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湘潭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创出新高

来源: 时间: 2011-08-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国家、省、市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实,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效益指数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78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41.78%,实现利税总额56.56亿元,同比增长62.4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为27.79亿元,增长34.43%。亏损企业亏损面为2.57%,下降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64亿元,增加1.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主要运行状况如下:

  一、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创出新高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创出新高,达到304.09%,同比提高53.5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62.03个百分点。七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五升二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59%,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61%,提高12.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5.22%,下降1.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41次,加快0.2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34%,下降0.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21万元/人,增长29.70%;产品销售率98.87%,提高0.77个百分点。

  二、主导行业利润下滑,重点企业表现分化

  上半年,在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除饮料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5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外,其余27个行业利润为增长态势,其中12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100%,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上年同期的15.34倍),金属制品业(增长159.0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158.7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5.9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长133.28%),食品制造业(增长124.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2.3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20.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7.7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6.4%),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106.1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104.71%)。

  从实现的利润总额来看,过1亿元的行业有:通用设备制造业(5.39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4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7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5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6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1.86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1.60亿元),这8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23.11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3.16%,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22.80个百分点,贡献率66.23%。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上半年实现利润超500万的企业有107家,共实现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31.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为81.18%。

  三、股份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51亿元,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55.99%,同比增长40.23%,实现利润18.4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66.28%, 同比增长73.61%;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4.02亿元,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6.16%,同比增长41.68%,实现利润25.9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93.23%,同比增长47.38%;而国有和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88亿,同比下滑39.16%。股份制企业和非公经济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产销率不断提高

  市场回暖了带来销售额大幅增长,产销率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7%,同比提高0.77个百分点。销售形势的喜人,带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41.78%。在全市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13个行业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幅位居前5位的行业主要有:其他采矿业增长100.0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4.6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77.9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60.5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44%。

  五、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亏损额小幅提升

  由于销售额的大幅增长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提升,亏损企业大幅减少。上半年,全市778家规模企业中,仅有20家企业亏损,同比减少66.67%,亏损面2.57%。虽然亏损企业大幅减少,但由于部分企业亏损额较大,导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26%。

  六、县(市)区生产经营效益不平衡

  上半年,县(市)区企业效益同比均有所好转,效益明显回升,但各县、市、区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雨湖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50.20%;岳塘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42.78%;湘潭县规模工业实现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70.92%;湘乡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165.18%;韶山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0.83亿元,同期增长39.51%。县(市)区利润增幅排名依次为湘乡市、湘潭县、雨湖区、岳塘区和韶山市。

  七、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影响流动资金使用效率

  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为133.20亿元,同比增长46.93%,比一季度末增加资金占用19.76亿元;存货为165.84亿元,同比增长42.26%,比一季度末占用资金多23.98亿元。两项资金占全市工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55.33%,较一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由于两项资金占用比例的居高不下,大量被占用的资金无法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循环和周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降低了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八、规模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了生产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困扰工业发展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亏损大户亏损严重。

  1、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湘潭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需求增加,重点行业工业品价格上涨所致。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使湘潭工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都得以优化,但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创新不足,产品生产部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带动工业增长作用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制约,传统工业的产品结构变化不大,湘潭工业主要还是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还不高,做大做强的动力还不足,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明显,比如受今年国家取消汽车销售的优惠政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涨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同比下滑。因此,务必进一步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产业。

  2、成本费用利用率偏低,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费用利用率偏低是湘潭一直存在的问题。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7.79亿元,主营业务成本为784.25亿元,营业费用为13.3亿元,管理费用为26.73亿元,利息支出为8.64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88.62%,成本费用利用率为3.34%,低于国家标准值0.37个百分点,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费用利用率偏低,即反映目前湘潭工业生产的成本费用较大,也表明生产投入与取得利润的比例关系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还亟待改善,要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3、企业亏损大户制约作用突出。上半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合计2.64亿元,同比增长1.26%。在亏损额前5名的企业共亏损2.62亿元,占全市亏损额的97.35%,其中部分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出厂和购进价格的严重倒挂所导致,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依然存在,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应从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断协调各利益相关体,保持各利益群体的动态平衡。

  上半年,从湘潭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看,经济效益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这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这既有湘潭工业经济努力发展的因素,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依然保持“倒挂”,但在价格传导机制的影响下,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下半年年我市工业经济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欧阳智]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