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湘潭市交通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民用车辆快速增加,综合运输业务快速增长。
一、交通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民用车辆快速增加
(一)2006年,交通建设全面大提速成为湘潭市交通发展的主旋律,“十一五”开局之年加大投入,加速发展,为富民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8亿元,为年计划的2.4倍,是“十五”投资总和的一半。全年开工在建项目16个,建成项目8个,已完成项目质量全部合格,大部分达到优良。2006年全市好路率达到72.62%,比上年提高了2.64%,居全省前列。
1、四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
潭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已完成,全面开工建设;长潭西线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将湘潭至长沙行车距离缩短20公里;潭衡西线高速公路用地手续已审批通过,控制性工程业已开工;醴潭高速公路2007年将建成通车。四条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3.26亿元。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0公里,按全市版图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里为2.58公里,为全省的4.4倍。还有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68.5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构成我市“三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
2、农村公路惠及百万农民。
2006年全市多增加规划内里程1300公里,村平均规划里程居全省第一。全年完成投资4.28亿元,完成通畅工程建设1485公里,为年初计划740公里的2倍,完成通达工程187.6公里,通乡公路357公里(包括进入通畅、通达计划补助的县乡道300公里),均超额完成年计划。全年新增通畅行政村426个,通畅率达49.1%以上。
3、水运发展创全省五项第一。
水路运输大投入带来大发展。铁牛埠港区一期工程3个千吨级泊位和河西中心港区3个千吨级泊位已完工,正式投入生产,河西中心港区3.5公里疏港公路水泥路面铺筑完毕并已建成通车,共完成投资1亿多元。湘潭港货物吞吐量已达到600万吨,一年达到“十五”期间的总和。港口码头投资和建设速度、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货物周转量、水上规费征收五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湘潭港已正式迈入全国内河大港行列。
(二)统计年报资料显示:至2006年末,湘潭市民用车辆拥有量(注册数)为276746辆,比上年末的拥有量增长16.3%。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私家车普及进程加快,轿车达到17845辆,比上年末数据增长31.1%。在总量中,载客汽车29496辆,比上年增长21.1%;载货汽车13559辆,比上年末增长1.8%;摩托车232117辆,比上年增长7%。另外,至2006年末全市农用运输车拥有量达到8833辆,拖拉机达到4606辆,都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二、综合运输业务快速增长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路网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加快,人流、物流的快速流通,运力结构的调整,运能状况的改善,都为湘潭市交通综合运输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输基础,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载体。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换算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为24.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为1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6.6%;水运货物周转量为7.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5%。公路旅客周转量为1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18.7%。2006年客、货吞吐量生产同步增长。旅客吞吐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共完成旅额吞吐量3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货物吞吐量增势强劲,全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930万吨,比上年增长20.5%。
三、来年湘潭市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着力点
由于目前湘潭市仍存在物流、仓储业发展滞后,水路运输受码头局限和季度影响,长途运输公司少而弱等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来年甚至以后较长时间内,湘潭市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着力点应是:坚持项目带动,推动和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公有制企业的改制,培育现代运输企业和物流企业。
[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