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与省委省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扎实推进“两型社会”与“百千工程”建设,总体经济呈现平稳回升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1、生产平稳增长
——农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9亿元,同比增长5.3 %。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全市春夏粮食播种面积164.85万亩,增长5.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53.33万亩,增长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4万亩,增长0.6%。生猪生产形势稳定,上半年共出栏肉猪220.78万头,增长5.3%;生猪存栏270.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9万头,分别增长4.7%和7.7%。
——工业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9.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较1-5月提升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两大亮点: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的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形势出现好转。湘钢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大项目投资拉动下,自5月份开始实现满负荷生产,同时通过全面抢抓市场,订单压力有所缓解,合同保有量稳步增加。5月、6月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和16.4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和1.3亿元,扭转了今年头4个月连续亏损的局面。湘电集团通过着力发展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和上两百吨的载重工矿车制造等新兴产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63亿元,增长64%,且下半年订单充足,订货已达58.5亿元。五矿铁合金6月份16座高炉全部开始生产,当月产值7310万元,累计产值3.36亿元。电化4月份一举扭转连续14个月亏损的局面,5月与6月共盈利425万元。二是园区企业成长迅速,园区工业对湘潭工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全市8大园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235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29.4%。上半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6%,同比增长23.5%,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8%。九华经济区发展尤为迅速,上半年完成产值33.89亿元,增长2.2倍。园区内企业成长迅速:吉利汽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振兴十大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迅速调整产品发展方向,由原来以生产1.8L排量为主调整为以生产1.5L排量为主,产品供不应求,产量迅速从以前的每天50台增加到200台,上半年已生产整车2.09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5.84亿元,预计全年可生产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三星爱铭数码电子抓住国际市场变化的机遇,狠抓内部管理,积极扩大生产,上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4.42亿元,预计全年可望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全创科技从6月7日投产以来,产销形势良好,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2、扩大内需成效明显
——投资增幅不断攀升。上半年全市共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35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85亿元,增长41.5%,创2005年以来最高记录。一是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显成效,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市500万以上城镇施工项目达到1183个,同比增长62.5%;本年新开工项目746个,增长19.9%;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9个。二是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1.68亿元,增长57.6%。三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5个,目前已有83个开工建设,开工率达72.2%,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85.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47.4%。芙蓉大道一期工程路基拉通,体育中心项目主体封顶,红易大道路基施工已铺开,湘潭火车站项目也开工在即。
——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在国家扩大内需以及多项刺激消费政策的拉动下,通过积极开展“家电下乡”、购物节促销活动,消费潜力得到有效激发。上半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9.9%。主要亮点有:一是车市升温。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4.6倍。二是房市回暖。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增加的态势,1-6月销售面积分别为1.61、2.8、6.92、12.77、12.14、13.31万平方米,上半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5%,是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房地产销售价格也从3月的1918元/平方米上涨到6月的2080元/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上涨162元。三是旅游兴旺。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就有231.9万人次,同比增长68.2%;实现旅游收入3.64亿元,增长73.6%。受旅游需求的带动,住宿和餐饮等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3、各项收入稳步增长
—— 财政收入创今年来最高涨幅。上半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7.3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0.93%,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财政收入增幅为10.5%,在全省排第7位,较上月前进了5个位次,这一增幅也是今年来最大涨幅,较1-5月提高11.3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59亿元,增长18.4%;上划两税和上划所得税分别完成5.67亿元、3.08亿元,分别下降2.9%和3.9%。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受金融危机以及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较为明显,上半年完成收入8.83亿元,同比减收1.01亿元,下降10.3%,但降幅呈逐月缩小之势;地税部门完成收入8.84亿元,增长18.4%;财政部门完成收入9.67亿元,增长28.4%。从级次看,县市区好于市本级。上半年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13.65亿元,同比仅增4.7%,按均衡入库进度计算,短收2530万元。县市区总计完成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长16.9%,五个县市区收入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湘潭县超收2058万元,湘乡市超收2144万元,韶山市超收252万元,雨湖区超收811万元,岳塘区超收2243万元。
——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相对稳定。上半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1元,同比增长13.6%。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1.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累计下降6.9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57个百分点,呈现逐步扩大态势。
4、资金供应得到较好改善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上半年全市共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增长45.6%;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9.4亿元。
——贷款规模超常规增长强劲支撑经济发展。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02.2亿元,较年初增加81.83亿元,贷款增量居全省第3位。上半年新增贷存比为84.11%,同比提高36.66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48.39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5.7倍,在新增贷款中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5.8%提升到59.1%。基本建设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44.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4.4%,这两者主要以项目贷款的形式投放,反映出金融对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078元,增长7.3%,增幅较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这一增幅也是自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以来最低增长水平。影响上半年以及后期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早稻单产受气候影响可能减少。由于5月下旬湘潭市持续低温,以及7月上旬连续高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据调查,湘乡山枣、金薮等部分乡镇出现了早中熟常规品种大量“空壳”现象,早稻单产受影响可能减产,但由于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增加,预计早稻总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二是生猪价格低位运行。自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4月下旬为3.7元/斤,“五一”前后为3.7-4元/斤,5月底虽然有小幅回升,但价格很不稳定,目前,毛猪价格仍维持在4.8-5元/斤,养殖户盈利甚微。据测算,今年上半年出栏一头肥猪的纯利润约为60元,比上年同期要减少800元左右。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形势不容乐观。外出务工收入一直以来是湘潭市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受危机影响,沿海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市场疲软,导致湘潭市大批农民工返乡,严重影响农民增收。据湘潭市300户农村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出务工人员为185人,而去年同期为207人,下降10.6%。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发展危机依然存在。一是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宏观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随着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逐步落实,全球经济呈现阶段性企稳迹象,但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响,国际经济持续负增长,加上美元贬值,实体经济恶化已超出预期,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宏观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投资增幅创历史新高,信贷增量远超市场预期,经济下滑态势有所遏制,但支撑力不强,消费拉动仍然不足,PPI、CPI持续保持负增长,且外需持续低迷。因此,后期全球经济的走势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尚难以判断,工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不乐观。二是部分骨干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如钢铁行业,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已达到6.6亿吨,预计今年粗钢消费量仅为4.7亿吨。特别是目前宽厚板产能已超过1亿吨,预计今年产能过剩达40-50%。同时欧美等市场的需求量大幅缩减,以及由于国内钢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外大量钢材涌入,使得后期湘钢销售形势较为严峻。又如风力发电行业,湘电集团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现在国内多地均有生产,竞争激烈,销售模式已由去年客户先交定金后生产,转变成先交货后付款,有的甚至要延期付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公司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三是企业增效空间有限。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部分企业通过挖潜增效,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手段与措施,经营情况出现好转,但由于消费市场整体需求乏力,原材料价格又出现上涨,使得企业增效难度加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6.06亿元,同比下降51.8%;其中利润3.97亿元,虽较1-5月增加2.91亿元,但仍较上年同期下降76.1%。
(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整体进展较为顺利,有力地拉动了全市投资的快速增长,但目前项目建设推进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建设资金短缺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项目建设对国省资金和信贷资金依赖过高,市场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模式的开发运用受到诸多制约,使得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重点项目如昭山景区改造、九华软件产业园等项目均因资金问题无法正常开工。二是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部分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把重点项目建设真正摆在突出位置,审批慢,服务差,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另一方面项目施工建设周边环境也不尽人意,偷盗、阻工、无理取闹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征地拆迁难度大。主要是私搭乱建、突击装修、漫天要价现象依然严重,导致拆迁成本大大增加。
(四)外需持续萎缩。由于湘潭市出口商品主要是钢材、农产品等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的初级产品,极易受危机冲击,所以尽管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外需的政策,7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但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市出口总额仍持续下降,1-3月、1-4月、1-5月分别下降5.3%、23.2%、29.6%,呈加速萎缩态势。从全市几家重点企业来看,湘钢今年以来出口量下降50%;江麓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锐减,其中民品订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86%;东信棉业下半年基本上已无订单。
三、几点对策建议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随着世界各国“抱团救市”的力度加大,特别是我国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湘潭市仍处于推进科学跨越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只要国际国内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动,我们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好各项保增长决策部署,通过努力,完全有希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乃至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建议:
(一)想方设法促农民增收。下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全力抓好生猪生产服务。一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生猪生产的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发布生猪市场信息,帮助其坚定信心;同时要加大生猪疾病的预警防治力度,帮助养殖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助推本市生猪市场健康运行,如今年5月国家实施12万吨猪肉储备政策,其中湖南9000吨计划中湘潭市伟鸿就有5000吨,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湘潭市生猪市场的不利局面。二是全力帮助农民工就业。一方面根据沿海及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市场实际情况,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能培训,尤其是进行“订单培训”;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随着湘潭市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又将吸纳大量劳务用工人员,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与各建设单位加强衔接,使本地剩余劳动力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同时要从资金、销售等方面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生产,使中小企业迈上正常的发展之路后,吸纳本地农民工就业。三是要全力帮助农民工创业。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技能和当地资源创业,同时在用地、工商登记、税费、贷款等方面给农民工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支持。
(二)千方百计助企业增效。一是要着力开发和拓宽产品市场。首先要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然后要放眼世界,拓宽海外市场,抢抓海外销售订单,逐步实现公司业务国际化。二是要着力规划合理生产,减少库存,盘活有限资金。三是要着力挖掘增效空间。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压缩产品库存与应收账款,加强成本管理。
(三)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今年6月份,全国新增贷款1.53万亿,远超市场预期,虽然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对保增长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诸多风险,许多专业人士判断,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大的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下半年信贷政策可能会“松中有紧”。湘潭市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达81.83亿元,多数银行信贷投放已超过全年计划80%,后期全市靠银行贷款的项目融资将会比较困难,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要着力优化项目建设软环境。加大对具有审批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对无故拖延和耽误项目审批与实施的部门及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部分需要省直部门审批的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加大与省衔接的力度,尽快把审批事项办下来。三是要着力优化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对那些偷盗项目建设物资、无理阻工闹事、蓄意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同时要查办和重点处理一批违章建筑和漫天要价的“钉子户”。
(四)积极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和开拓新市场,努力稳定对外贸易。2008年,湘潭市外贸依存度为19.7%,虽然出口对湘潭市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钢铁、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影响尤为突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稳定出口贸易。一是要引导企业转变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着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由拼数量、拼价格的低端竞争,向优质高效的品牌竞争发展。二是要完善出口品牌扶持政策,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出口。三是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危机影响需求严重萎缩,因此要努力开拓非洲和中东等市场,扩大出口总量。
(五)挖潜扩源保财政增收。一是全力挖掘增收潜力。财政、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全力培植新财源。抓住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和三个“示范区”挂牌成立的有利契机,加速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尽快促成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使其成为湘潭市财政增收的动力源。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厉行节约各项经费开支,坚决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考察费、公务用车费等,在这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