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9-07-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将湘乡定位为“休闲旅游城市”,这对于开发利用湘乡现有旅游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支柱产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湘乡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优势

    1、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作支撑。湘乡地处湖南中部偏东,距省会长沙约100公里,距株洲约80公里,距湘潭40公里,距韶山仅22公里,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据统计,2008年来湘乡游客总人数达60.59万。同时,长株潭又是湖南客流、商流、物流的中心,能辐射吸引省内外及海内外游客进入湘乡。而且湘乡市与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花明楼、灰汤温泉和南岳衡山等山水相连,十分有利于开展区域旅游协作,是跨区域旅游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湘乡市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进入性和便捷性。湘乡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位于湘潭、长沙、株洲“一小时经济圈”内,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等干线公路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境内航空则可依托长沙黄花机场,湘乡市距长沙黄花机场约120km、1小时的车程。

    2、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湘乡行政建制已两千多年,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湘军文化的发源地,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还是历史名人荟萃之地。三国蜀相蒋琬、元代文豪冯子振、湘军统帅曾国藩、力平新疆叛乱的“飞将军”刘锦棠、共和国军事家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与谭政、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爱国将领宋希濂、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均诞生于此,毛泽东、蔡和森曾分别求学于东山学校和湘乡二中。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湘乡市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占国家标准数的100%;21个亚类,占国家标准数的67.7%,55个基本类型,占国家标准数的35%;旅游资源单体达175处。山水生态资源中有被誉为“天下水府,人间瑶池”的水府旅游区,已入选湖南省新潇湘休闲八景,全省二十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湘乡还

    3、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湘乡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强劲上升的态势。2005年湘乡旅游人数20万,总收入0.33亿元;2006年湘乡旅游人数28万,总收入0.423亿元;2007年湘乡旅游人数38.8万,总收入0.5896亿元;2008年湘乡旅游人数60.59万,总收入0.7235亿元。

    二、制约湘乡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湘乡市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现状是有资源无景点,有市场无品牌,投入与产出都很低,主要原因是:

    1、位置不突出。湘乡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规划中发展定位是“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既然已经定位,就应该把旅游产业当作一项支柱产业去培养,突出其发展位置。目前尚未制订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中没有整体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基础工作薄弱。湘乡市旅游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或者说还处于正在探索的低级阶段,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一是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市资源的掌握、数据分析等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形成成熟的开发思路;更由于体制、权限等原因难于作为,如同摆设。二是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据统计,湘乡市旅游企业只有22个,注册资金仅11042万元,从业人员1013人,其中持经理资格证人数30人、持导游证人员25人。进入省级项目笼子的景区只有3个,成型的有品位的旅游景区(点)还没有形成;三是营销网络不健全。湘乡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渠道狭窄,方法单一。据调查,来湘乡的游客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43.9%),其次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22.6%),旅行社推荐仅占10.9%。

    3、景点建设缓慢。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要求和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要求有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湘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单一片面,没有整体推进,尤其没有把文化内涵作为旅游设施建设的重要元素;景点没有深入挖掘,许多人文历史厚重、知名度很高的文物古迹还在沉睡。

    4、体制不顺,投入严重不足。湘乡旅游业的发展体制还未理顺,目前文化旅游局只能履行资源调查和规划编制的职能,行业监管、产品营销、人才培训、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难于到位,导致景区(点)建设各行其是,旅游营销影响不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旅游项目融资困难。

    三、加快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建议

    1、提升地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把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升到与工业并重的高度,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努力使之成为湘乡市的支柱产业。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解决全市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整体宣传促销与市场开拓、旅游教育培训等方面。

    2、把握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市场化手段发展壮大旅游业。因地制宜制定湘乡旅游发展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以规划指导开发。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根据湘乡旅游资源特质,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思想情感的向往和需求。要主动融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3、以景点建设为龙头,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迅速制订好总体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是规划实施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四大精品战略。

    4、建管分离,组建湘乡旅游发展投资公司。组建由政府控股的湘乡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的主体,统筹全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为解决旅投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可把全市规划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包含景区内土地开发权整体划转给旅投公司;可把红色旅游、爱教基地、文物保护、林业、宗教等政策性项目扶植资金有效整合划转给旅投公司。

    5、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着力提高旅游产出率。要以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在旅游餐饮方面,推出湘乡特色餐饮,带动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在旅游购物方面,推出文化产品,培育书画市场,开发地方特产,形成特色品牌。要开发湘乡地方特产,如棋梓火焙鱼、壶天红薯粉系列产品、湘乡烘糕等。

    6、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旅游项目用地。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相关手续的办理建立绿色通道。要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

[供稿:湘乡市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