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总量翻番,进入全省十强”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上半年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顺利地实现了“时间过半,经济指标超半”的目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二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县完成GDP39.7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11.5%。二三产业拉动县域GDP增长13.6个百分点。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2.8亿元, 同比增长2.6%。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优质稻普及率不断提高。早稻种植面积保持上年的水平,据测产分析,预计亩产可增加5公斤左右,早稻丰收已成定局。石潭镇今年推广优质稻8.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增长51%。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亮点。石潭香菇种植面积扩大,涟水、涓江及部份水库网箱养鱼增加,河口、谭家山湘莲基地吸引不少游客,姜畲、杨嘉桥、响水的西瓜打进了长株潭的超市,雁坪、谭家山水果基地果香阵阵,这些为农民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
三是种养业向规模经营发展。由于抗风险的客观要求,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易俗河镇生猪出栏8.8万头,其中新五丰等三家养猪场占35%。此现象在谭家山镇、石潭镇、杨嘉桥镇、响水乡都表现得比较明显。谭家山镇500头以上的养殖户21户,100头以上的养猪户90户。粮食种植也在逐渐向大户集中,谭家山镇一般大户平均种植30亩,基本上全镇每个组都有大户。
3、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进一步提升。
“主攻工业”使我县工业生产连续四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32.1%,全部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35.2%。
——上半年由于煤、锰及锰制品行业价格走高,企业生产形势看好。上半年27家煤锰资源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3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
——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贡献作用较强。上半年全县新增11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19.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
——食品、化工及制造企业增长强劲,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1.5个百分点。13家食品企业产值5.74亿元,增长31.7%;21家化工企业产值3.83亿元,增长26.7%;27家制造企业产值3.26亿元,增长22.5%。
二是工业效益进一步提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税金5748万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利润3916万元,同比增长42.9%。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39.6%,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由于产量增加、价格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煤、锰、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效益增长较快。响水的华意锰制品厂的电解二氧化锰价格由去年的1.1万元/吨上涨到1.8万元/吨,促进了企业效益提升。谭家山镇的煤价格与去年相比同期增长10%。
4、第三产业增幅较快。
一是城乡消费市场繁荣。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3.3%。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2.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出口创汇1132万美元,增长24.7%。
二是旅游业来势喜人。以湘莲文化节的启动为契机,带动了全县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上半年完成旅游收入5500万元。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故居收入增加。以响水和姜畲泉塘子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观光发展加快,吸引大批城镇游客吃住游购玩。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平稳推进。全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投资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7.7亿元,同比增长37%。重点工程建设进程顺利,上半年46个重点项目,开工率为73.9%。据招商局统计,上半年,全县引进项目31个,实现到位内资6.89亿元,同比增长21%;直接利用外资1235万美元,同比增长58%。
6、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8060万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国税收入11144万元,增长25.2%;地税收入6372万元,增长27.2%;财政10544万元,增长29.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372万元,同比增长27.8%。
7、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3元,增加622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性纯收入1790元,增长11.8%。 据统计全县外出务工达到24万人,由于工价的上涨,由去年的基本工价40元上涨至60元,促进了务工人员的收入增加。
8、板块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发展。青山桥镇以皮鞋产业为板块发展主攻方向,皮鞋企业由过去的60多家发展到162家,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一年一个台阶。花石的湘莲产业和机械产业不断巩固。谭家山镇的煤矿采掘及相关产业占谭家山企业总产值的80%,支柱作用明显。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减弱。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机耕、收割价格的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种粮的效益下降;二是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激励作用有所降低,由于发放两补方式上的弊端避免不了农民抛荒现象。
2、畜牧业生产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生猪疫病的影响,全县上半年生猪出栏111万头,同比下降2.1%。生猪存栏64.8万头,同比下降23.3%。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导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目前生猪价格维持在每斤6.3元左右。但众多散养户存在“怕养”的心理,农户养猪的抗风险能力低,在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农户无心补栏,导致存栏量和出栏量减少,全县因此减少收入近5000万元。
3、工业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拉动和支撑,以及企业存在的周边环境等问题,制约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据调查,上半年,我县部分规模工业企业仍然没有走入正常的生产轨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周边环境问题,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二是企业的融资难,由于银企勾通不畅、银行内规甚严、企业担保抵押难落实,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花石陶瓷机械厂,产品质量好,销售供不应求,企业利润可观,企业现打算再扩大一条生产线,急需资金300万元左右,因无融资渠道问题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招商引资对乡镇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据我们对四个乡镇的调查,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仅4家企业是近两年招商引资项目培养而成的规模工业企业,所占比重不到10%。说明近两年招商引资对乡镇经济贡献不明显。
5、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将影响企业生产发展后劲。上半年,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而生产性投资仅3.1亿元,仅占40.3%,而且大多是零散的投资项目。
6、板块经济的发展和启动受到政策和环境制约。主要体现为“三难”一是批地难,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对土地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土地性质,控制土地需求,提高土地价格,给正常生产所需土地的报批增加难度。二是融资难,国家先后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对于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需求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板块发展资金供应将会更加紧缺。三是处理协调难,板块发展中应享受易俗河开发区同等待遇,但因一些部门难协调而难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
三、下半年经济发展建议
1、继续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狠抓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为企业排忧解难,促使企业正常生产。二是畅通企业的融资渠道。用“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等办法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引优扶强,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撑和领跑作用。
2、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用地省、污染低、效益好”原则,招“优”商,选“强”项;同时注重巩固招商引资成果,提高招商引资对经济的贡献力度。
3、落实相关的政策优惠,促进板块经济发展。发挥板块经济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处理乡镇力不能及的问题,简化审批手续,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让板块经济发展走上正常的轨道。
4、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做好防疫、防汛抗旱等工作,确保晚稻种植面积,恢复生猪生产正常水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湘潭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