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湘潭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能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能源资源匮乏地区,要提高全市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湘潭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一、湘潭能源消费情况
近十年来湘潭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4.0亿元,比2001年增长206.8%,年均增长13.26%;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量也以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湘潭消费的能源总量为1212.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增长了102.44%,九年间年均增长8.15%,略低于GDP的增幅。能够综合反映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效率的万元GDP能耗即能源消费强度在2001-2010年逐年降低,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从总体上说,湘潭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1.170吨标准煤/万元,湘潭为1.669吨标准煤/万元)。这主要是因为湘潭在国家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布局中,高耗能工业所占比例较高,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九成左右,加之湘潭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的。反映湘潭目前能源消费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近10年的上下波动幅度不大, 2008年低为0.362,2010年高至0.785,但总的趋势是逐渐下降。
二、湘潭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一)能源消费总量与GDP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GDP总量的不断扩大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相关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存在依赖性,经济增长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长,但能源消费的增长不一定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根据2001-2010年的数据,对湘潭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进行分析。
2001-2010年,随着湘潭GDP由202.05亿元迅速扩大到894.01亿元(当年价),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总量也由598.9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12.6万吨标准煤。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与GDP所观察的散点图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说明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线性回归,计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0。
以GDP为自变量(X),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Y),根据2001—2010年的数据(表1)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趋势图:
R2=0.9801,表明能源消费变化中的98.01%可以用GDP的变化进行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回归方程为:Y=0.8510X+465.091
这表明,湘潭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DP每增加1亿元,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总量平均约增加0.8510万吨标准煤。
(二)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不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相关关系显著,原因是湘潭是一个以原煤消费为主的城市,随着GDP的不断扩大,全社会用电量也同步增加。
电力消费占湘潭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8.8%(等价值)以上,用电量通常被人们喻为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湘潭GDP的不断扩大,全社会的用电量从2001年的33.9亿千瓦时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95.0亿千瓦时,可以观察出散点图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说明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9。
以按现价计算的GDP总量(亿元)为自变量(X),以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为因变量(Y),根据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趋势图:
R2=0.958,表明用电量变化中的95.8%可以用GDP的变化进行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全社会用电量也同步增加。
回归方程为:Y=0.092X+14.752
这表明,湘潭按现价计算的GDP每增加1亿元,全社会用电量平均约增加920万千瓦时。
(三)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GDP电耗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万元GDP能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效率水平的指标,也称为能源消费强度,它综合反映了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表2可以看出:
三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存在差异较大。万元GDP能耗由2001年的2.96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669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9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1年的5.76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11.13%;万元GDP电耗由2001年的1525.3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1236.6千瓦时,年均下降2.1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最大,万元GDP能耗次之,万元GDP电耗下降最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最高,但能源利用技术提高也最快。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工业生产工艺,湘潭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01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65.45%,其中火力发电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01年的27.1%上升到2010年的35.9%,有色金属、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均有明显下降,加上“十一五”通过狠抓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工业结构,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较大。
(2)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的刚性增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和生活用电均有较快增长,特别是家用电器普及率不断提高对全社会能源消费特别是用电量的增长形成了刚性拉动,这部分能源消费的增加只会造成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电耗的上升,但并不直接创造GDP。
(3)工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工业的万元增加值能耗和电耗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随着工业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尽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不断下降,但也仍会导致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电耗的上升,从而使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电耗下降幅度低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四)GDP增长总体上快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度之间的波动没有明显的规律。
国际上一般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越小,说明在产出增长一定的前提下消耗的能源越少,能源经济效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能源消费增长低于GDP增长,单位GDP能耗是下降的;反之,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能源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单位GDP能耗是上升的。
2001-2010年,湘潭GDP年均增长13.26%,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8.15%,GDP年均增速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4.5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606。从各个时期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通过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的快速下降,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化对能耗增长的拉动,进而减缓了GDP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拉动。
(2)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对称性。2001-2010年,湘潭工业占GDP的比重由30%上升到51%,但工业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仅由80.8%上升为84.4%,此外,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也由4.2%上升到9.5%。由于每年各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不是均衡的,有的年份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而有的年份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共同拉动,加上各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不同以及居民生活用能的刚性增长,从而使各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难以保持同步。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湘潭GDP增长总体上快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从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费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能源依赖性特征,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趋势。这一结论也验证了湘潭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所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不断扩大的能源供应作为保障。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同其能源消费增长在长期趋势上都保持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也要相应的增长,否则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因此,对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的波动和短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应对的准备,这点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要从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高度,提高对节能降耗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制定科学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转变。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在加快发展第二产业,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例的同时,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新能源比重,促进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目前湘潭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空间并不大,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应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下功夫,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增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经济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陈景泉 罗红 陈器 王红雨]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