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发展的湘潭工业

来源: 时间: 2007-04-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湘潭市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强工富市”不动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狠抓工业优势产业发展与企业裂变发展,狠抓工业技术改造创新与品牌建设,狠抓工业循环经济与降耗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湘潭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稳增快进、效益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生产能力明显扩张,生产速度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明显增长。今年,湘潭市以下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比上年同期又有了明显扩张:粗钢达到了485万吨、钢材达到了385万吨、发电设备容量达到了198万千瓦、汽车达到了2.5万辆、水泥达到了490万吨等。由于产能的扩张和市场需求变化,今年一季度湘潭市以下主要产品产量出现大幅增长:粗钢(126.7万吨,+16%)、钢材(116万吨,+14%)、交流变频电机(142万千瓦,+34%)、水泥(58万吨,+66%)、塔吊(3823吨,+18%)、燃气具(67万台,+50%)、氟化盐(2.56万吨,+68.2%)、硅锰合金(1.5万吨,+50%)、皮革(438万平方米,+9%)、卫生洁具(21万件,+19%)等。 

    2、工业发展速度在高水平上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实现工业增加值38.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可比价)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实现工业增加值3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可比价)19.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居全省第5位,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6位。湘潭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既源于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源于湘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可比价)增长2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6%,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湘潭钢铁集团集团公司由于技改投资扩能达产,高附加值的板材占比增加,把握市场增加出口,加上钢材价格高位运行,一季度完成粗钢产量126.7万吨,同比增长116.1%,实现工业总产值39.48亿元,同比增长33.2%,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3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9.72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坯材出口30万吨、同比增长210%,实现利税4.6亿元,同比增长250%。湘潭发电公司容量60万千瓦新生产线于去年底投产,产能增加2倍达到190万千瓦,一季度实现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00%。湖南铁合金公司、韶峰水泥公司、红燕化工公司、江滨机器厂等大中型企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金迪和荣通等化纤行业企业目前尚未走出困境。 

    3、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有企业545个,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9%;实现利税总额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91%,其中利润2.67亿元,增长了3.4倍;综合效益指数达157.07%,比上年同期提高39.4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趋于优化,新型工业化特点立竿见影 

    1、所有制结构趋于优化,国有工业稳定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集体工业比重下降。 

    “十五”期间,随着大量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进入,湘潭工业产权和投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以国有和集体工业为主、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的老工业城市的格局被打破,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增强,企业积极改革与资本多元化,湘潭的大型国有企业得到了稳步发展,仍保持主导地位。其发展的显著特征是集体经济发展减缓、比重下降,国有经济稳定上升,而三资企业和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比重急剧上升。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4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6个,占全市545个企业的74.7%;在112.3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产值65.9亿元,比重达到58.7%,集体经济产值3.39亿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下降到3%,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含国有控股企业中非公有部分)的67.51亿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5.9%跃升60.1%。 

    2、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重工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行业内部优势产业呈加快发展趋势。 

    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在调整和发展中不断优化和升级。一是湘潭老工业城市的钢铁、机械、化工等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性重工业发扬光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0.23亿元,占比为18%,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92.07亿元,占比达82%。湘潭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化趋势日趋明显,这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标志。二是产业发展呈现出支柱产业+产业链=优势产业的新特征。近两年市政府按照“创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采取措施拉长支柱产业链,重点培育技术优势突出和高新技术突出的钢铁、化工、电气机械、矿山机械设备等10个产业集群,其中6个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10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2.1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2.07%,比上年同期增长28.07%;实现工业增加值2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高出所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5.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72%。

    湘潭发展10大产业集群是打造制造业中心的核心内容,在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32.5亿元增加值中,10大产业集群占比达到了87.9%。为促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市政府在实施加快发展优势产业过程中,重点扶持了市场前景看好的60户中小工业企业,促其获得了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这60户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增幅达到了37.8%,比上年同期增幅提升了11.2个百分点。 

    3、工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一致。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掀起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热潮,湘潭工业正沿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速度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湘潭的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行动迅速,率先踏上新路。如:湘潭钢铁集团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加强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方案》,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目前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如:炼焦能耗比2005年每吨下降了9kg标煤,炼铁能耗比2005年每吨下降了14kg标煤,高炉煤气放损率比2005年降低0.4%,焦炉煤气实现了零放损等等,综合万元产值能耗由2005年的2.71吨标煤/万元降到了2.50吨标煤/万元,节能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排放100%达标。江麓集团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高速增长,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7%,新产品贡献率为80%。湘潭电化集团去年底建成了环保分厂和热电联产分厂,现又投产建设环保二期工程,治理排污,污水排放量由去年的每日7200吨减少到每日1700吨,锰等化学物质排放全部达标,走出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循环发展之路等等。由于政府和企业各方面措施的实施,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实现出口交货值1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5%;综合效益指数提升39.4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高出GDP增长6.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达50%左右。按照省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湘潭新型工业化目前处于较好水平的中期阶段,今年一季度的新型工业化指数约为66.7%。 

    三、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湘潭工业虽说整体规模较大,也比较活跃,在湘潭经济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由于过去地域、理念等方面的问题,湘潭工业方面改革起步较慢,招商引资没有大的成果,老工业基地资源有些流失或没有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等现代企业缺少以致融资能力不强等等。相对广东、江浙一带来说,湘潭工业和整个湘潭经济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在长株潭地区内比较,无论从城市建设、财政收入、工业规模、工资水平等方面看,湘潭有些落后。如2006年,湘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仅是长沙的35.8%,是株洲的84.5%。 

    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这证明把又好又快发展工业,作为了各级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各级各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工程。那么,怎样才能使湘潭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呢?我们认为,要在“好”的要求下快速发展工业,要在“快”的进程中达到一个提高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环保质量、企业效益和追赶先进地区两全其美的“好”的目标。我们建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为工业减负,让湘潭工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两种循环:越是发达地区,工资消费高水平,经济状态处于良性循环;越是落后和欠发达地区,低工资消费低财政收入,经济状态处于“不良循环”,加快发展步履艰难。相对一个地区而言,具有“侵略”性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工业和旅游业,没有地区外的贸易顺差,落后地区的经济差别就不可平衡而追赶发达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湘潭,要发展要追赶,从长远看必须以工业支撑。工业要加快发展,工业必须减负、轻装上阵,必须先得到三产业的支持。具体说,政府对起步阶段的新增工业企业,对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的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政策、园区政策、民政企业政策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税费和成本,扶持其做大做强;对消费服务行业要加快发展,规范管理,让三产业为财政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也促使着高消费平衡杠杆的形成,以调节和解决贫富问题(目前社会性问题),缩小湘潭与发达地区过大的工资差别。 

    第二,要苦练工业内功,让湘潭工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朝着“强工富市”目标迈进。 

    首先,政府要从各方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和企业改革的环境,运用各种机制,打造各种平台,引导促使工业的投资,工业企业的发展。市政府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办、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的新型工业化的考核,既要有效果方面的考核,又要有过程方面内容、措施的考核,防止那种重布置、轻落实、做结果的形式主义出现,真正发挥政府推进的作用。 

    其次,工业企业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要科学第一,敢于创新,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下大力气打造品牌,连接全国市场、国际市场的消费拉动力,增强发展后劲;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引资融资,添加飞翔的翅膀;要实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既可走主体多元化道路,又可走裂变发展道路,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向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拓展延伸形成产业链;要狠抓降耗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质量和生产效益;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尊重知识和人才,发展企业文化,激励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张薇 许大跃 葛素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