场物价总水平呈小幅上升态势,1-11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1.6%。进入三季度后,湘潭猪、鸡、鸭、羊、牛等禽畜产品价格联动上升,上涨幅度在5%-10%之间。受其影响,食品类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33%。
受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全面增长的拉动, 1-11月,全市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9917元,同比增长12.8%。预计全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0944元,增长13.0%;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 4454元,同比增长9.0%。
金融平稳运行。1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了376.86亿元,比年初增加51.6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80.4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265.1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8.97亿元和29.68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也较多,11月末贷款余额为216.83亿元,比年初增加31.98亿元。贷款的发放依然是以短期贷款为主,工业短期贷款、农业短期贷款以及其他短期贷款占到了全部短期贷款的76.2%。中长期贷款中基本建设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都较年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技术改造贷款较年初减少了3516万元。
2007年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呈较快增长,贸易继续扩张,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快,但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1%,明年增长4.9%。
中国经济将沿着又快又好的轨道继续前行。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0.7%,预计今年增长10.5%左右。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基调是促发展、推改革、调结构、降能耗、助创新、重民生。在继续维持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作用,严控新开工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并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据社科院《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下,明年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幅度维持在10%或接近10%的水平以上。
从湘潭情况看,“九五”、“十五”以来,湘潭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形成了一批较为先进的生产能力,积累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优势领先,优先发展”政策措施针对性很强。明年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将逐步落实到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湘潭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如电网改造、输变电工程、河东污水处理厂建设、湘钢技改、九华基地、德国工业园建设及入园项目达产等,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各种有利因素正在聚合,明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较为坚实。
对明年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
新型工业化是将传统工业化任务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的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是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后发展国家(地区)跟上发达国家(地区)的现代化步伐,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步入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它强调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是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促进、带动和提升。湘潭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投入和发展,获得了较多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较具竞争力的城市,具备了较好的实施新型工业化条件,应当珍惜当前难得的机遇,努力发挥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逐渐聚积成后发优势。
1、依托科技优势和技术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湘潭境内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较强,工业经过长期发展,脱胎出了一批好的企业和产品,在厂校合作、自主研发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工业总量不太大,结构不太优,实力不太强。以致于国家政策稍有变化,市场价格稍有波动,就难以消化,这说明科技优势和技术资源还没有足够转化成为先进生产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更应集中优势力量,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解决湘潭重点领域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难题。具体措施上,可在加大科技投入,推行资助奖励,强化金融支持,提供创业帮助等方面着力。
2、从项目建设入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园区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新型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非均衡发展模式,引导一些战略性产业加快成长步伐,通过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整合产业资源,做强产业集群。具体措施上,一是拉长产品链,发展钢材深加工业,在冶金产业基础上形成钢材压延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做好“裂变”文章,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在机电产业基础上,形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矿山装备制造和电工电气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三是加快设施配套,做强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则要集中力量抓好园区建设,在完善园区设施的同时,重点抓好入园企业的达产达效。同时结合湘潭产业特点和发展要求努力拓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生产协作和配套。
二、围绕财源建设,努力加快项目建设
要实施“赶超战略”,必须突出抓好一批能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1-11月,全市新开工项目和投产项目个数分别为904个和388个,分别比上年减少232个和178个。湘潭技术改造投资中,湘钢、电厂投资即占一半,明年湘钢技改计划盘子较今年实际完成投资将有一定幅度缩减,电厂二期今年投产后,明年不会有大的建设,初步判断湘潭投资后续项目不充足,大项目较少。因此,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实施项目带动,集中精力争项目、引项目、上项目,千方百计促成更多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湘潭。一是利用我省“优先发展”措施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在湘潭延伸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优质工业项目落户,并建设一批相应的配套项目。二是建立健全签约项目领导责任制,抓好已批合同项目的落地实施,促使更多的合同项目真正转化为开工建设项目,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履约率和开工率,提高项目成果转化的实效。三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四是抓好核心重点项目,如湘钢、湘机、江南、江麓、华菱线缆等企业技改及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金刚石膜金属材料、无线数字安防监控系统生产项目的建设,并积极促成中钢集团在潭合作项目。五是帮助企业提高营销能力,促进前期工业项目的达产达效。
三、围绕推广节能技术,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力度
节能降耗是衡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标。要采取硬措施来抓好这一工作,一是抓紧节能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二是灵活运用价格、财税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产业、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如运用税收手段,支持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财政对节能的投入等。三是继续完善能源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落实。
四、努力完善财政支持机制,确保财税增收和经济增效。
加强财源建设,对不同的财源建设主体,应考虑分別采取不同的倾斜支持手段。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确定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企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各类重点项目,综合运用预算、国债、担保、财政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和引导作用,努力吸纳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进入到湘潭的经济建设领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对重点财源企业给予直接奖励。要突破重点财源企业的身份限制,从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中发掘财税增长点,可考虑市本级凡年纳税超过一定额度的企业,无论其行业构成和所有制形式,全部纳入市本级重点财源建设目标奖励考核范围。三是健全园区财税体制。体制确立上要避免“杀鸡取卵”,要确保园区经济的长远规划和长期发展。可考虑单独设立园区金库,其主要税收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均列入园区的收入范围,并全部形成园区的资金来源。
[湘潭市统计局 供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