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前三季度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湘潭市统计局 时间: 2011-10-2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推动大开放、建设新湘潭”的主题,着力推动“四化两型”建设,湘潭服务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季度,湘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44亿元,同比增长12.5%,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一、湘潭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

  1、文化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狠抓载体培育、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和完善机制四大工程,进一步强化措施,协调推进,文化服务业产业形成了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组成的文化服务业体系,文化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至9月未,投资1904万元,建成了农家书屋952家;投资230万元,建成城市公共绿色网吧40家;投资624万元,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6家;完成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湘潭市博物馆,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力建设“文化强市”,紧锣密鼓地做好第三届齐白石文化艺术节各项筹备工作和全力完善好“十二五”文化服务业规划编制工作。

  2、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湘潭抢抓交通事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全力推进重大交通行业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水陆运输市场的行业管理,强力推进交通企业改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以“两个率先”全面建设湘潭新交通。今年,湘潭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争取达到40亿元。1-9月,已经完成投资24.24亿元,主要用于加快高速公路、城际对接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港口码头和站场建设。1-9月,全市全社会运输周转量54328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33%,其中:公路客货换算周转量370371万吨公里,增长25.2%;水运客货换算周转量172916万吨公里,增长8.5%。公路客运量3342万人,增长0.94%;公路货运量4188万吨,增长5.83%;公路旅客周转量195843万人公里,增长20.70%;公路货物周转量350787万吨公里,增长25.43%;水路客运量1.74万人,增长2.96%;水路货运量1188万吨,增长26.69%;水路旅客周转量6.94万人公里,增长2.81%;水路货物周转量172912万吨公里,增长8.5%。

  3、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湘潭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原则,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投入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加大,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1-9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7.60亿元,存量排名全省第8,比年初增加135.6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60.7亿元,增量排名全省第6,累计增幅为17.35%,高出去年同期6.47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43.44亿元,存量排名全省第3,比年初增加100.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28亿元,增量排名全省第2,累计增幅18.43%,增幅排名全省第2。

  4、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就业问题是关注民生的重要话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主动为民办实事,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面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1-9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562人,完成市政府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的107.9%,其中服务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165人,占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58%。失业人员再就业21188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342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1.5%、119.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89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7%。帮助5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对象就业1160人,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5、旅游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湘潭旅游系统抢抓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良好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强市、文化名城、红色圣地、宜居家园”的发展目标,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地位,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保障,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后劲扎实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旅游市场营销。1-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4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5%和36.44%。其中,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70140人次,实现创汇3507万美元。

  6、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扭亏增盈。1-9月,全市160家纳入统计报表的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财政拨款11.98亿元,同比增长61.1%;事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23.6%。支出合计31.0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别支出11.19亿元、12.77亿元和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4.5%和43.4%,增幅最大的是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收支结余1.79亿元,同期亏损1.17亿元,实现了扭亏增盈。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保持投资高位增长的信贷支撑压力大,资金匹配矛盾加剧。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支撑效应呈递减趋势,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中央投资下拨节奏放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从严监管,这些将对地方项目形成约束。一方面,重大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资本金不到位、项目建设条件不落实、信贷准入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制约了银行信贷跟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短期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各银行机构信贷规模受限,加之信贷结构调整,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贷款更为谨慎。新开工项目需要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而在建项目更需要后续信贷资金投入以确保按时竣工,由于今年项目贷款受到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规模远不能满足续建及新建项目投入的需求,从而政府项目的投资需求与信贷资金收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2、现代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不强。湘潭物流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600多家物流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型企业。

  3、就业总量性压力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一是企业破产改制推向社会的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征地失地农民的就业并没有完全得到真正的解决;二是前些年大学无限扩招每年大批量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因此,“十二五”期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是首要问题。目前湘潭呈现困难群体就业难的上升趋势,一方面困难群体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1、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各银行业机构要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继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保障房建设、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执行落实好就业、助学、下岗失业人员等优惠信贷政策;有效缓解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加大对扩大消费需求的信贷支持,增强消费对市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突出重点园区、项目建设与骨干企业培育。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为载体,通过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完善、优惠政策配套等措施,建设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一流物流园区。重点推进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湘潭西商贸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服务新型工业化的支撑点、现代物流业发展核心增长极、“两型”产业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选准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使其尽快成为物流“航空母舰”,着力打造一批上10亿元甚至过100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

  3、大力开发服务业就业岗位。着力把服务业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服务业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注重合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增加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强园区企业吸纳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园区就业与园区经济同步增长。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