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动力十足 向“千亿园区”目标迈进

来源: 时间: 2010-05-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九华经济区,是湘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发动机,是湘潭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

  一、总体情况

  2010年,是九华经济区“产业集群培育年、滨江新城建设启动年、千亿工程实施关键年”,该园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全国经济向好回升的机遇,较好地完成了一季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一季度,该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96.54%;完成工业总产值28.07亿元,同比增长199.65%;实现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6.67亿元,同比增长201.80%;实现工业增加值8.98亿元,同比增长266.24%;实现财税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6.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4亿元,同比增长154.2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外资3020万美元,同比增长79.00%,到位内资6.51亿元,同比增长10.35%;完成出口创汇2205万美元,同比增长103.41%;在建项目25个,同比增长66.67%;新签入园企业6家,该园区已投产企业达到90家。

  2、工业生产加速上扬。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培育壮大三大产业集群,并初具规模。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到18家,完成产值15.44亿元,同比增长290.33%;电子信息企业达到13家,完成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55.09%;现代装备及其他制造企业达到33家,完成产值4.73亿元,同比增长75.69%。

  二是产品产销两旺。企业抓住全国经济回暖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企业实现产销两旺。3月份,该园区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108.39%。吉利汽车3月份生产整车5103辆,累计生产整车17113台,爱铭数码累计实现出口1610万美元,全创科技累计实现出口478万美元。一季度,该园区累计工业产销率达到103.50%,将极大拉动全年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三是竞争力增强。企业通过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一季度,R&D达1.56亿元,同比增长86.43%),加强校企合作,金海重工、中冶京诚、三峰数控、新天和等企业分别与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打造产学研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共有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分别是吉利汽车完成产值12.97亿元,同比增长261.64%,三星爱铭数码完成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161.04%,中冶京诚完成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93.39%;全创科技、宏大真空等22家企业产值过千万元,季度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较上年同期增加14家;有23家企业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60%以上。

  3、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一季度,该园区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有9个,累计完成投资7.54亿元,占该园区的48.21%,其中,吉利三期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仓库钢结构主体完成80%,冲压、焊装车间土地平整已完工,涂装车间桩基已完工正准备主体施工;钢材物流园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交易区一期6栋交易楼已进入装修期,外围4栋交易楼主体正在建设中,已建成的128间交易楼已被福建商户租赁一空,已有100多家钢材贸易企业注册登记;九华汽车大世界完成投资8000万元,已有1个4S店完成主体工程,正在抓紧内外墙装饰;鼎盛石油完成投资4635万元,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电气设备完成投资2205万元,正在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即将投产;金海重工完成投资2085万元,办公楼主体吊装已完成。21个列入省、市的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成为该园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促进了该园区投资的高速增长。

  二是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一季度,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含征地拆迁)投资6.38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首先是道路及场平。疏港公路拓宽、奔驰中路(长潭西线立交—九华大道北段)、九华大道北段和南段以及信息产业园内东风西路、大众西路、雅艾路三条道路已全部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和部分排水、排污管道工程,学府西路完成全部排污管道工程及90%箱涵工程。其次是配套设施同步跟进。接通了三星廉租房、英格瑞斯、和平大道供水管网,启动了杉山安置区一户一表安装和三星廉租房高低压用电工程,完成了吉利宿舍基建630KVA箱变送电、唐高支线10KV改道和杉山排污泵房用电工程,满足了入园企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用电需要。

  三是安置区建设。完成合山安置区装饰工程10栋,完成大新安置区三层主体砌筑4栋、四层主体砌筑4栋、外墙装饰工程6栋,完成大新两型安置区内墙装饰工程3栋、主体工程7栋和三层主体砌筑6栋。三星廉租房已竣工验收。同时,城市绿化、亮化提质上档,园区对外形象日新月异。三是滨江新城“1225”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该园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同步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全面启动了滨江新城“1225”工程项目建设(即建设1个公园:隆平高科体育休闲公园;建设2个酒店:黄河集团索菲特五星级酒店、湘潭祥霖公司四星级酒店;建设2所大学:湖南大学湘江学院、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二期;建设5个高当住宅区:百嘉信富瑶天下、华彩置业逸墅庄园、雄新房产九华金水湾、中国五矿九华国际和谭煤集团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72亿元,其中,水府庙项目完成投资8315万元,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百嘉信富瑶天下项目完成投资6242万元,1-4号住宅楼主体竣工,完成了二期路面工程和人工湖等工程;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二期完成投资1063万元,2栋教师公寓楼正在砌筑承台、另外3栋正在浇筑屋顶。

  4、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

  一是坚持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一季度,该区实际到位外资3020万美元,同比增长79%,到位内资6.5亿元,同比增长10.35%,新增签约入园项目6个,确保了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坚持产业链招商。围绕壮大三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先后引进了志通汽车、四川恒宇离合器、浙江利欧集团、长沙山水泵业、沈阳人和机械等好项目。

  三是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实施多元化招商。首先是先后与香港东辉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新曦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富亿帕杰建筑节能涂料有限公司、东莞龙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洽谈,涉及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节能材料、现代物流等多个产业。其次是策划包装湘江风光带、沪昆高铁站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与大企业、大财团进行招商洽谈合作。

  5、财税收入快速增长,融资渠道不断增强,资金运行平稳。

  一是财税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该园区实现财税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6.99%,其中国税入库8291万元,同比增长290.9%,地税入库2751万元,财政8122万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吉利汽车累计上缴税收7009万元,对该园区税收贡献率达到63.48%,同时,还涌现了恒润高科、中冶京诚、地通汽车、时代软件、东晨汽贸、嘉富房产、华源港口、华彩置业、中孚房产等税收过百万元企业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8家。

  二是融资渠道不断增强。首先是狠抓融资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九华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保障银行融资对九华的实力评估,并与省农行、市农发行、商行、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等商业银行进行衔接,抓紧做好信贷的评估和抵押资料,一季度,共从商业银行融资3亿元。其次是按国家发改委要求,做好10亿元九华市政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审计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二季度发行成功。第三是积极搭建银政平台,为园区企业筹集建设资金1.22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在该园区也反映了工业经济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因市场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大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2、由于园区处于启动加速期,产业配套及服务设施还不完善,企业在园区内生产性、生活性配套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需要。

  3、企业资金紧缺,融资渠道不宽,重要产业集群项目引进困难,优惠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到位。

  4、在湘潭,原有发展工业的“用人优势”已逐渐减弱,电子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技术工、普工困难的“用工荒”问题也已出现(招大学生容易,招其他工人难)。

  因此,政府在扶持园区经济发展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应继续安排园区平台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工业发展服务平台。从而,促进《湘潭九华 “千亿园区”实施方案》顺利实施,九华2015年实现千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

  二是吉利集团于3月底成功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后,吉利集团有意向将沃尔沃汽车生产基地放在湘潭九华,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年生产销售规模可达20万辆,年产值可达600至800亿元,年创税可达40至50亿元;同时按1:1整车与配套零部件企业比例配套引进与生产测算,还可带动上千亿元的零部件工业生产规模。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工业总产值至少可达1000亿元以上,税收可过60亿元以上。沃尔沃汽车产业集群所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巨大,无疑将给湘潭乃至湖南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为此,建议政府做好此项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基础建设、行政服务工作。

  三是为保证园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策略。建议巩固和加强相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工业“四大优势”:

  ①提高非工用地出让金,减少工业用地出让金,保证更多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用地优势”。

  ②调整、规范、增强湘潭的职院、技校服务职能(目前这些学校大多是为沿海企业定向培养技工、普工,或者以承诺推荐到沿海地区企业就业为招生吸引力,同时学校也是两边收费,效益良好),正确引导人们教育投资的理念,必要调整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不要过于追求高考本科录取率),同时稳步提高基层劳动者的报酬,从而,保证湘潭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工业的“用人优势”。

  ③加强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和服务方式转变(如电力部门计划性的园区设施长时间维修,可由上班日改为节假日),有效控制电价的快速增长,保证湘潭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工业的“用电优势”。

  ④增加三产业(尤其是高消费服务行业)的税收,控制财政压力带来的工业税收的增长(湘潭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其他中的贸易餐饮业、高消费服务业的贡献率是很低的),保证湘潭发展工业的“企业轻负优势”。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李立武]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