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湘潭交通运输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用于交通基础建设的资金达75.9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核心组成部分的交通区位优势初步凸现。根据正在制定的湘潭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不含铁路和航空),“十二五”期间,湘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为“十一五”期间的3倍以上,超过230亿元,到“十二五”期末,湘潭的交通运输网络将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处领先地位。
一、湘潭“十一五”交通建设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湘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湘潭交通运输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湘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9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公路密度达到155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行能力显著增强。
1、公路建设成绩斐然。长潭西线、潭醴、韶山三条高数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潭衡西线、长湘高速建设进展顺利,益娄、长韶娄高速即将开工;韶湘线等5条干线公路进展顺利、基本成型;芙蓉大道一期和红易大道如期竣工通车,芙蓉大道二期(东二环)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里程总计6881.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54.2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097公里,通畅行政村达1545个,全市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5.1%,全面实现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2、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投入2.46亿元,完成了铁牛埠港区一期、河西中心港区、寒鸡港铁矿石码头二期、湘潭电厂二期等8个千吨级泊位建设,全部建成后,湘潭港口年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吨。到2010年底,湘潭航道里程为260.25公里,港口2个,码头长2854米,泊位5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62.1万吨。
3、站场条件日逐改善。湘潭县天易汽车站建成运营,湘乡红仑汽车站进展顺利,31个农村客运站的建成运营较大的改善了全市客运站场的条件。
(二)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湘潭交通运输业各类指标年均增长在15%以上,根据2005年到2010年年度统计,全市累计完成客运量1.8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78.34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10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37.47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507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59.49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766万吨。通过加大客货运输经营许可和经营线路调整许可的管理,促进了道路运输市场平稳发展;通过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的力度,净化了运输市场;通过加大水运企业的矛盾协调,促进了水运市场有序竞争;通过加大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实现了100%的乡镇通客车;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确保了春节、“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期的运输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两会”、省运会等特殊时段的运输任务的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全市公路运输企业、水上运输企业以及港口装卸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各类安全生产指标大大低于省市目标考核控制指标,各类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
二、“十二五”湘潭交通运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
“十二五”湘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从全国来看,“十二五”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期,综合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湘潭交通运输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其发展面临诸多的有利因素。
1、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交通率先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交通先行的要求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时限更加紧迫。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指出,要加快交通发展,特别是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两型建设,交通先行”的理念,要求把交通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明确了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湘潭“两个率先”的部署中明确提出了“交通先行”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对“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解和体会越来越深刻,要求交通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从中央到地方,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共识,这为交通率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有利于交通加快发展。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十二五”期间,中央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是要把握湘潭的独特优势,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的“两个率先”地区,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湘潭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湘潭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重点倾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再次是要把握交通运输系统职能整合的契机。交通大部制改革有效地推动资源的优化整合,交通建设筹融方式更加多样化,发展资金来源更广,集中资金办交通的能力更强,交通运输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迎接挑战的前行动力有利于交通跨越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交通运输业将面临项目建设任务重、建设资金筹措难、体制改革理顺难、行业管理问题多等许多困难和矛盾。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矛盾,要充分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压力就一定会有动力,前进中面临的挑战越多、困难越多、压力越大、越有利于迎难而上,突破各类制约因素,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湘潭交通运输业迎来科学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湘潭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领导关于湘潭“两个率先”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动大开发,建设新湘潭”,深入开展“四个四”工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具体目标是,新建续建高速公路150公里,干线公路300公里,农村公路3000公里,城际快速路80公里,码头5个,站场5个,总投资达到“十一五”的3倍以上,突破230亿元。
(一)突出项目建设
1、进一步打开对外通道,提升“七纵五横”骨干路网。通过“七纵五横”骨干路网的提升,有效打通北到长沙、东到株洲、南到衡阳的发展快速通道。“七纵”除已建成的京港澳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及107国道以外,要加快潭衡西线和长湘高速公路建设,建好益娄衡高速公路,提质改造好宁衡公路,开工建设长株潭外环高速公路。“五横”除已建成的沪昆、韶山高速公路以外,要建好长韶娄高速公路及武广高铁株洲站至沪昆高铁韶山站之间的连接线,提质改造好320国道。
2、进一步加快城际对接,提升长株潭快速路网。要延伸芙蓉大道(建好芙蓉大道二期,即东二环)、九华大道,建好伏林大道、滨江大道往北对接长沙;除红易大道外,要加快推进天易大道建设、建好铜板路往东对接株洲。
3、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提升市域一小时通畅路网。要充分利用国道及高速公路的21个互通出口,对长韶娄团田互通至韶山等19条干线公路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或新建,使市域内所有乡镇能就近快速入骨干路网,确保全市所有乡镇进入市区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在此基础上,加快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有效连接所有乡镇,逐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断头路建设和渡改桥工程,加快通组公路硬化,着力解决边远地区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到2015年,农村公路水泥路硬化里程达8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网络。
4、进一步拓宽城市骨架,提升市区外环路网。要进一步加快东二环的建设,要尽快启动南二环和西二环的建设。同时要加快320国道绕城项目的实施。
(二)强化行业管理
1、实施优势资源整合工程,优化运输保障。一是要整合站场资源,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二是要整合线路,解决目前营运重叠现象严重矛盾较多的问题,确保各运输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上的共赢。三是要整合经营方式,积极引导运输企业整合资源,调整运力结构和班线结构,促进客货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要通过整合工程的实施,确保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和货物运输的快速畅通。
2、实施运输市场净化工程,确保有序竞争。一方面继续开展运输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工作,打击非法营运,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湘运、公汽公司等国有企业的优势,探索运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方便群众出行。
3、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塑造交通形象。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掀起文明车辆、文明班组、文明线路、文明工地、文明窗口、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途径的创建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塑造交通运输系统的良好形象。当前要重点实施出租车统一标识和评选文明出租车等活动,打造湘潭特色的出租车行业。
4、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工程,维护行业稳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通过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等方式,突出抓好客车、客(渡)船、站场、渡口、码头、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和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逐步建立水上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交通运输大平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着重防范建设施工安全建设。同时,要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交通工程建设质量。
(三)深化体制创新
1、抓好成品油税费改革的后续工作。要根据成品油税费改革、省以下财政改革的实际,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渠道,切实解决好内部机构设置、职能明确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省转移支付资金和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专项交通资金按进度到位,确保资金安全。
2、抓好交通大部制改革工作。一方面要根据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管理职能移交的实际,加大对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行业的调查和研究,尽快解决一些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行业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做好交通战备职能接交的准备工作,做好湘潭市交通局相关科室的重新设置和职责调整等工作。
3、抓好交通企业改制工作。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改革创新方法,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制工作步伐。要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所辖企业的改制任务,要严格按照企业改制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力量,严格程序,尽快操作,确保企业改革有序进行。
4、抓好交通建设投融资改革。为确保交通建设资金需求,盘活存量资产,要加快湘潭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建立,构建强有力的融资平台,争取银行的信贷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交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另外,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对策措施
为了实现“十二五”目标,湘潭交通运输工作将遵循“谋推并重、建管并抓、水陆并进、工学并举”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谋推并重。加快湘潭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大发展,首先要在“谋”字上着眼。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跑步进厅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部省规划“笼子”。其次要在“推”字上着力。要狠抓项目前期工作,使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项目变现实、切实做到项目完工一批、建设一批、前期一批、储备一批,着力把时间往前赶,把进度往前赶,把工作往前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建管并抓。基础设施和行业管理是交通运输业最为重要的两个职能,要统筹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扎实抓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促进交通事业和谐发展。
三是水路并进。在抓好公路建设的同时,要紧紧抓住长沙航电枢纽建设的契机,积极组织《湘潭港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切实抓好铁牛埠港区二期建设等重点项目,力争启动涟水、涓水复航,打造湘江42公里黄金水道。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