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市场生猪价格一改过去高位运行态势,开始调头向下,并逐步走低;广大养殖户由于生猪价格的下降,收益空间不断遭到蚕食。近几年来,湘潭生猪养殖的结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规模养殖的比重逐年增加,其自身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得到了较好的表现。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己达到6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对此,湘潭市农调队于六月下旬针对全市部分生猪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从饲养成本、收益及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加以调查分析,以求达到对当前全市生猪生产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市生猪生产在其价格大幅走底,饲养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养殖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明显受挫。调查资料反映,上半年生猪每公斤平均价格为9.60元;出栏一头肥猪的纯利润由去年的61.93元下降到今年的-69.82元,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收益出现负增长。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湘潭市的生猪生产大县湘潭县和湘乡市进行,未端样本为20个生猪规模养殖户,每个县各10户,调查数据从养殖户日常记帐资料采集。
1、生猪存、出栏大幅增长。被调查户上半年共出栏生猪1974头,比去年同期的1478头增加496头(下同);存栏生猪3865头,增加424头,生猪存、出栏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饲料价格走高。饲养生猪的主要原料除豆粕由去年同期平均每吨3544元降至今年的3409.38元,降幅3.8%以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上半年,玉米、麦麸、预混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由去年平均每吨的1673.0元、1610.5元和5371.7元上涨至今年平均每吨的2141.39元、1878.67元和6164.06元,每吨分别上涨468.39元、268.17元和792.36元;涨幅分别为28.0%、16.7%和14.8%;每公斤混配饲料为2.58元,增加0.33元,涨幅14.7%。每50公斤出栏生猪需精饲料费402.48元,增加63.98元,涨幅18.9%。上半年出栏生猪头平重134.93公斤,需精饲料399.83公斤,增加精饲料费用165.24元。
3、收益负增长。上半年出栏肥猪平均价格为每50公斤480.13元,同比减少23.64元,减幅4.7%;出栏平均重量为134.93公斤,同比增加6.83公斤,增幅5.3%;每头出栏生猪主产品产值平均为1295.69元,同比增加5.04元,增幅0.4%;每50公斤净利润由去年的24.13元下降到今年的-25.83元,净减利润49.96元,减幅207.1%;每出栏一头肥猪的纯利润由去年的61.93元下降到今年的-69.82元,每头净减纯利润131.75元,减幅212.7%。
二、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在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却持续下跌和低位运行,虽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具体来说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失衡造成的,而疫病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1、供求关系失衡。供给方面: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的刺激下,养殖户纷纷加大养殖力度,提升自繁自育能力,导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明显偏高。仔猪、育肥猪数量不断加大,市场供大于求比较明显,生猪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猪价下跌,存、出栏生猪数量不降反升的原因体现在:(1)近几年来全市能繁母猪数量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以及一段时间内仔猪价格的坚挺,收益的增加,市场能繁母猪保有量逐年增加;(2)部分养殖户为了享受到生猪补贴,在去年底生猪补贴点数日期前大量购进仔猪,使得今年生猪存、出栏数出现偏多的现象。如湘乡市东郊乡李其英在去年11月份购进400多头仔猪与自有生猪数量一起达到500头以上的养殖规模,今年上半年出栏数量陡增到450头。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出栏肉猪223.45万头,增长3.7%。生猪存栏275.48万头,增长0.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8.74万头,同比基本持平。需求方面:(1)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信心明显受挫;(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在潜移默化中正发生着相应变化。2000年以前,国内居民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为80%左右,目前,这一比例已降低到60%左右,据对沿海城市生猪屠宰场日均宰杀量统计,目前,猪肉消费量比几年前的高峰期普通减少15%左右。
2、生猪疫情的催化。生猪养殖是个高风险行业, 时常会受到疫情灾害的侵袭。口蹄疫疫情爆发,使养殖户恐慌心理加重,随即出现补栏降低、提前出栏等现象,短期内导致生猪供给量增加,这是年初猪价下降的主要因素,加之群众心理上蔓延着对口蹄疫的恐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导致其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3、政策因素的推动。(1)2009年6月份,为控制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国家启动三级响应,增加猪肉储备。去年增加的储备猪肉到期,并逐步投放市场,市场上猪肉供给量形成堆积,导致生猪价格下滑。(2)每年年底是畜牧部门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落实到位,对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发放资金补助前,核实生猪养殖户基础数据的时点。生猪养殖户为在数量上符合规模化养殖300头—1500头的标准,普遍以压栏方式来等待畜牧部门的点数核实。核实完毕立即放量出栏,也就是到了年底或第二年年初的时候,而此刻正值生猪疫情爆发之时,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
4、养殖户日趋理性。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竟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生猪价格的几起几落,大部分养殖户已基本掌握了如何去直面这样的价格波动周期,他们的生产理念已日趋成熟,投资已变得较为理性,这也是为什么长达一年多的猪价下跌探底过程迟迟不能结束的原因之所在;因为,保持适度的生猪存栏,将来总有云开雾散之时,到时总不至于弹尽粮绝,虽不说赚得盆满钵满,但也不至于输得血本无归。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猪价低位俳徊这么长时间,生猪存、出栏数迟迟不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
三、猪价下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从全市农民收入结构加以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整个农民收入结构占有较大权重,而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依靠牧业收入支撑,从湘潭情况看,也就是取决于生猪养殖的收入;最近几年全市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5%左右,可以说,由于生猪养殖收益的下滑,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速。
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牧业收入的减少,造成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2150.95元,下降0.1%,其中:人均牧业收入1369.08元,下降4.6%, 影响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下降1.4个百分点,对全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生猪产业事关全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将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积极落实生猪产业发展政策。(1)进一步完善国家储备制度,继续启动冻肉收储政策,有关部门、养殖加工企业要积极贯彻国家调控预案和省实施细则要求,全力完成冻猪肉储备任务,稳定市场生猪价格。(2)建议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户、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扶持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担保标准,降低贷款门槛,为生猪养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渡过当前的困境。
2、加强疫病防控,强化相关措施。生猪疫病问题仍然是影响养殖信心的重要因素,当前,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已结束,当前即将进入高温季节,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引发各种动物疫病,加之生猪价格不好,部分养殖户防疫意识淡化,很容易导致疫病发生。建议畜牧兽医部门加大疫病防控力度,指导养殖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突出抓好集中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镇、村动物防疫员应密切关注本地养殖户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尽快处置,确保生产安全。进一步强化检疫工作,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生猪运输检查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生猪及产品上市。
3、坚定发展养猪业信心。(1)加强信息引导,对养殖户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稳定养殖信心十分重要。准确把握产销动态,加强生产形势分析预测,特别要加强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监测和信息引导,妥善做好能繁母猪保护工作,不能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出售、宰杀或粗放饲养管理能繁母猪,防止发生大量非正常淘汰母猪现象。(2)抓住生猪价格低迷、饲料价格处于高价位继续上涨可能性不大的时机,合理调整生产结构,适当补栏仔猪和优良后备母猪,稳定生产能力。(3)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发布生猪生产行情,提供准确市场信息,稳定养殖户信心。依托全市生猪生产的自身优势,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的“现货中远期交易”平台,正确引导养殖户加入期货交易,锁定未来生猪价格,最大限度化解市场风险因素。(4)继续大力推广应用节本增效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重点推广生猪高效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发酵床养殖等技术,努力提高生猪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
五、走势预测
当前,由于疾病造成的提前集中出栏早已结束,而被动压栏也基本消化,综合看来,目前猪价已经基本探底。下一步影响猪价的因素也就变为:由年初补栏造成的后期生猪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对猪价的影响。根据养猪周期,这意味着8月份之前的商品猪供给都不会减少,直到8月份,生猪存栏结构可能调整到合理区间,生猪价格将因供给关系变化真正反弹。具体来看,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好转、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和市场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生猪产业后势仍呈向好态势。预计6月份以后,生猪价格将逐步在波动中小幅回升,8月底至9月初,生猪价格将处于盈亏平衡点上下徘徊,第四季度特别是国庆节以后,市场生猪价格将回升到盈亏平衡点上轨,生猪生产进入新一轮盈利期。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唐鹤庭]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