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是老工业基地,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领先城市。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至2008年,湘潭全市拥有规模工业企业777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6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800家左右,工业个体户11000户左右;共有工业从业人员22.3 万人左右,其中规模工业从业人员14.8万人; 工业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工业产值达1000.4亿元,其中上100亿元产值的企业1家,上10亿元产值的企业 10 家,上5亿元产值的企业 19 家,上亿元产值的企业143 家,并形成了以钢铁、机械与装备、军品、纺织、化工、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以大型国企为主导(占65%)和重工业为主导(占80%),以园区为重要发展平台,以清洁能源装备、电子、环保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发展突破口的工业结构与特点。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湘潭工业的影响
2008年前三季度,湘潭工业克服了冰冻灾害影响,在政府的积极引导、支持下,迎合了随后而到的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增大、价格大幅上涨,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良好效益: 2008年1-9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03.4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19.3%,同比提高30.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8.7亿元, 同比增长31.1%,其中利润21.6亿,增长30%。进入10月份,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对湖南、对湘潭工业影响突显,出口交货值大幅减少,工业产品价格普遍下降,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在湘潭,受影响较大的是钢铁业、化工业、皮革业、肉食加工业和化纤业,其中湘钢集团公司关停了一个高炉。因此,10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比9月份减少了7.1%,同比增长仅9.2%,增速比9月份回落16.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10月份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1%、-8.1%、-10.3%、-68.3%,均比9月份的增速大幅回落。
在困难面前,湘潭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和扶植,加之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拉动内需宏观政策的实施,到12月份,全市大部分工业行业遏制了生产继续下滑的趋势,基本回到了正常生产水平。以湘钢集团公司为例,由于建筑钢材价格大幅回升,原材料价格仍然下跌,因此公司将10月份停产的高炉全面恢复生产,产品结构反过来由生产宽厚板为主转为建筑钢材为主,当钢材产量基本恢复到9月的水平。1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达的45.5%,工业对地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89.3亿元,增长19.9%。虽可说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对湘潭工业来说,来得较迟,影响较轻,但对工业企业效益的挫伤是重而长期的。至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3.7亿元,增长11.7%,比1-9月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增长率回落了7个百分点;利润27.5亿,增长5.8%,比1-9月回落24.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4亿元, 增长292.8%,比1-9月增加1.6亿元。
今年1-2月份,湘潭工业生产正常,加上去年同期受冰冻灾害影响10余天工业产值基数较低,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09.9亿元,增长34.1%;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增长36.6%,如果没有冰灾影响这因素, 也增长19%左右,高出全省、全国平均增长率6-10个百分点。其中,一支柱产业增长形势喜人,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7.2%,电气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环保与矿山安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2.2%,工程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2%,药物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3%,风电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倍。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大型企业支撑,一大批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市场看好,产销两旺,在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产值较快增长,成为了拉动湘潭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主动力。如:较为典型的是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其产品种类较多,经营壮况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至2月底止,其本年产品订货值达3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交流电机、大型工矿车、风力发电机组订货增长明显。1-2月份,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7.3亿元,增长102.8%。此外,湘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4.4%;江麓机电科技公司完成总产值4,3亿元,增长104.8%;韶峰水泥有限公司完成总产值0.5亿元,增长31.6%;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总产值1.9亿元,增长111.1%等。二是园区工业助动,元月份园区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44.8%。
从历史数据看,湘潭工业走势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相关度很高,今年国家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将对湘潭工业形成强大拉动,特别是政府投资每增加1个点,可拉动经济总量增长6个点。由于有政府投资的增加,有拉动内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湘潭工业在危机中拥有大的商机。湘潭工业近年加快了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一批大型工业项目于2007年、2008年竣工达产,更是对接政策的基础,再加上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金融危机应对措施,预计今年工业生产和销售仍会维持较高水平,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7%-18%的的区间内。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一,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生产困难较多。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对湘潭中小工业企业是种严峻的考验。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有融资空间收缩,产品销路不畅,原材料组织也出现困难等,其中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受影响更为明显。所以认为,妥善解决危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首先应以“保增长”为主旋律、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扩大内需,鼓励出口等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合作协调,拓展产品销路,努力保生产企业增产,保停产企业复产,保待产企业投产;其次是“保投资”以增强发展后劲,各级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再次是指导、引导企业增收节支,积极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保企业不在危机中死亡。
第二,工业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工业企业扩产投资信心不足。自危机全面爆发之后,湘潭的投资商来访明显减少,单个客户访问率下降60%左右,已签约项目履约进度明显减少,到资项目没有增加。全市工业投资与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明显收缩:2008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6%,四季度回落到19.3%;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8.5%,四季度回落到24%。其中湘钢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江滨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四季度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仅完成计划的30-50%。造成这种状况既有资金组织的实际困难,也有企业信心的丧失。今年1-2月份全市工业投资与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下降了11%和19%。建议国家加大地区合作的引导和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地区互补,同时本地政府也要将各项引导资金、补助资金、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工业节能减排提质和大中型企业裂变发展投资兴办工业性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及进行创新产品的技改投资。建议地方政府开展对县市区、对园区、对企业的新型工业化等项目考核中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指标的权重分值。同时也建议县市区政府对下级单位的新型工业化考核不要比照省、市的指标体系综合效果考核方法,应着重于项目与实事、企业存活与增量、工业增长等内容的考核。
第三,工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节能减排是基本国策,湘潭市政府去年设立的3000万元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中,已有1311万元投入到38个节能减排项目中。但由于历史原因,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普遍面临发展压力加大,而节能减排约束加剧的窘境,尤其在危机时期,破解这种难题既有赖于地方政府严格遵循科学发展思路,加大节能减排项目投入,更有待于中央特别加以扶持。建议国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向中部老工业基地倾斜,以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破解发展与约束难题,实现危机中的“弯道超车”。
第四,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将普遍缩小,地方财政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压力。工业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危机时期,保工业企业存活是国家、地区宏观管理的关键,如较多的企业在危机中死亡或长期停产,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甚至国家的工业经济或整体经济的苏复振兴之力。那么,湘潭或湖南地方政府怎么处理财政收入减少与为工业企业减负、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财力矛盾呢?笔者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拉动内需十项政策、引导发展对接性产业的基础上,还要采取本地的有效措施。笔者建议:勇敢实践“平衡经济理论”。我们国家目前地区经济差、个人经济差很大,为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地区应有自己的发展措施。那么,地方应制定房地产业复苏的逆转攻略,营造三产业尤其是休闲、娱乐、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宽松而和谐的环境,对高消费内容的经营服务主体实行高税费、严税费管理制度,对“吉祥车牌号”、“名牌高中或大学择校指标”等许多的申请政府特殊授权的受益者从高收取费用或发展基金等,从而,既可保证财政收入以减轻工业企业负担和扶持工业企业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当前严重贫富差别社会问题。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