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湘潭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来源: 时间: 2010-10-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战略目标,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产业向好、需求走强、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稳健向好发展态势,年度目标有望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9.6万亩,较上年增加7万亩;早稻虽因天气影响单产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但总产持平。晚稻前段时间受寒露风天气影响可能出现颖花空壳,但总体生产形势仍然较好。1-9月全市共出栏肉猪342.95万头,同比增长3.8%。目前生猪价格稳步回升,收购均价为12-13元/公斤,同比增长10%左右,如无疫情影响,生猪出栏头均可盈利200元左右。农业产业化保持较快发展,1-9月实现农业产业化产值204亿元,增长36%。二是工业生产高位运行。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7家,同比增加 55家,1-9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11.18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增加值309.34亿元,增长23.8%。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突出,1-9月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35.2%,其中纳入月报统计的16户重点骨干企业产值除氟化学盐小幅下降外,其余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16家企业共实现总产值412.31亿元,增长35%。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均呈稳中求快的发展态势。1-9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幅较上半年提升3.1个百分点。

  (二)社会需求继续走强。一是投资增长高位趋稳。今年全市129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109个,开工率为84.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189.3亿元,为全年计划的78.9%。1-9月,全市城镇以上新开工项目1061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386亿元,同比增长21.7%,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由去年同期的2842万元扩大到3638万元。新开工项目中,计划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同比增加7个;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增加2个。1-9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6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7.23亿元,增长35.3%。二是消费需求受省运及双节带动呈现较快增长。金九银十,全市通过举办省运会、残运会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市场,加之中秋、国庆双节效应,9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3%,1-9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8亿元,增长18.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业受省运带动明显,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3.6%。“十一”黄金周旅游火爆,红色游、乡村游成为本次黄金周的热点。七天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5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5.6%;旅游总收入达到3.64亿元,同比增长48.4%,创历史新高。其中十月四日,韶山共接待游客8.29万人次,创下了单日旅游历史最高纪录。房地产销售在经历近4个月的低迷后,9月份出现大幅增长,当月房地产销售面积达34.47万平方米,比前三个月销售面积之和还要多,比上年同月增长3.2倍。销售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近来全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迅速,人们担心本地房价亦会上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购房意愿强烈;另一方面是本月城郊房产下的华雅花园楼盘开盘,由于该楼盘地处湘钢附近,价格适中,湘钢职工团购量较大,当月楼盘成交量达10万平方米。9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达2948元/平方米,1-9月为279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50元,增长30.7%。三是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来,随着电化、迅达、伟鸿、五矿铁合金等企业出口的进一步恢复,以及湘钢出口的进一步稳定,全市出口需求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其中出口5.55亿美元,增长46.2%,增幅较上半年回升31.4个百分点。

  (三)运行效益明显提升。一是工业企业效益显著好转。1-9月,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2.09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利税总额45.97亿元,增长26.4%;其中利润26.09亿元,增长63%。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9%,亏损面也较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1-9月,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9 %,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1-9月,全市共实现财政总收入56.8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6.31%,同比增收16.11亿元,增长39.6 %。分级次看,市本级完成情况更为突出。1-9月,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32.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2.92%,增长56.4%,增速超全市16.8个百分点。县(市)区合计完成24.42亿元,增长22.1%。在规模和增幅上,市本级都远远高于县(市)区。高新、九华、昭山三大园区财政总收入为11亿元,已占市本级的1/3。三是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物价上涨温和。1-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995元,增长12.4%,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为13384元,增长11.9%,增幅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累计上涨2.5%,其中占CPI重要份额的食品类价格上涨3.3%,居住类价格受自来水价格上调和房屋装修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上扬8%。四是就业总体形势较好。1-9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7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5.4%;失业人员再就业2.07万人,完成109.1%,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8012人,完成114.5%;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购买公益性岗位1115个,完成111.5%。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战略性产业发展来势较好。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四大战略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1%、20.3%、33.1%、82.2%,共计实现增加值197.81亿元,增长27.6%,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63.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能源、环保装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幅达五成以上。二是园区经济发展迅速。至9月末,全市8大工业园共有企业948家,其中投产企业645家,同比分别增加147家、134家。1-9月,全市园区共完成投资161.63亿元,同比增长71.6%;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78.35亿元,增长71.9%;实现财税收入17.24亿元,增长61.1%。其中5个省级以上园区1-9月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37.63亿元,增长33.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3.6个百分点。其中九华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6.2 %,高新区增长39.2%。三是技改投入力度较大。1-9月,全市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15.73 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8.8%,同比增长31%,拉动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个百分点。四是资金供应良好。1-9月,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9个,同比增加36个;实际利用外资到位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21.41亿元,较年初增加85.69亿元,其中工业短期贷款增加41.96亿元,占贷款增量的49.0%。

  尽管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工业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是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上年基数的影响。去年全年工业经济呈现 “低开高走”态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今年后期工业下行的压力。二是资金占用增长较快,制约工业企业整体效益提升。1-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帐款为107.62亿元,同比增长54.6%;产成品资金为45.95亿元,增长9.07%。全市两项资金占用较去年同期增加35.84亿元,相当于全市今年新增贷款的41.8%,新增工业贷款的85.4%。资金占用的增加,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影响企业生产的发展。三是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宏观措施。特别是8月份,国家工信部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全国超过2000家企业面临淘汰落后产能,此项政策虽只涉及到全市少数企业,直接影响不大,但由于我市工业产品是以大路商品为主,后期工业产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为突出,制约全市投资进一步提速。今年来,由于国家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收缩信贷投放等宏观政策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紧张,今年全市安排的129个重点项目中有19个项目受到资金因素影响。

  3、经济发展外部环境面临的变数较多。国际方面,在经历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之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国相继走出衰退,出现复苏。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刺激政策负面效应的显现,部分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匮乏,加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较长的过程。国内方面,今年来,虽然工业、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高位运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但当前结构调整难度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消费需求拓展空间难度增大,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通胀的压力明显增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期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二、后期走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总的来说,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要大于挑战,后期支撑湘潭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条件较多。工业方面,随着调结构、转方式逐步深入,四大战略性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随着湘钢、湘机技改、吉利三期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重量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工业增长的后劲将更加夯实;投资方面,随着四季度黄金施工季节的到来和全市各级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投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消费方面,省运会召开的后续效应对全市消费的增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因素判断,后期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2%以上。

  为确保全年目标全面完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新型工业化,扎实抓好工业生产及相关工作

  一是要加强工业企业生产调度。目前,在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55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141家企业累计产值出现负增长。当前要加大对这些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深入企业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快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二是搞好产品销售。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抢抓海外销售订单。三是要加强企业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采取有效措施压缩产品库存、减少应收账款。四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政策,务求落实,创造和完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软硬环境;另一方面要从突破核心技术和推进产业化两方面入手,结合湘潭产业基础,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在资金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

  (二)咬定投资目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一方面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加强银政银企间的沟通与协调,跟踪落实全省银企洽谈项目、市银企对接项目签约的贷款;另一方面要利用湘潭良好地域和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到湘潭投资;同时,要大力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健全相关措施,彻底解决民间资本“有钱难投”和“有钱不敢投”的状况。二是妥善处理征拆安置问题。征拆安置难这一问题很多项目都涉及到。后期建议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和调研,制定科学合理征拆安置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由于征拆安置引起项目推进难问题,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和漫天要价的“钉子户”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三)增强责任意识,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1-9月,全市冶金、建材、化工、火力发电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为491.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6%,高耗能行业的较快增长,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和GDP增长,COD新增量过大给我市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增加了不少压力。节能减排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当前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节能减排意识。首先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责任,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然后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节能步伐。当前,要抓住国家连续出台强硬措施淘汰落后产能这一大好环境,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高耗低产高排企业的不利影响;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推进技术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的改造,逐渐缓解当前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三是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要从增量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限制审批这种“两高”项目。在招商引资方面,引进具有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从而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盲目扩张,有效控制能耗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的增加。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刘敏 蔡和清]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