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湘潭市规模工业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8-10-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湘潭市积极推动强工富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关停"两高"企业,努力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工业经济出现快速、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1-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03.4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1-8月提高0.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明显提高。
    
    一、工业生产运行的特点
    
    (一)产销方面
    
    1、重工业引领规模工业高增长。1-9月,全市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22.5%;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1.9%。重工业快于轻工业1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6.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
    
    2、股份制企业贡献突出。1-9月,全市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4.5%,比全市平均水平快4.5个百分点,总量居各种经济类型的首位,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0%;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63.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4.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元,增长16.7%;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64亿元,增长17.1%;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6.18亿元,下降12.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9.27亿元,同比增长26.3%。

    3、重点企业制约作用明显。1-9月,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本月生产线设备检修和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产值和产量比上月分别减少3个亿和3万吨钢,致使1-9月全市的增加值增速有所放慢。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成本降低9月当月实现利润1.6亿元,比8月增加0.9亿元。湘潭发电公司因发电任务减少,上网电价降低,加上现阶段煤价仍在上涨,产值和发电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4亿元和55649万千瓦时。
    
    4、园区工业增势强劲。1-9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6.3%,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8个百分点。
    
    5、新产品产值及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1-9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8.7%,占总产值的11.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60.9亿元,同比增长11.5%,总量占销售产值的9.5%,同比下降2.9百分点。

    6、主要工业产品呈现增长态势。1-9月,在湘潭市的品牌产品中,有70%产品保持增长。如:江麓塔吊同比增长49.4%,湘机特种车增长66.7%,江滨高性能活塞增长13.2%,吉利轿车、江南奥拓轿车同比增长2.7倍。
 
    (二)效益方面
    
    1、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明显提高。1-9月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19.26%,同比提高30.72个百分点。从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来看,五项指标同比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41%,提高1.29百分点;资产负责率为66.17%,提高1.7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07次,比去年加快0.1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4474元/人,提高了38.39%。可见,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2、利税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大幅增长。1-9月全市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8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利税总额48.7亿元,增长31.1%;利润21.6亿元,增长3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及利润分别为320亿元、30.4亿元和15.2亿元,分别增长63.5%、29%和76.6%,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7.6%、71.5%和70.4%,其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提高。

    3、小型企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今年以来,在全民创业热潮的推动下,小型企业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的主要推动力。1-9月,小型企业单位数678家,同比增加15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2亿元,同比增长53.3%;利润7.14亿元,增长51.2%。小型工业企业的良好表现,为工业发展增添强有力的后劲。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工业实现了生产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局面,但也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困扰工业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亏损大户增亏严重。

    1、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湘潭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需求增加,重点行业工业品价格上涨所致。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使湘潭工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都得以优化,但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创新不足,产品生产大部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带动工业增长作用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制约,传统工业的产品结构变化不大,湘潭工业主要还靠有色金属、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2、企业间经济效益改善不平衡,亏损大户制约作用突出。企业间竞争激烈,出现两级分化,强者恒强。1-9月,湘潭市盈利企业604家,共盈利30.4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盈利额前20名的盈利企业盈利25.3亿元,占盈利企业利润额的82.2%,同比增长53%。而亏损企业71家,共亏损5.86亿元,同比增长4.05倍,其中亏损额前20名的亏损企业共亏损5.67亿元,占全市亏损额的96.8%,同比增长3.78倍。企业间效益相差悬殊。这些亏损大户成为制约湘潭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3、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亏损额持续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中亏损企业71户,同比增加8户,亏损额为5.86亿元,而湘潭电厂一家亏损额就达到4.61亿元。
    
    4、融资难成为工业发展的难题,影响企业生产和成长。资金紧缺是长期困扰湘潭市工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资金紧缺有贷款难的一面,也有企业资金占有结构不尽合理的一面。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54.5亿元,应收账款净额28.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9.8%和39%。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企业投入不足,一些企业技改难以进行,规模难以扩大,结构难以调整,成长乏力。有的企业生产难以正常进行,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三、全年规模工业走势预测
    
    从目前工业形势看,至年底湘潭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市规模工业有望实现产值850亿元左右,增加值约265亿元,增速22%,利税总额有望达到60亿元左右。
    
    四、对工业经济运行建议 
    
    1、双管齐下改善企业亏损状况。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服务力度,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亏损企业应积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使用人才、开发新产品、巩固开拓市场、提高技术等方面大胆创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使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形象都有显著的提高,争取尽快扭亏为盈。

    2、加大工业资金投入,化解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的资金制约。一是进一步协调银企关系,确保企业的优势产品和项目能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从而推进项目建设和保证企业流动资金供应。二是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企业生产和建设所必需的资金供应,使市场前景好的产品能扩大生产,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能早日投产见效。

    3、重点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坚持"抓大做强,放小搞活"的原则,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联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政府应在技改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以重点扶持,尽快把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放开搞活并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对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一批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成品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让一批企业成长为专业化生产的"小巨人"。
    
    4、继续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要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点,发挥后发优势,以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一些两高企业,使湘潭市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大对产品的技术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培植一批有产业优势的企业群体。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张薇]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