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持续攀升及上半年走势

来源: 时间: 2011-05-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前4个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进一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创新企业发展思路,加快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一、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基本情况

  1、综合效益指数持续攀升。1-4月,全市综合效益指数为269.67,同比增长46.6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1.44%,同比增长3.2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60%,同比增长10.7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6.6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86次,同比增加0.3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43%,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8.92%,同比增长1.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4月,全市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6192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9886元/人,增长27.69%。而今年1-2月和1-3月,湘潭规模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233.74%和241.87%,同比分别增长39.56、41.22个百分点。从1-2月、1-3月、1-4月湘潭规模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对比来看,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说明湘潭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2、小型企业盈利明显,大型、中型企业持续亏损。1-4月全市小型企业实现利润11.04万元,同比增长114.16%,占全市利润总额的68.83%。其中:湖南湘钢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61.85%,实现利润6283万元,同比增长148.29%,获利位列全市小型企业之首;紧随其后的是湘潭龙畅集团湘潭洁净煤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亿元,实现利润3008万元。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分别实现利润1.47亿元、3.53亿元,同比分别净亏损7520万元、4546万元。其中: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亏损1.29亿元,排全市大型企业亏损之首;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亏损1880万元,排全市中型企业亏损第一位。

  3、三大行业盈亏各不相同。今年以来,由于原煤,矿产资源等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使采矿业的盈利受到限制。1-4月,全市采矿业实现利润6521万元,同比增长15.8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实现利润5403万元、633万元、47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13.73%、89.16%。受宏观调控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数的影响,制造业则出现盈亏不平的现象。1-4月,制造业实现利润16.54亿元,同比增长48.64%。其中:获利排在首位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84亿元,同比增长60.99%,占制造业利润的17.20%;受季节性影响,持续亏损的行业是饮料制造业,亏损1527万元,同比净亏损331万元;湘潭的主要工业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9042万元,同比下降53.93%,净亏损1.06亿元。受电煤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严重,1-4月,该行业亏损1.15亿元,同比净亏损8858万元。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持续亏损,亏损额达1.27亿元,同比净亏损8994万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净亏损302万元,只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扭亏增盈。

  4、县(区、市)属企业扭亏增盈,省、市(州)属企业稍有滑坡。1-4月,全市规模企业利润中,县(区、市)属企业实现利税6751万元,同比增长10倍,其中:利润2761万元,实现了扭亏增盈,同比扭亏增盈3807万元;省属企业实现利税4.90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利润2.28亿元,同比下降2.32%;市(州)属企业实现利税4.96亿元,同比增长22.41%,其中:利润2.22亿元,同比亏损8178万元。

  5、县(市)区生产经营效益不平衡。1-4月,县(市)区企业效益同比均有所好转,效益明显回升。雨湖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46.77%;岳塘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6528万元,同比增长51.77%。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分别为22058万元、27926万元、402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7.24%、267.99%、12.97%。县(市)区利润增幅排名依次为湘乡市、湘潭县、岳塘区、雨湖区和韶山市。除韶山市利润增幅低于全市外,其他4个县(市)区利润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6、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增加。1-4月,全市亏损企业20家,比去年同期减少40家,同比下降66.67%。1-4月,全市规模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460万元,同比净亏7241万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为17424万元,同比净亏10618万元,国有控股企业亏损明显加剧。

  二、规模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上半年预计及建议

  纵观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即有好的一面,又存在较多不利因数。如:(1)国家宏观调控仍将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冶炼、钢铁行业近期内效益暂时难有大的好转,甚至有可能持续走底;(2)融资和贷款难仍将困扰企业发展;(3)能源价格因素一时难以缓解;(4)交通运输亟待改善。但有利条件仍占主导:(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控制机制和调控手段逐步完善,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产经营良性发展;(2)政府融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机遇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断促进全市的企业保持较快发展;(3)企业加大的投资和技改项目将为企业进一步赢得利润空间,节能增效;(4)随着扭亏增盈工作的深入和加强,部分企业将清算债务,强化机构,在短期内摘掉亏损,扭亏为盈;(5)5月6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将拉动全市工业较快增长。

  根据上面分析,随着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和重点企业的调度,预计上半年工业生产形势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效益将会继续走高,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30%。但要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仍需努力。

  1、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措施,合理优化湘潭产业结构。2011年是湘潭“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起点阶段,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加快推进湘潭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湘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按照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流动,走科技创新创业之路。在继续保持必要的投资强度的同时,增强消费拉动作用,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

  2、应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努力提升创新型经济水平。湘潭是老工业城市,过去规模工业经济一直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规模工业企业长期以来主要靠加工和半成品为主,与长沙、株洲相比,完全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上市公司太少,出口商品不多且附加值不高。而且这种外贸模式正受到反倾销、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制约,其持续增长难以为继。因此,建议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创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品牌和产权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做到以“高、新和质”取胜。

  3、加快建设“两型”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努力在节约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环境中求壮大,在推进循环经济中求生存。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重点抓好冶炼、发电、建材、化工、造纸等重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盘活土地存量,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绝对量和增长率。

  4、加强煤电油运调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由于电煤价格持续上涨,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峰谷丰枯电价降低了实际结算电价,影响发电企业收入;发电机组实际利用小时低于设计利用小时,单位发电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湘潭火电企业亏损加大,加上季节性影响,拉闸限电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在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的同时,建议想尽一切办法合理调度煤电油运,确保企业趋于正常生产状态,从而,确保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