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湘潭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两会的召开,产生了新一届的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新的领导班子将带领湘潭人民谱写建设和发展的崭新篇章。同时,2007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将推动湘潭经济跨上新的台阶。承接近年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湘潭经济呈现良好开局。
农村呈现新面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支农、惠农、助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年初组织了“五下乡”、“三送三帮”等宣传活动,编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寓中央惠农政策宣传于文娱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开展实施“百村示范工程”时,继续实施市县领导联点、后盾单位帮扶、工作队员下村的工作办法,在全市逐步建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从各乡镇机关和县(市)区直机关中选拔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由于近几年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助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加之农产品价格普遍看好,今年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早稻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150万亩左右。目前春耕备耕正在积极展开,农业部门已组织水稻种子入库量达110万公斤,农资供应部门提前充足储备了春耕生产所需的各种化肥、农药、地膜、农机及配件等。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假劣种子、化肥、农药,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工业生产实现开门红。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增加值22.67亿元,增长2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2.37亿元,增长25.1%;民营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02亿元,增长39.2%。
一是重点骨干企业整体运行情况较好。14户重点调度的骨干企业,有11户实现正增长。其中湖铁、湘铝、韶峰水泥、华菱线缆产值成倍增长,湘钢、迅达、江滨、电厂等企业增幅在三成以上。湘钢的钢、铁、材产量全面增长,头两个月实现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37.6%。电厂1-2月完成发电量11.33亿度,完成产值3.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2%、60.9%。江麓目前军品任务较足,完成产值2.62亿元,增长25.1%。韶峰、湖铁均新增一条生产线,产能放大,产值分别增长1.46倍、1.3倍。江南军品订货量相对减少,1-2月产值较上年同比下降74.3%。1-2月14户重点调度企业共完成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26.1%,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57.8%。
二是小型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由于我市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加之部分大型企业主攻主业,放开辅业,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小型企业内在成长因素不断活跃。1-2月,全市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34.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1.1个百分点。部分小型企业保持较快成长,规模迅速扩张。1-2月,已有东信棉业、胖哥食品、怀其制革等企业产值规模过5000万元,其中胖哥食品产值近亿元。
投资后势看好。1-2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86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资金来源状况较好,1-2月资金来源达17.25亿元,其中本年资金13.4亿元,自筹资金仍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占到全部本年资金来源的59.76%。投资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厂二期、四大桥东西引线等大项目已于去年年底竣工,去年同期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就达到3.59亿元。
虽然1-2月的投资暂时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后势看好,一些大的项目已经或即将上马。湘江五大桥建设已正式启动,总投资约3亿元。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主体厂房落户湘潭(德国)工业园,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为龙头的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率先拉开了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幕。该项目占地248亩,总投资2.2亿元。河东污水处理项目正式签约,是我市第一个通过BOT方式引资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环保项目,工程总投资2.7亿元。同时,今年我市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名单,国家将在资金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特殊对待。再加上全省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市工业企业将在技改投入方面有所加强。从面上看,今年我市投资增长具有良好背景,但项目实施进度则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
消费市场亮点纷呈。1-2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9亿元,同比增长15.7%,在去年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春节节日市场,亮点纷呈,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 亿元,较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7.1%。
1、餐饮业持续火爆。各餐饮企业特别针对春节推出了具有“年文化”的特色菜和主题年夜饭,以吸引消费者。在年前两个月,一些知名酒店的年夜饭就已被预订一空,许多饭店从除夕日就开始出现“一桌难求”的盛况,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今年还兴起了外卖“年夜饭”、“年午饭”、“年夜厨”等新的餐饮形式,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市区有近10%的家庭选择在饭店过年,1-2月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19.6%。
2、大型商场和超市成为销售“主渠道”。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使节日氛围更加浓郁,极大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也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根据对全市6家样板企业经营情况监测统计,春节期间6家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863.59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9%;心连心集团有限公司同比增长43%。从消费热点看,金器销售总量不断增加,品牌家电、私家小车等商品热销,促进莲城消费档次明显升级。
3、农村市场趋向活跃。农民收入提高了,对消费的需求也在升级。步步高、心连心等综合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对节日期间网点销售情况分析后发现一些县级区域网点经营业绩增势相当不错,有的甚至优于市内网点。
春节旅游红红火火。据市旅游局统计,春节黄金周七天,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15万人次,居全省第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27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9.7%和28.8%,接待人数和实现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一是红色旅游持续热销。春节到韶山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给毛主席拜年,已成为很多人难以割舍的情怀。韶山7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门票收入142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095万元,同比增长19%。
红色旅游也带动了红色旅游购物。据不完全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韶山主要商店累计实现销售额达217万元,比去年增长17%,其中毛氏红烧肉、火焙鱼、主席福寿面等有红色烙印的土特产销量喜人,逐渐成为市民春节外出的馈赠佳品。
二是自驾游火爆。据统计,韶山一日游游客占韶山总游客接待量的91%,而一日游游客中,自驾车游客又占了50%以上。年前,长潭西线高速顺利开通,使得长沙、益阳、常德等地到韶山的车程至少缩短了20分钟以上,极大地便利了省内外自驾游客。省外如广东、江西、湖北等地的车辆在韶山也随处可见。
三是短线休闲游和谐互动。位于城乡结合的湘潭农博园、昭山木山冲原生态休闲山庄以及湘乡明月山庄、湘潭县雅爱山庄农家乐等一大批环城郊农家旅游休闲设施在春节期间大展风采,接待了不少前来品尝农家餐、感受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游客。白石文化生态旅游区则抓准时机,进行提质改造,在年前完成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加的学剪纸、制作竹艺品等传统节目,受到了新老朋友的欢迎,景区还利用旅行社招徕客人的优势,与衡阳几家旅行社达成协议,把到南岳参观的客人线路延伸到紫荆湖“农家乐”,致使景区人气更旺。黄金周7天,我市农家乐共接待市内外游客超过5万人次。
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大规模。据海关统计,元月份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631万美元,其中出口4169万美元。全市1-2月直接利用外资2283万美元。
财政收支呈现双高增长。1-2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63亿元,同比增收1.61亿元,增长40.2%,较上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好开局。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3亿元,增长49.3%;上划两税收入1.72亿元,增长52.8%;上划所得税5747万元,同比下降11.9%。
税收收入整体保持快速增长,但主体税种增减幅度不一。全市全口径税收收入1-2月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31.9%。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54.1%,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更是成倍增长,三项税收合计增收逾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增量的65.1%,拉动财政收入增长26.2个百分点。营业税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平稳增长,头两个月完成6431万元,增长18.7%。所得税完成7982万元,同比下降11.9%,其中企业所得税下降13.2%,个人所得税下降10.8%。
市本级收入远快于各县(市)区收入增长。市本级1-2月完成财政收入3.15亿元,增收1.13亿元,占全市收入增量的七成,增幅达55.8%,高于全市15.6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增长不一,最快的为岳塘区,增长57.3%;其次为韶山市,增速为46.2%;最慢的为湘乡市,增速为7.3%,比岳塘区慢了50个百分点。
1-2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1亿元,同比增长34.6%。全市财政通过坚持统筹使用预算内外财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不断加大资金调度力量,有力地保障了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确保两节期间各级党政机关的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以及全市社会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
金融运行平稳。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6.71亿元,较上月增加14.82亿元,同比增长23.5%。企业存款小幅下降,储蓄存款受春节节日效应的影响较上月增加19.4亿元。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31.64亿元,较上月增加6.88亿元,同比多增4.98亿元。从分行业投向看,制造业是本月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点,本月制造业贷款增量5.02亿元,主要是投向湘钢、电机等几家大型企业。另外房地产贷款基本平稳,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
展望后期,1-2月经济的良好开局,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期工作宜注重以下几方面:
1、紧抓机遇,乘势而上。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湘潭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已经初具基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促进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市工业在产能、效益等多方面的提升。中部崛起战略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湘潭经济的发展。今年湘潭又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名单,国家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都将予以倾斜,这一机遇又给湘潭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多项机遇面前,我市应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工作进程,努力促进机遇转化为成果。
2、提升产能与降耗、环保并举。省委省政府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旨在推动科技、环保、节能降耗的工业化新模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专门的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将对市州排名前8位的进行表彰与奖励,考核体系是从产值、产能、科技、环保、降耗等全方面考核。我市的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在省内还是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的,目前的重点就是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在产能提升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节能降耗。
3、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莲城步行街、金湘潭等新商业基地的投入运营,为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消费市场打下了基础。建设北路布市原址全面关闭,原有的商户分别进驻了三桥大市场布市、红叶轻纺城、长株潭大市场以及盘龙布市,四个布市会各具特点,是优势互补,活力共存还是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在我市商业网点布局调整之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与支持,确保新增商业网点成功运行,继续推动我市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湘潭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