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各相关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加之各涉农部门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强劲支撑,全市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喜获丰收。为了解2012年全市的粮食生产走势,2011年12月中旬,湘潭市农调队对湘潭县、湘乡、韶山三地45户农户2012年的种植意向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15.60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0.4%(下同);粮食总产量146.53万吨, 增长2.9%;全市全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优质稻播种面积为212万亩。
调查的45户农户2011年共有耕地面积331.95亩,户均耕地面积7.38亩;总播种面积为619.20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93.10亩(双季稻584.40亩,中籼稻8.70亩),占95.8%; 玉米、红薯等其他粮食作物分别为0.45亩、0.90亩, 占总播种面积的0.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7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0%,其中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作物10.05亩、烤烟0.15亩、蔬果14.55亩。
2012年,45户农户共有耕地面积334.65亩,户均耕地面积7.44亩;预计总播种面积为622.50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94.60亩(双季稻585.90亩,中籼稻8.70亩),占95.5%; 玉米、红薯等其他粮食作物预计播种面积分别为1.20亩、1.35亩, 占总播种面积的0.4%;经济作物预计播种面积25.3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1%,其中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作物10.75亩、蔬果14.60亩。
从调查的45户农民2011年种植情况来看,种植的粮食作物占96.0%,经济作物比重占4.0%;粮食作物主要以稻谷为主,其中早、晚籼稻比重占98.5%,中籼稻占1.5%;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和蔬果为主,分别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1.7%和57.7%,烤烟只占经济作物的0.6%。2012年45户农户的种植意向表明,以稻谷为主的粮食作物依然占绝大部分比重,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预计播种面积分别增加0.75亩和0.45亩;经济作物预计播种面积增加0.38亩,增长2.4%;花生及油菜籽等油料作物、蔬果预计播种面积分别增加0.70亩和0.05亩。
二、情况分析
调查情况反映,2012年全市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生产将稳步增长。探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惠民生、促内需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加大民生保障投入, 稳定物价水平, 以刺激居民消费, 这些将在一定层面上促进农业生产, 保护农民利益。
(二)国家稳粮、促农政策是种植生产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从全年种植意向安排情况看,广大农户种粮意愿不减,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表明国家粮食直补、各类良种补贴以及粮食保护价收购等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农业生产补贴范围扩大、国家托底收购价格提高等有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种植规模呈现逐年稳步扩大的良好态势。
(三)市场导向是农户扩大生产和调整种植结构的有力促进因素。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仍然高企,种植业收益好转激发了农户生产热情,农民依然看好今年价格,种植意愿明显。
(四)农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稳定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湘潭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服务,在品改、耕播、灌溉、植保、收获等环节提供专业服务,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有效的农业公共服务,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去年自然灾害对全市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五)农机普及和农机合作社发展作用明显。随着全市农机普及率的提高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已逐步发生变化,机械化作业面扩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促进了种植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三、不利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既看到农民种植热情高涨,种植业生产开局良好的喜人局面,同时也了解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忧虑。
(一)农资价格高位徘徊,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深表感激,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很高,但面对持续上涨的农资价格,也流露出种种无奈和忧虑,特别是以减少投入来降低成本的做法令人担忧。农资价格上涨,使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降低,从而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调查了解,目前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少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排涝抗旱能力降低;部分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已是制约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
(三)农业信息不畅通,影响农民种植效益的提高。据调查,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一是农民农业科技知识薄弱,没有掌握农业良种良法生产技术,施肥、用种多凭经验,造成生产成本高;二是农民对农产品供求信息难以把握,产生了盲目性和趋同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相关建议
为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维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各相关部门应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促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一)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农资商品的价格监管,努力稳定农资商品价格,降低农民种植成本,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应切实做好对农资市场产品价格、质量、市场秩序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做好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优质化肥和种子,严肃查处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帮助解决销售难问题。价格主管部门应尽力协调有关单位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收购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指导农民种植新、特、优农作物,让新、特、优农作物产品充分享受价格优惠待遇,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增效。过去的几年, 全市粮食产量虽然连续获得丰收,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少数地方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靠天吃饭”的状况还依然存在。因此,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落实好中央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柴油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构建服务平台,强化为农服务。搭建好为农服务的体系,特别是农技服务平台的建设, 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规避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唐鹤庭]
[审核:周凌]
[责编:张艳]